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存储器系统地址管理
1. 在实模式下,段寄存器中装入如下数值,写出每个段的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
(1)1000H (2)1234H (3)0E010H (4)0CDEFH
2. 微处理器在实模式下操作,给出下列寄存器组合寻址的存储段单元逻辑地址及物理地址。
(1)DS=1000H和SI=2000H (2)SS=2400H和SP=3B00H
(3)CS=2300H和IP=1A00H (4)ES=A000H和DI=1000H
3. 简要叙述16位微处理器各种寻址方式中段寄存器和偏移地址寄存器的组合方式。
4. 段加偏移的寻址机制给计算机系统带来了什么好处?
5. 从用户的角度,你认为实模式下和保护模式下的段寄存器的使用方法有没有不同?
6. 描述符都包含什么信息?
7. 为什么系统在定位页目录还是页表的起始的物理地址,都只给出高20位的地址?
8. 本章中有两处都设置了A位(Accessed),解释设置A位的意义?两处设置A位,是否多余?
9. 为了将线性地址00200000H送到分页机制,哪个页目录项被访问?哪个页表项被访问?
10. 80486的存储器分页机制中,是怎样来保证既节省内存又不降低线性地址—物理地址变换速度的?
11. 编码一个描述符,用于描述从210000H单元开始至21001FH结束的存储段,该段为可读的代码段。
该描述符用于80286位处理器。
12.编码一个描述符,用于描述从03000000H单元开始至05FFFFFFH单元结束的存储段。
该段是向上增长并且可写的数据段。
该描述符用于80386位处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