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省攀枝花市初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模拟卷Ⅱ

四川省攀枝花市初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模拟卷Ⅱ

四川省攀枝花市初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模拟卷Ⅱ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2013·武汉)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 . 蓦然拮据(jié)与日俱增栩栩如生(xǔ)B . 愧怍秀颀(qí)鸦雀无声眼花缭乱(liáo)C . 浮燥尴尬(gān)莫明其妙屏气凝神(pǐng)D . 匮乏濡染(rú)众目睽睽稍纵即逝(shì)2. (2分) (2018九下·沂水月考) 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 . 油光可鉴胭脂褪尽险象叠生水波鳞鳞B . 引经据典人迹罕至天翻地覆相形见绌C . 英雄气慨鸡毛掸子原弛蜡象锲而不舍D . 津津有味仙露琼浆眼花缭乱怨天忧人3. (2分)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每过环形山谷,左顾右盼,许多桥的直线时时划断陡坡,有时显得险而美,有时却险而不美,美与险并不是一回事。

B . 一些产自他乡的宠物,如蛇、蜥蜴、山猫等,往往会因主人的疏忽或被遗弃而逃出藩篱,啸聚山林,为害一方。

C . 父亲老实厚道低声下气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D . 最后,她总算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

她已经心力交瘁,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许有一小时。

4. (2分)对修辞方法依次作出正确判断的是()①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

②南方的甘蔗林哪,你为什么这样翻动战士的衷肠?因为我们的青纱帐呀,埋伏着千百万雄兵勇将!③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④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A . 拟人设问比喻反问B . 拟人设问拟人比喻反复C . 比喻反问夸张反复D . 比喻设问夸张比喻对偶5. (2分) (2018八下·江都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是否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永恒的选择题。

B . 名著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人物形象,经过时间考验而广为流传。

C . 在车辆事故率方面,公安机关已登记车辆的事故率明显下降,而未登记车辆事故率明显上升。

D . 当学生们跟着倒计时,看到电视画面中运载火箭在发射中心点火升空,都情不自禁地拍手叫好。

6. (2分) (2015八上·桑植期末) 下面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看着看着,我就迷糊了,睡着了②天上的云彩,总是在变换模样,一会儿像一只安静吃草的羊,一会儿又变成奔跑的马③田野里的草啊,总是这么热情④坐起来看,原来是一束草,它从青石的缝隙里钻出来了,以这种方式和我打招呼⑤睡着睡着,感觉身下有谁在轻轻地挠我的背A . ②①③⑤④B . ②①⑤④③C . ①④③⑤②D . ③⑤④②①二、默写 (共1题;共8分)7. (8分)(2018七下·江都月考) 默写。

(1)《木兰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与王翰《凉州词》中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3)《木兰诗》中的《木兰诗》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4)自古以来写黄河的诗歌不胜枚举,请你默写两句与黄河有关的古诗词: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8. (15分)(2017·巴中)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语文就在我们身边。

只要留心生活,随时都会有许多收货。

某校九年级一班开展“学习语文,关注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活动。

(1)【活动形式】请参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形式。

示例:年度热词盘点(2)【分组活动】某学习小组开展了“年度热词盘点”活动,搜集了2016年度盘点的汉字词,其中“刷”稳居2016年《新周刊》榜首。

其原因是:2016年是狠狠“刷”的一年,人人都是“刷一代”,刷微博、刷微信、刷淘宝、刷直播、刷网剧﹣﹣我刷故我在。

刷,是我们今天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也是这个时代最生动的人类速写。

请盘点你的初三生活,试用一个字高度概括并工整地书写在下边横线上,再作简要描述。

(3)【活动心得】此次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大家纷纷发表感言:“生活处处有语文,处处生活是语文!”“学语文,用语文,爱语文!”……请参与活动的你也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吧!(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9. (10分)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塞外杂咏①林则徐天山万笏②耸琼瑶,早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被革职后,西行伊犁途中。

②笏:封建时代大臣上朝拿的手板,用象牙、玉石或竹片制成,可以在上面记事。

(1)具体分析“天山万笏耸琼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天山什么特点?(2)体会“我与山灵相对笑”中“笑”的含义,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10. (17分) (2017九上·泉港期中)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注释】①文首:头部有花纹。

②其鸣自詨:它的鸣声是呼叫自己的名字。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①甚矣,汝之不惠________ ②惧其不已也________③有鸟焉,其状如乌________ ④以堙于东海________(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其如土石何有鸟焉,其状如乌B . 河曲智叟亡以应以堙于东海C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溺而不返D . 虽我之死常衔西山之木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②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乙】的意思,这个成语是:________。

(5)试分析愚公与精卫精神的相似之处,两则故事共同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朴素的思想?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11. (20分)(2017·广丰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灯沐沐跑步回来,拐上楼梯,便看到自家阳台亮着灯,小小的白炽灯泡散发出橘黄色的光芒。

我心头一暖,这是先生特意为我留的灯。

其实楼道有感应灯,脚步一靠近,便会亮堂起来。

但只要先生在家,遥遥地便有一盏灯,无声地等候我的归来。

我感动于先生细微的举动。

很小的时候,乡村还没通电,写作业用的是煤油灯。

煤油灯豆大的灯火闪闪烁烁,眼睛要凑得很近,方能看清书上的字。

我们姊妹几个,在小小的四方桌旁围灯而坐,头碰着头,读书、写功课。

一会灯火兀自微弱下来,母亲便起身把灯芯修剪修剪,灯火复又明亮起来。

摇曳的煤油灯火,把黑暗驱赶到了背后。

后来,山村用上了电,电灯比煤油灯亮多了,灯线一拉,泻下一屋子的光,不像煤油灯,放置在灶台上,母亲炒菜是清楚了,饭桌这却影影绰绰,不小心错把辣椒当豆角,一口咬下去,辣得人嘘呼直咧嘴。

但是,电灯费电,电比煤油贵。

为了省电,我家一直长长的厅屋,点的是一只15瓦的灯泡,灯泡吊得高高的,在电灯下写作业,却没有煤油灯来得清晰。

暮色降临,屋里暗沉沉的,母亲说,还看得见,晚些再点灯。

那时姐姐们逐渐离家,父母被穷苦压得笑容难觅,灰暗和冷寂在四周重叠、没有边际。

高中住校,周末回家写作业稍晚些,父亲便在外间催促——还不睡觉,不要电费的?!突起且生硬的催促声会让我内心惊颤,那时我想,以后有了自己的家,我一定要点上很多很多的灯,让房子成为光华璀璨的殿堂。

成家后,童年的烙印处处可循,我节水省电,人不在就把灯拉灭。

先生的家也穷但很阔气,他们家热水充足,食物丰富,楼上楼下灯火通明,我眷恋于这样的居家场景。

在他的影响下,我开始处处留灯,客厅,卫生间,卧室,没睡下前,很少被掐灭。

我喜欢有光,喜欢明亮温暖,我的孩子要在光明与温暖中稳稳地长大。

眨眼女儿上初中了,她放学晚,到家都要六点半之后,那时街边的路灯早已一盏盏点亮。

我在厨房里忙活,厨房的窗对着外面,站在窗口可看到女儿回家的路。

外面的雨,有了隐隐的秋意。

我边准备晚饭,边不住地张望,晚归的孩子让母亲的心牵挂不安。

一个个菜摆上了餐桌,晚餐总是丰盛些。

时针指向六点四十五,孩子早早去校,已经在外呆足整整十二个钟头,是家里最辛苦的人儿!雨渐渐密了起来,路灯越发迷离。

路上的行人一个个匆匆而过。

终于,对面走来个穿着校服的熟悉身影——她撑着伞,身子前倾,脚步疲惫,沉重的书包使得她的背微微驼着。

瞬间,我想流泪。

她抬头,定是看到了灯光,看到了张望的母亲,她笑了,朝我扬扬手,小跑了起来……我想去迎接她,拥抱她,替她撑起风中的伞,帮她卸下重重的书包……但我什么也没做,什么也不能做。

母亲不能替代孩子,她只能做一盏灯,伫立,凝望,照亮孩子前行和回家的路。

(1)文章以“灯”为标题,有何妙处?(2)请概括文章中前面六个自然段的内容。

(3)品味下面句子中画线词的表达效果。

终于,对面走来个穿着校服的熟悉身影——她撑着伞,身子前倾,脚步疲惫,沉重的书包使得她的背微微驼着。

(4)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12. (20分) (2017九上·鄂州期中) 阅读《在冬夜里歌唱的鱼》,完成以下小题。

在冬夜里歌唱的鱼查一路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离开了岑寂的北方。

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

山岗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

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就会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

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亲手中的鱼。

②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

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

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

在夜色中,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③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

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

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把整条的鱼分成小块,娴熟而又忙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