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压轴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含答案

【压轴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含答案

【压轴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七(3)班的历史兴趣小组正在进行一个小论文写作他们搜集到的材料有:金缕玉衣图片;董仲舒的策论;汉代讲经图;五铢钱图片;霍去病墓资料。

最适合做他们论文题目的是A.文景之治B.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C.秦统一中国D.光武中兴2.2016年11月,中央开展监察制度的试点改革。

两千多年前,我国的秦王朝在中央设立的官职中,负责监察百官的是A.丞相B.太尉C.郡守D.御史大夫3.为了巩固统治,他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合并州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叫“光武中兴”,他是A.刘邦B.曹操C.光武帝刘秀D.汉武帝4.一位历史学家说,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的境界;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精到的手腕完成。

以下史实能支持后一种观点的是()①实行郡县制②建造阿房宫③统一度量衡④修建骊山陵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5.修建骊山陵墓、长城和驰道以及阿房宫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最突出的表现是A.沉重的赋税B.繁重的徭役C.残酷的刑罚D.可怕的殉葬6.造纸工艺的进步使得书写材料发生了根本革命。

导致这场“革命”的造纸技术革新家是()A.张角B.蔡伦C.董仲舒D.张衡7.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异彩纷呈,孕育出了与西医学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与概念范畴的中医学。

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是( )A.擅长针灸的华佗B.尝遍百草的神农氏C.使用“四诊法”的扁鹊D.“治未病”的张仲景8.每当提起历史,我们就会想到那是离我们很久远的事情,其实,我们就生活在历史中,历史离我们很近。

下列活动,我们从中感受不到历史演进脉搏的是( )A.阅读《史记》B.到博物馆参观C.采访老红军战士D.和同学交流认识历史的途径与方法9.“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下列人物中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李冰B.蔡伦C.祖冲之D.毕昇10.汉初的封国有王、候两级。

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

候国建制与县相当,直属朝廷。

由此可见,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主要针对A.王国B.侯国C.郡D.县11.造成东汉末年衰败的政治原因是A.北方各族人民因战乱大量南迁B.汉族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南北方经济发展的差距加大12.中医中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国历史上曾经涌现出很多医术高明,品德高尚的医学家。

以下属于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成就是A.首创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B.擅长开刀等外科手术C.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D.编制医学体操“五禽戏”13.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塑造了一批人民检察官形象。

秦朝时,在中央设立了负责监察百官的是A.丞相B.太尉C.御使大夫D.郡守14.下列关于秦末农民战争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②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③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历史上永放光芒④灭秦以后,他们建立了新兴的东汉王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5.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处朝代建立于哪一年?A.公元前221年B.公元前209年C.公元202年D.公元前202年16.新皇帝废除此前的王国和诸侯,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个是指推行了哪一个制度()A.分封制 B.郡县制C.宗法制D.世袭制17.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A.提倡节俭B.平抑物价C.休养生息D.依法治国18.如图是战国形势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了当时不同的诸侯国.其中灭掉六国,完成统一的是()A.①B.②C.③D.④19.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汉武帝这一措施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20.一篇题为“中国足球不是民企沃土,多家俱乐部已揭竿而起”的评论文章分析了中国足球投资环境的问题。

评论文章中引用的成语“揭竿而起”源自()A.刘邦、项羽起义B.国人暴动C.打击分裂势力D.陈胜、吴广起义21.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开创的制度是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行省制D.中央集权制22.根据所学知识总结归纳某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请你仔细观察如图,总结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A.统一国家的建立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D.中华文明的起源23.下边的示意图反映的是东汉某一时期的社会现象,下列表述最贴切的是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B.形成“光武中兴”的局面C.皇帝年老昏庸造成乱象D.皇帝依靠外戚掌权治国24.“有志者,事竟成,破斧沉舟,百二秦关终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段名言里出现的“破斧沉舟”这个成语典故发生的时间是()A.战国时期B.三国时期C.秦朝时期D.春秋时期25.东汉中期,几个皇帝都是幼年即位,皇太后、太皇太后临朝听政。

她们的父辈、兄弟以外戚身份操控皇帝,行使皇权。

外戚任用亲信,相互排挤,从中央到地方构建家族势力,导致朝政混乱,官场风气败坏。

这段文字说明的是A.外戚干政B.宦官专权C.少数民族入侵D.农民战争【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由材料中“董仲舒的策论;汉代讲经图;五铢钱图片;霍去病墓资料”等信息可知,都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故B符合题意;董仲舒和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人物,排除ACD。

故选B。

2.D解析: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他们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知道秦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3.C解析: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5年,刘秀建立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东汉初期,为了巩固统治,朝廷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上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4.B解析: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①③符合题意,B项符合题意;②建造阿房宫和④修建骊山陵是秦始皇暴政的体现,不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5.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所给“建骊山陵墓、长城和驰道以及阿房宫”等信息,可知这些工程在修建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征发沉重的徭役,所以B符合题意;沉重的赋税说明人民受到的剥削严重,题干未体现,所以A不符合题意;残酷的刑罚说明秦朝刑罚的严苛,题干未体现,所以C不符合题意;秦代的殉葬已经不像奴隶制社会时期一样非常盛行,题干未体现,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B解析: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东汉的蔡伦改进了纸,造纸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促进了文化的积累和交流,促进了教育的推广和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故B符合题意;张角、董仲舒、张衡与改进造纸工艺无关,故A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解析: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了诊断上要辨证施治,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故D符合题意;华佗、神农氏、扁鹊与题干无关,故ABC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是解题的关键,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8.D解析: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学习历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比如读文字史料、看实物史料等,和同学交流认识历史的途径与方法并不能获得历史知识,故D符合题意;史料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头史料等类型。

其中实物史料是指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遗迹、遗址、出土文物等;文字史料指人物传记、史书、报刊、等。

阅读《史记》、到博物馆参观、采访老红军战士都可以获得历史知识,故ABC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9.B解析: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的信息,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的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为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促成这一变化;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造纸术的相关知识,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原材料廉价易得,便于推广。

造纸术的改进为人类提供了书写的材料,便利了文化知识的保存和传播,至今依然影响着人类的社会。

10.A解析: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采取推恩令,让王国的国王将自己王国的疆土再次分封给自己的儿子形成侯国,而侯国归郡管辖,王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减,使王国问题最终得以解决。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1.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故C符合题意;A项北方各族人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是东汉末年衰败的表现;B项汉族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说法错误,东汉的都城在洛阳;D项南北方经济发展的差距加大说法不符合史实,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2.C解析:C【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他广泛收集医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C项符合题意;东汉末年的另一位名医华佗,擅长针灸、开刀等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同时还编制了医学体操“五禽戏”,以强身健体。

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题干中“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