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本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期末模拟卷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谦虚(qiān) 陶罐(guàng) 价值(jià) 恼火(nǎo)B.骄傲(jiāo)懦弱(luò) 挣脱(zhèng)皱纹(zhòu)C.狮子( shī) 遵循(zūn)应验(yàn)生涯(yá)D.积累(lěi)干燥( zǎo) 超常(cāo) 大概(gà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扑腾清爽钩竿洒落B.冰雪戏要分裂娇软C.布料衬衫流淌思绪D.莫非池塘题前负责3.“饕餮”的意思可能与下列哪一项相关?( )A.老虎B.口号C.食物D.珍珠4.下列词语搭配恰当的一项是( )。
A.增强效率B.提高立场C.传承文化D.发展作用5.“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中“致”的意思是( )。
A.给予B.达到C.情趣D.精密6.下列词语中,感情色彩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出口成章B.对答如流C.出言不逊D.妙语连珠7.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竹外/桃花/三两枝。
B.春江水/暖/鸭先知。
C.因释/其耒/而守株。
D.绿阴/不减来时/路。
8.下列句子中,与例句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是( )。
例:荷叶换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A.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
B.笋芽儿揉了揉眼睛,伸了伸懒腰。
C.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一条长长的锦缎。
D.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9.“晓东说:‘我一定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
’”改为转述句正确的是( )。
A.晓东说:“他一定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
”B.晓东说,他一定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
C.晓东说,我一定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
D.晓东说:他一定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
10.把下面的句子插入语段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
一天,鲁班看见几个孩子在烈日下顶着荷叶玩,很受启发。
①很久以前,世界上没有伞。
②鲁班一心想为人们做个既能挡雨,又能遮太阳的东西。
③于是,他照着荷叶的样子,用竹条扎成架子,蒙上羊皮,做了起来。
④鲁班的妻子瞧着伞,高兴地说:“要是能把它收拢起来就好了。
”⑤后来,鲁班终于想出好办法,制造出了现在这样的伞。
A.①②之间B.②③之间C.③④之间D.④⑤之间二、判断题1.《燕子》一课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出了燕子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 ) 2.赵州桥是唐朝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
( )3.《大林寺桃花》的作者是唐朝的白居易。
( )三、填空题1.看拼音,写词语。
níng jìng( )的yèkōng( )好像一面jìng zi( )。
我们看不到qún x īng( )在高速fēi xíng( ).2.春天的早晨,冬冬到郊外春游。
看到碧绿的江水静静流淌,江畔红艳艳的鲜花怒放,他不禁吟诵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取得战斗的胜利,一位战士决定冒着危险,打人敌人内部,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垂柳把溪水当作______________,山溪像______________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______________,钓竿上______________一只红蜻蜓。
四、阅读理解1.掩耳盗铃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②者。
欲负而走,则③钟大不可负④。
以椎⑤毁之,钟况然⑥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⑦掩其耳。
恶⑧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⑨矣。
为人主而恶闻其过,非犹此也?恶人闻其过尚犹可。
[注释]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到齐国。
亡,逃亡。
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③则:但是。
④负:用背驮东西。
⑤椎:槌子或棒子。
⑥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⑦遽(jù):立刻。
⑧恶:害怕。
⑨悖(bèi):荒谬。
(1)“恐人闻之而夺己也”的意思是“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
根据意思判断,朗读这句话正确的停顿是( )。
A.恐/人闻之/而夺己也。
B.恐人/闻之/而夺/己也。
C.恐人闻之/而夺己也。
D.恐/人闻之而夺/己也。
(2)下列词语中的“亡”与“范氏之亡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是( )。
A.亡羊补牢B.家破人亡C.亡命天涯D.亡魂丧胆(3)联系文意说一说,“得钟者”的做法合理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沙漠是地球上最荒凉的区域之一。
为什么沙漠如此荒凉?按照我们一贯的理解,是因为沙漠地区缺乏生命所需的水,所以鲜有生命能在那些地区生存。
最近,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却发现,不少沙漠地区并非干得不能生长植物,而是肥力不够,因为沙漠土壤中缺乏植物赖以生存的氮。
不过,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气候不断变暖,沙漠地区土壤中含量少得可怜的氮还会不断挥发,以气体的形式大量流失,从而导致生长在沙漠里的植物越来越少。
研究人员在美国莫哈韦沙漠地区选了几处试验点,通过精密测量仪器了解土壤中的氮是如何随着气温升降而变化的。
研究发现,不管有没有阳光照耀沙漠,当地表温度达到40℃至50℃的高温时,土壤中的氮就会以气体形式从土壤中迅速释放出来。
而在沙漠中,地表温度达到40℃以上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研究人员还发现,地表温度越高,沙漠土壤中释放氮的速度越快。
因此,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沙漠的气温和地表温度也将越来越高,土壤中的氮也将越来越少,沙漠会变得越来越荒凉和贫瘠。
干旱地区的氮不但会从土壤中偷偷溜走,而且很难再回到土壤之中。
在气候温和的地区,氮在土壤和大气中的循环是平衡的,当地土壤中的一部分氮虽然也会通过分解或植物收割流向大气;但是在雷雨天,空气中的氮气会在雷电的作用下变成氮肥回到土壤中。
然而,干旱地区很少会有雷雨天气,也就很少会有氮再返回到土壤中。
正是因为干旱地区氮的流失是不可逆转的,我们花再大的代价,比如不计成本地往其中施放氮肥,也不可能让沙漠变成绿洲。
除非,我们可以让沙漠地区的气温及地表温度降下来。
今天如果我们不能有效遏制气候变暖的发展趋势,那么沙漠未来的零星绿色将越来越少,直至完全绝迹,沙漠的扩张也将变得气势汹汹而且肆无忌惮。
那样令人绝望的未来,并非我们所希望看到的!(1)地表温度达到( )时,土壤中的氮会以气体形式从土壤中迅速释放出来。
A.40℃至50℃B.30℃至50℃C.40℃至60℃ D. 20℃至40℃(2)沙漠化逐渐扩大的原因是( )。
A.沙漠地区缺乏生命所需的水B.沙漠的肥力不够C.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D.氮气的大量流失(3)防止土地沙漠化的根本做法是( )。
A.给沙漠补充足够的氮B.遏制地球气候变暖C.在沙漠里种草种树D.减少碳的排放(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自然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防止土地沙漠化继续扩大,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请至少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父亲的长笛①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
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
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②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
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儿?”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在嘴边。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
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那样的时光里,她是红人儿,孩子们羡慕极了她有一个这样将笛子吹得声声悦耳的父亲,哄着她,把好吃的分给她一份,只为了听她父亲吹笛子时可以靠近一点儿。
她亦是非常骄傲的,那时,父亲是天,是地,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
③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
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
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哎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
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④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
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
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上哭了。
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⑤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
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
渐渐地,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⑥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
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竞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
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哇,扫大街还不忘了吹笛子!”⑦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
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的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胡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
“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
”⑧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了长笛,扔在了城边的小河里。
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
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
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
⑨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