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

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

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
第七讲、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一)
一、三种城市空间设计理论
(THREE THEORIES OF URBAN SPATIAL DESIGN)
作为城市设计研究理论,都是经过 对传统城市空间以及近现代城市空间发 展变迁的研究分析之后,提出的城市设 计分析方法,视角不同,思想各异,但 综合归纳之后,有助于我们建立一种整 体性的城市设计方法。
(2) 传统城市中具有界定明确的实体与 虚体系统。公共空间有建筑物的量体中 分割出来延续并连接内、外部的空间及 活动。
(3) 就整体关系而言,城市空间研究中, 虚体比实体更具实质意义,虚体(void就 是实体(figural)。
3、 现代城市环境
(1) 建筑空间设计----从重实体到重空间; (2) 城市空间设计----从重空间到重实体。
例如:建筑前庭入口、西方私人庭院、 中国合院住宅庭院。。。
B、 半私密领域与邻里的交往
例如:阶廓内虚体、中国的胡同与里 弄。。。
C、 公共性领域与城市化生活
例如:城市广场、特色街道。。。
D、 自然化领域与生态性发展
例如:城市公园、河流水体等。。。
(3) 图---底理论的意义:有机经营和组 织城市的建筑实体和空间虚体,形成简 明、完整、网络化的建筑实体、空间虚 体组织,创造整体和谐的城市空间环境。
(3) 城市空间的创造不仅是对建筑实 体的研究,更是对空间虚体的研究; (4) “空间即主体”---城市的积极空 间与消极空间。
2、 “诺利地图” (Giambattista Nolli,1748) (1) 传统城市的图---底关系中,私人肌 理(tissue)与公共开放空间(public open space)的关系非常协调,相互衬托、 融为一体。
例如:传统的城市和乡村聚落、街道 等。。。
2、 连接理论对城市空间分析的意义 两种倾向: (1) 技术主义的乌托邦思想:对城市 整体虚、实空间环境有机整体背离;外 在的连接;
例如: 嵌入式城市(Peter Cook, Plug-in City)。。。
(2) 城市空间整体性的思考:对大尺度 城市环境中,城市空间结构整体性的追 求;内在的联系。
7、 图---底理论对城市空间分析的意义
(1) 实体形态:纪念性建筑物或主要公 共建筑物、城市街廓地区、具有方向性 和边缘界定意义的建筑物等;
A、 视觉焦点、配置在开放空间的主要 位置、传达空间的社会及政治地位; 例如:万神庙、圣彼得教堂、天使城 堡。。。 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 天安门、钟鼓楼、世纪坛、东方广场。
1、 图---底理论 (Figure---Ground Theory) 2、 连接理论 (Linkage Theory) 3、 场所理论 (Place Theory)
二、图--底理论(Figure-Ground
Theory)
1、 “空间即主体”(space-as-object)
(1) 建筑实体---solid mass; 图---figure; (2) 空间虚体---open voids; 底---ground;
B、 性质相近、肌理相近;
例如:佛罗伦萨传统街区、巴黎传统街区、 北京四合院传统街区。。。
C、 线性结构、视觉连续。
例如:圣彼得教堂广场柱廊、香榭丽舍大 街沿街建筑、外滩建筑群。。。
(2) 虚体形态:重要建筑入口前庭、阶 廓内虚体、街道及广场网格、公园、庭 园以及线性开放空间系统等。
A、 私密性领域与可防卫空间
4、 城市隙地空间
寻找失落的空间
5、 空间印象转变
(1) 传统城市空间----连续性的街道、 围合性的广场、标志性的建筑以及整体 性的街廓;
(2) 现代城市空间----街道的空间连续 性在降低、广场的围合性弱化、街廓的 整体性消退,仅仅是建筑实体凸现在城 市环境之中。
(3) “当城市有水平方向改向垂直方向 发展时,点状塔楼、集合住宅或现代景 观中常见的摩天大楼,几乎不可能创造 一个和谐的城市空间。”
(2) 城市空间的三种不同形态:
组合形式(composition form) 超大形式(mega form) 组群形式(group form)
A、 组合形式:在二维平面上组合个别 建筑物;空间的连接是内敛而非外显的; 较重视主体建筑物,忽视开放空间的边 缘围合。
例如: 昌迪加尔行政中心 巴西利亚行政中心。。。
6、 空间是传递城市体验的媒介 (1) 空间形式:格网形态、同心放射、 中轴序列、折角形状、曲线形状、有机 形态等;
(2) 空间领域:公共、半公共、私密空 间的有序组织是实现空间意义的重要内 容;
(3) 空间序列:应重视建立场所的次序 和视觉方向性;
(4) 整体印象:罗马帝国的有机变化, 纽约城区的方形格网。
例如: 费城中心区再开发规划 (Ed. Bacon, Downtown Philadelphia Redevelopment ory)
1、 场所理论的本质:场所理论是倡导依 据城市实质空间的文化及人文特色进行 城市设计。
(1) “空间”是由实体界定、有固定 范围或有意义的虚体所组成。 (2) “空间”之所以能成为“场所” 是由于其文化或历史内涵赋予空间的意 义所决定的。
三、连接理论(Linkage
Theory)
1、“集合形式的研究”(Fumihiko Maki, Investigation into Collective Form) (1) 连接是城市外部空间的重要特性, 城市设计探讨的问题就是在不同的事物 之中,如何达成整体性的连接。透过各 个元素的组合形成一个庞大的整体。
B、 超大形式:以层级开放的模式将个 别元素连接成一个大架构,组成超大结 构系统;连接是构成结构的实质因素; 具有管理和工程上的优点。
例如:香港中环城市建筑群。。。
C、 组群形式:沿公共开放空间自然积 累而成,具有自然和发展的特性; 其内在的联系及非法自于内也非生成与 外,而是形成于有机发展的集聚过程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