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2018年初中学生学业水平(升学)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答案】C【解析】A.“瞭”应读:liào”,首当其充——首当其冲;B.“衷”应读“zhōn g”,暄闹——喧闹;D.“载”应读“zài”,消声匿迹——销声匿迹。
【考点】汉字的字音和字形。
2.【答案】B【解析】“尽管”和“无论”都是关联词语,但能与“都”相搭配的只有“无论”。
和“社会”搭配的只能是“激励”,而不能是“勉励”,“勉励”只能与人搭配。
蔚然大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
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
由此可见,第三个空应选“蔚然成风”。
与“光荣”搭配只能是“传承”,而不可能是“传递”。
故选B项。
【考点】关联词语搭配、同义词辨析及其运用。
3.【答案】D【解析】A.“青春”是名词,“力气单薄”是主谓短语;B.“即使……也”是假设关系复句;C.“世界不再只是一座好看的玻璃房”充当句子的宾语,而“是”仅仅是宾语的一部分。
【考点】语法知识及辨析、修改常见病句。
4.【答案】B【解析】“武松大闹野猪林”错,应为“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考点】名著阅读及文学常识。
5.【答案】(1)天涯若比邻(2)温故而知新(3)采菊东篱下(4)燕然未勒归无计(5)醉翁之意不在酒二、阅读理解6.【答案】C【解析】“再现了农民们劳动的热闹场景”错,“萧鼓追随”写的是农家祭社祈年。
【考点】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诗歌鉴赏】游山西村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说农家酒味虽薄,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
次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
描写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得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下一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
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尽,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
过山农家本诗是唐代诗人顾况创作的一首访问山农的六言绝句。
全诗二十四字,作者按照走访的顺序,依次摄取了山行途中、到达农舍、参观焙茶和晒谷的四个镜头,层次清晰地再现了饶有兴味的访问经历。
作者绘声绘色,由物及人,传神入微地表现了江南山乡焙茶晒谷的劳动场景,以及山农爽直的性格和淳朴的感情。
格调明朗,节奏轻快,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7.【答案】D【解析】A.介词,在/介词,比;B.连词,因此,所以/名词,原因;C.名词,收获/动词,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D.都是“归属、归依”的意思。
【考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8.【答案】(1)我看见您题写的字,认为这一定是光明磊落的人(写的)。
(“足下”1分,句意1分)(2)像这样已经过了一年,(我)很遗憾没有和您见面。
(“逾”“恨”各1分,句意1分)【考点】文言文句子。
9.【答案】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
【解析】首先要找出句中的名词,如“春秋”“德义经术”;再看虚词,如“若”“耳”。
还要注意断句后句意要通顺,且内容合理。
【考点】文言文断句。
10.【答案】(1)勤奋好学;诚信。
(2)学业上没有古人优秀;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解析】(1)总结宋濂的优秀品质,可以围绕“弗之怠”“不敢稍逾约”等关键词句回答,前者是说宋濂勤奋好学,后者是说宋濂讲诚信。
(2)回答李几仲在学业上的差距,要围绕“但为未及古人”作答,意思是说李几仲的学问没有古人优秀。
提出的希望要围绕“故为足下借此日力耳”一句回答,意思是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考点】形象分析与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11.【答案】C【解析】C项中的“在过去60年里”是说《汉语拼音方案》已走过60个年头,而为“实现‘语同音’的千年梦想,已经打通了‘最后一公里’”仅仅是《汉语拼音方案》下一步的新作为,并非已经实现。
【考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2.【答案】①学会普通话②走向国际化【解析】材料二主要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学习普通话的情况,二是走向国际化的情况。
编撰歌谣要注意字数相当,押韵等;还要分析一下两节歌谣的内容:第一节是注音识字的好处,第二节是汉语拼音的硕果。
据此编写内容填空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连贯、流畅。
13.【答案】A.温暖地鼓励 B.温暖地提醒 C.温暖地期望 D.温暖地表白【解析】首先要分析题目的主干,方框中的内容都是五个字,而且都是“温暖地,其中某某是一个动词,之后回归原文,反复阅读有关内容,按温暖的的形式总结概括即可。
【考点】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14.【答案】“撞开”即用力碰开,突出力量之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纸条上的字句带给“我”的震撼。
【解析】“撞开”一词,意思是用力过猛,形容力量之大,在这里,意思是纸条上的字句给“我”带来了震撼。
据此简要回答即可。
【考点】对文章重点词语的赏析。
15.【答案】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同学想保护“我”的自尊心,不想让“我”尴尬的心理,体现了女同学的善解人意、热心。
【解析】描写人物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又称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悄悄地走”“塞”是动作描写,“微笑”是神态描写,女同学这样做是为了不让“我”尴尬。
【考点】分析描写手法及作用。
16.【答案】宽容:容忍我上课扔纸条、破坏课堂纪律的行为。
有教育智慧:①没有当面批评我,保护了我的自尊。
②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方式融入同学之中。
(“有教育智慧”的依据任选其一即可。
)【解析】课上抛字条本来就是错误的,老师本应该对“我”进行严厉的批评和教育,结果老师并没有当众批评“我”,反而还加入了“我们”的队伍,一方面写出老师对“我”的宽容,另一方面还写出了老师的教育智慧。
据此简要回答即可。
【考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17.【答案】不好,画线句写出了“我”坐在书间回忆往事的情景,照应选文开头,引出下文。
【解析】“任思绪飘飞于一张又一张纸条的往事之中”既照应了选文开头在书中发现一张纸条的内容,又引起了下文其他人关于纸条的故事。
在整个文章结构中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删。
【考点】分析文章重点语句的作用。
18.【答案】内容上:选取的都是生活中零碎的小事。
结构上:“暖”是线索,贯穿全文。
主题上:揭示了“暖”在生命中的重要意义。
【解析】解答此题时首先要结合全文对文题在内容、结构、主题等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再明确观点,分析原因。
内容方面,文章中写的都是生活中温暖的零碎小事。
结构方面,“暖”是全文的线索。
主题方面,这篇文章的主题是“那些点点滴滴的暖,汇聚成爱的海洋,无时无刻不在包围着我们”,揭示了“暖”在生命中的重要意义。
据此简要回答即可。
【考点】分析题目的作用。
19.【答案】形态特征,进化历史,培植方法,造景方法。
【解析】反复阅读有关语段,将有关的中心句或段落中的关键词语摘出来进行回答问题即可。
由“长生草的形态特征与它的生存环境密不可分”可知,第②段中介绍的是长生草的形态特征;由“长生草的进化历史要从一百多年前说起”可知,第③段介绍的是长生草的进化历史;由“如何养好长生草呢”可知,第④~⑦段介绍的是长生草的培植方法;由“造景时可以将长生草群植在一起”可知,第⑧段介绍的是长生草的造景方法。
【考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20.【答案】列数字、作比较,准确突出地说明了长生草叶片的数量和形态特点。
【解析】“每株8到18枚”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详细地写出了叶片排列的紧密;“形态与盛开的莲花相似”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形象地写出了长生草植株的形态特点。
【考点】说明方法及作用。
21.【答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生草受到国人关注的时间短、喜爱程度深的特点。
体现说明文语言生动性的特点。
【解析】“小新贵”一词中的“小”含有喜爱的意思,“新”表明其受国人关注的时间还不长,“贵”表明人们对它喜爱的程度深。
据此简要回答即可。
【考点】对文中关键词语的赏析。
22.【答案】B【解析】“每天早晨都给它浇水”的做法是错误的,文中说夏季“要少浇水,因为空气湿润,土壤很热,过多的水会把植物闷死”。
【考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三、写作23.【答案】略【解析】(一)审题指导:这是一道有导语的命题作文题。
结合导语中的内容可以分析出,惊喜,可以是“意想不到的礼物”,也可以是“柳暗花明的发现”,也可以是“他乡遇故知的邂逅”,还可以是“雪中送炭的帮助”。
写作时既可以记叙经历,也可以抒发情感,还可以发表见解。
选材与立意:(1)选材:“哎,×××广电小记者选你去北京参加一个大型活动,有可能今天下午就要出发,坐火车。
”“啊?!啥呀?”我当时正在吃点心,突然听到班主任孙老师告诉我这个意外消息,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下就噎着了:“老师,您在逗我吧?”“真的,没骗你!你不想去就算了!”孙老师的话还是让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是我立即条件反射似地回答:“别!既然是真的,我一定要去!”我又惊又喜,内心已经欣喜若狂了,要不是当时有老师和同学们在旁边,我早就得意忘形了,绝对会毫不掩饰地把内心的激动释放出来。
我心里静了静,还是有些将信将疑。
上课了,老师在课堂上大声宣布:“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光荣的被广电小记者选中,要去北京参加一个大型活动!我们祝贺他,鼓掌!”我这才有些相信,不知怎么了?只听“咣”的一声,我连人带椅子一下歪到了地上。
立意:面对突然到来的惊喜,兴奋异常。
(2)选材:今天上午第四节语文课上,张老师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带领我们进行期中复习,而是给我们班部分同学颁发了“新时代”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的获奖证书。
老师依次宣读获奖名单,我竖着耳朵仔细地听着,当听到老师念到我的名字时,我激动地从椅子上蹦了起来,“×××同学写的《假如我是……》这篇小诗非常让人感动,而且还在全校广播了呢!恭喜你获得一等奖!”我小心翼翼地从老师手里双手捧过获奖证书和作文书。
回到座位上,我迫不及待地寻找自己的那首《假如我是……》,读者那首小诗,脑子里仿佛又浮现出当时写诗的情景……立意:面对获奖作品产生惊喜,表达对老师的感恩感谢之情。
(二)审题指导: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导语呈现的都是抽象的“姿态”,写作时需要化虚为实,写出富有内涵的文字来。
按字面意来解释,“姿态”意为“姿势,样儿;态度,气度”,即人外在的举止神态与气质。
但从立意来看,单写人外在的举止、神态、气质易流无肤浅,写作时需要由外而内,进一步挖掘,即透过外在的举止、神态、气质表现人的品格、情趣、追求、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