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32.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转动着的物体是不可以看成质点的B. 出租车是按路程来计费的C. 欧洲杯于北京时间2012年6月9日00∶00开幕,是指时间间隔D. 高速公路路牌上标示“上海100km”,表示该处到上海的位移为100km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矢量的大小通常叫做标量B. 位移的大小通常叫做路程C. 平均速度的大小通常叫做平均速率D. 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叫做速率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B. 一本书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则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的重力C. 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这是因为电线发生微小的形变而产生的D. 接触面一定,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4.某人站在一静止的台秤上,当他猛地下蹲的过程中,若不考虑台秤的惯性,则台秤的示数()A. 先变大后变小,最后等于他的重力B. 变大,最后等于他的重力C. 先变小,后变大,最后等于他的重力D. 变小,最后等于他的重力5.下列四种情况中,三个大小相等、方向不同的力F同时作用于同一点O,其中合力最小的是()A. B. C. D.6.在如图所示装置中,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1、m2,悬点a、b间的距离远大于滑轮的直径,不计绳重及一切摩擦,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
由图可知()A. α可能大于βB. m1一定大于m2C. m1一定小于2m2 D. m1可能大于2m27.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2kg的物体,放在倾角为θ=30°的斜面上静止不动,若用竖直向上的力F=10N提物体,物体仍静止(取g=10m/s2),与未施加力F时比较,下述结论正确的是()A.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减小B.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减小C. 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不变D. 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减小10N8.如图所示,用平行于光滑斜面的力F拉着小车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之后力F逐渐减小,则对物体在向上继续运动的过程中的描述正确的是()A. 物体的加速度减小B. 物体的加速度增加C. 物体的速度可能不变D. 物体的速度增加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0分)9.沿直线做匀变速运动的一列火车和一辆汽车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v1、v2在各个时刻的大小如表所示,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t/s01234 v1/m⋅s−118.017.517.016.516.0v2/m⋅s−19.811.012.213.414.6A. 火车的速度变化较慢B. 汽车的加速度较小C. 火车的位移在减小D. 汽车的位移在增加10.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是10m/s,那么这个物体()A. 从这一时刻之前0.1s内汽车的位移一定是1mB. 从这一时刻起1s内汽车的位移一定是10mC. 从这一时刻起10s内汽车的位移可能是50mD. 如从这一时刻起开始匀速运动,那么在0.1s内汽车的位移一定是1m1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恒力F的作用下沿天花板匀速滑动,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物体与天花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A. FcosθB. FsinθC. μ(Fsinθ−mg)D. μ(mg−Fsinθ)12.如图所示为阿特武德机的示意图.质量均为M的两个重物用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后,放在光滑的轻质滑轮上,处于静止状态.再在左边的重物上附加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由静止释放,则()A. M加速度的大小为mgM+mB. M加速度的大小为mg2M+mC. m对M压力的大小为2Mmg2M+mD. m对M压力的大小为MmgM+m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7.0分)13.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位同学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若用F表示两个分力F1、F2的合力,用F′表示F1和F2的等效力,则可以判断______ (填“甲”或“乙”)同学的实验结果是符合事实的.14.为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某学生在气垫导轨上A、B处分别固定两个光电门,C为固定在凹槽上的遮光条,凹槽里放着砝码,将气垫导轨的一端用小木块垫高,使导轨有一个倾角,如图所示。
已知凹槽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将凹槽从导轨上端释放,凹槽经过A、B光电门时,光电门自动记下挡光时间分别为t1、t2,用游标卡尺测得挡光片的宽度为d,心用量角器测得气垫导轨的倾角为θ。
(1)要测出凹槽运动的加速度还必须测出________,加速度的大小a=________(用已知量和测量量的符号表示)。
(2)凹槽和砝码所受的合力F=________;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为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只要验证等式________成立即可。
(3)要改变凹槽和砝码所受的合力,只需改变________。
凹槽和砝码运动的加速度与凹槽和砝码的总质量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5.0分)15.已知某物体v−t图象如图所示.求:(1)从开始计时到3s末物体的加速度;(2)物体从3s末到6s末物体的位移;(3)物体从6s末到7s末的加速度.16.游乐场内两支玩具枪在同一位置先后沿水平方向各射出一颗子弹,打在L=10m远处的同一个固定靶上,A为甲枪子弹留下的弹孔,B为乙枪子弹留下的弹孔,两弹孔在竖直方向上相距高度为h,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问:(1)哪支枪射出的子弹打到固定靶上的时间较长;(2)已知甲枪舑出子弹速度为50m/s,若测得ℎ=5cm,试求乙枪的子弹射出时的速度大小.17.用三根轻绳将质量为m的物块悬挂在空中,如图所示,已知绳ac和b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和60°,则ac绳和bc绳中的拉力分别为多大?18.如图所示,有一块木板静止在光滑足够长的水平面上,木板的质量为M=4kg,长度为L=1m,木板的右端停放着一个小滑块,小滑块的质量为m=1kg,其尺寸远远小于木板长度,它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1)为使木板能从滑块下抽出来,作用在木板右端的水平恒力F的大小应满足的条件;(2)若其他条件不变,在F=28N的水平恒力持续作用下,需多长时间能将木板从滑块下抽出.-------- 答案与解析 --------1.答案:B解析:转动着的物体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看成质点的,例如地球,研究地球的公转,能把地球看作质点.故A错误.出租车是按路程来计费的选项B正确;欧洲杯于北京时间2012年6月9日00∶00开幕,是指时刻,选项C错误;高速公路路牌上标示“上海100km”,表示该处到上海的路程为100km,选项D错误;故选B.考点:路程和位移;时间和时刻;质点。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矢量标量的理解,以及物理量的判断。
矢量有大小,有方向,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位移的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
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
A.矢量是有大小有方向的量,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矢量的大小不叫做标量,故A错误;B.位移的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的大小与路程不一定相等,故B 错误;C.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故C错误;D.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瞬时速率,简称速率,故D正确。
故选D。
3.答案:C解析:解:A.重心不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只有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才在其几何重心,故A错误;B.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压力与重力性质不同,故B错误;C、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这是因为电线发生微小的形变而产生的,故C正确;D、接触面一定,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故D错误;重心不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只有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才在其几何重心;重力与压力的施力物体不同,此时仅仅存在大小相等;弹力是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而对接触物体产生的作用力,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滑动摩擦力才与正压力成正比,根据这个知识分析判断.本题考查了重心的影响因素,和弹力产生的原因,压力、支持力和拉力本质上都是弹力,都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注意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4.答案:C解析:解:人先是加速下降,有向下的加速度,此时的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减小,后是减速下降,有向上的加速度,此时的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增加,最后静止等于他的重力。
故选:C。
失重状态: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小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此时有向下的加速度;超重状态: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此时有向上的加速度.本题主要考查了对超重失重现象的理解,人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人的重力并没变,只是对支持物的压力变了.5.答案:D解析:解:A、将左边两个力进行合成,再与右边合成,则有合力的大小(√3−1)F;B、将相互垂直的F进行合成,则合力的大小为√2F,再与第三个力F合成,即有合力的大小为(√2−1)F;C、将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合成,则合力为0,再与第三个力F合成,则有合力大小为F;D、将任意两力进行合成,可知,这三个力的合力为零;故D正确,ABC均错误;故选:D。
三力合成时,若合力能为零则三力可以组成三角形,分析题中数据可知能否为零;若不为零,则进行两两合成,从而分析最小的可能情况。
考查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并体现如何选择两力合成的技巧,同时要学生会画合成与分解的力图。
解析:对与m1连接的滑轮进行受力分析,抓住两个绳子拉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相等,得出α、β的关系.根据竖直方向上合力等于m1的重力,得出m1和m2的关系。
解决本题的关键合适地选择研究对象,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运用共点力平衡,抓住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合力为零进行求解。
绳子通过定滑轮和动滑轮相连,绳子的拉力相等,等于m2的重力,对与m1连接的滑轮进行受力分析,有Tsinα=Tsinβ,所以α=β.在竖直方向上有:Tcosα+Tcosβ=m1g,而T=m2g,则有2m2gcosα=m1g.所以m1一定小于2m2,当α=β=60°时,T=m1g=m2g.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7.答案:A解析:本题是两种情况下的平衡问题,分析受力是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平衡条件的应用,从物体的状态入手,分析其受力情况。
物体的重力G=mg=20N,力F=10N,可见物体没有被提动,仍处于静止状态,则知其合力为0,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由平衡条件求摩擦力、支持力再分析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