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第一单元情感呵护:《散步》作者莫怀戚简介:莫怀戚,1951年生于重庆,当过知青、士兵(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摩托车手、小提琴演奏员。

经历复杂、意志坚强、随和、豁达、原则性强。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任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能胜任多种体裁,但小说见长,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被选在了中学语文课文之中。

视写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作品有长篇小说《经典关系》、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透支时代》、中篇小说《陪都旧事》、中篇小说《花样年月》、中篇小说《六弦的大圣堂》、中篇小说《诗礼人家》、中篇小说《隐身代理》等。

2008年又成就了一部新的长篇小说《白沙码头》《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简介: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河北涿县(今涿州市)人,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文学家。

生前曾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

1958年入北京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

1972年回北京,1974—1981年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做工,后因瘫痪而停薪留职,回家养病。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1983年他参加中国作家协会。

从1986年起,即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后为北京作家协会驻会作家,一级作家职称。

1996年11月,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

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另外,他还创作了电影剧本《多梦时节》(与人合作)、《死神与少女》等,《死神与少女》属于一种新的电影类型——诗电影,这为电影类型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羚羊木雕》作者张之路简介张之路,1945年生于北京。

我国有影响的少儿小说作家之一,出过很多儿童读物。

现为中国电影集团策划部编审、一级编剧、国务院授予的有特殊贡献的专家、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少年电影协会理事、中国影协会员、中国作协会员、北京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等。

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有:文学作品有长篇小说《霹雳贝贝》、《第三军团》、《非法智慧》、《蝉为谁鸣》、《极限幻觉》等,已出版五卷本《张之路文集》,“非常感动”“非常神秘”、“非常可笑”三个系列,其中《羚羊木雕》一文被选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

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一等奖、五次获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奖、三次获宋庆龄文学奖、多次获冰心儿童文学奖等。

创作并拍摄完成的电影剧本有《霹雳贝贝》、《魔表》、《暗号》、《足球大侠》、《扬起你的笑脸》、《疯狂的兔子》、《妈妈没有走远》、《危险智能》、《我要做好孩子》、《乌龟也上网》等。

电视连续剧《第三军团》、《妈妈》、《好玩佳佳龟》、《有老鼠牌铅笔吗》等。

曾多次获电影华表奖、多次获电影童牛奖、三次获夏衍电影文学奖、电视剧飞天奖、开罗国际儿童电影节金奖等多项奖励。

著有电影理论专著《中国少年儿童电影史论》。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作者泰戈尔简介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

1913年,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

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等。

《荷叶母亲》作者冰心简介冰心(1900.10.05-1999.02.28),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

祖籍福建长乐[1],出生在福建福州,著名诗人、作家、小说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她的散文和诗歌一度产生很大的影响,分别被茅盾称为“繁星体”和“春水体”。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

其代表作有:代表作有《超人》《烦闷》《繁星》《春水》;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和《晚晴集》等。

其中《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表现了她对儿童的爱,她希望儿童们能有一个美好的心。

她的作品还有诗集《繁星》、《春水》,为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以“自然”“童真”与“母爱”为主题小说集《超人》《去国》《冬sfdsfds《冰心著译选集》等。

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冰心崇尚“爱的哲学”。

“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

她非常爱孩子,把孩子看做“最神圣的人”,认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应该好好呵护,深受人民的敬仰。

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美。

《世说新语》两则作者刘义庆简介:刘义庆,字季伯。

生于东晋安帝元兴二年,即公元403年,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即公元444年去世。

南北朝彭城,即今江苏徐州人。

原籍南朝宋彭城,世居京口。

南朝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

刘义庆是刘宋武帝的堂侄,在诸王中颇为出色,且十分被看重。

著作有《幽明录》、《宣验记》等,但皆已散佚,现只存《世说新语》一书,流传于世。

梁代刘孝标为《世说新语》作注,引书四百多种,与《世说新语》并行。

第二元单感念师恩:《我的老师》作者魏巍简介:魏巍(1920.1.16~2008.8.24)河南郑州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当代诗人,著名散文作家、小说家,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

魏巍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底,奔赴朝鲜前线,和志愿军一起生活、战斗。

回国后发表了一批文艺通讯,其中《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影响。

从此,“最可爱的人”成了志愿军的代名词。

1978年,创作完成了抗美援朝题材长篇小说《东方》,于1983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2008年8月逝世。

著作有长篇小说《革命战争》三部曲《地球的红飘带》、《火凤凰》、《东方》(其中《东方》获茅盾文学奖。

)诗集《黎明风景》、《不断集》、《红叶集》、《魏巍诗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幸福的花儿为勇士而开》、《壮行集》、《话说毛泽东》、《魏巍杂文选》、《魏巍散文选》等。

杂文集《春天漫笔》《再塑生命的人》作者海伦·凯勒简介: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19世纪美国盲聋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享年88岁。

87年生活在无声、无光的世界中。

在十九个月时因一次高烧而导致双目失明,双耳失聪。

她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

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她的《再塑生命的人》节选进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我的早年生活》作者丘吉尔简介: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历史学家、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作品《不需要的战争》)。

著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6卷《英国民族史》4卷等。

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据传为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词汇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万多)。

被美国杂志《展示》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

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王几何》作者马及时简介:马及时,男,汉族,1946年生,笔名小非,四川省都江堰市人,任职四川省都江堰市《都江堰快报》。

民盟成员,初中毕业。

儿童文学作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青少年作家协会会长,都江堰市作家协会主席。

都江堰市第九、十、十一届政协常委。

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儿童诗集《树杈上的月亮》《中国孩子》,散文诗集《最后一片树叶》《金蝉唱晚》,诗集《泥土与爱情》,《小精灵拼音童话故事》丛书(4册),散文集《割肉》《童年旧事》《美女滥市》《当代青年散文诗人15家》(合集),歌词《茶山谣》,主编《历史文化名城都江堰》《廖永德纪念文集》。

文章《王几何》现已编入初中教材。

《论语十二章》作者第三单元四季如歌:《春》作者朱自清简介:朱自清(1898.11.22 ~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后改名自清,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故自称“我是扬州人”。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冼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

他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

主要散文集有《匆匆》《春》《欧游杂记》《你我》《绿》《背影》《荷塘月色》等,著有诗集《雪朝》(与人合著),诗文集《踪迹》,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春》以被选入2012年新编初中语文教材中。

《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简介:老舍,本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终年67岁。

他1948年唱过黄梅戏,受到严凤英的表扬。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

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

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

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散文杂文集《福星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

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

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

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