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2011届第三次调研测试参考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D(bì/pì、jué/jiáo、jùn /juàn。
A项,líng/léng、páo、liàng/láng;B 项,xié/jiā、zhà/chà、chuāng C项, jué/jiǎo、wàn/màn、xì;)2.D(A项,不合逻辑,“近年来”和“将”在时态上存在矛盾;B项,“问题……得到转机”搭配不当;C项,成分残缺,“表达”缺少主语,可在“响起”后加“的”)3. 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投入的经费逐年增加。
(表意不完整酌情扣分)4.示例:艺术要通过作品与世界交流,(2分)但这种作品并不是艺术家对外部世界的客观呈现,(2分)而是融入了他的主观因素。
(1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5.D(成材,成器)(公讳序,“公”对男子的尊称,“讳”,避讳,晚辈不直言长辈名,6.C(①表现其为人洒脱;⑥表现的不是苏序,而是苏洵)7.A(“到了壮年还不能熟知诗书”的不是苏轼的祖父苏序,是苏轼的父亲苏洵)8.(1)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人(或:人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祖父)都径自与他们谈笑且敞开心扉,相谈甚欢。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径与欢笑造极,省主语,1分;输发府藏(fǔ zàng,肺腑),1分。
)(2)郡中的官吏一向残暴苛刻,因为这个(百姓)受到严重侵扰,祖父(就)写诗来讥刺官吏。
(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素,1分;缘是大扰,省略句,1分。
)(3)祖父没有传记,不只是(因为)他一生自我放逸(或:洒脱不羁)、远离功名,也是他的子孙没有把他的声名、事迹告诉他人的过失。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非独……亦……”,1分;僻远自放,1分;过,1分。
如将“公之无传”译为“祖父的声名、事迹没有流传”,亦可。
)三、古诗词鉴赏(10分)9.⑴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江南江北,大雪漫天,营造阴冷氛围;②借用典故(展开联想),“风萧萧兮易水寒”借用荆轲刺秦王典故,渲染悲凉之情。
③即景述怀(触景生情),彤云密布,关山重重,强化肝肠寸断情感。
( 评分建议:每点1分。
)⑵反衬。
(1分)以“天可老”“海能翻”反衬“此恨”难消。
(2分)(评分建议:如答“衬托”亦可。
只能答一种,因为题目中问的是那种表现手法,两种就显得多了,有些同学同时如答四种明显投机不得分。
如答“对比”,不得分,因为对比侧重客观事物之间的比较,重在比的结果,而衬托列举的事物有明显的主次之分。
)⑶①对中原尽失、二帝被掳的伤痛之情。
(1分)②对“靖康之耻”难以忘怀、难以洗雪的痛切之情;(2分)③对故国故君的思念之情。
(1分)(词文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对沦丧的国土,掳去的君王的关切伤痛之情,很多同学把立脚点选在诗人个人的感慨,什么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思乡思亲等等,文本中都没有依据,因此不得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⑴知人者智⑵不患人之不己知(倒装句,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⑶而御六气之辩彼且恶乎待哉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⑸归雁入胡天⑹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⑺庄生晓梦迷蝴蝶评分建议:每句1分。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11.①拟人,②比喻,③变换视角(由近到远),④表现稻草人的“尽职尽责”,鸟儿的无奈无助。
(评分建议:每点1分)12. 强调侄子富有爱心,表现侄子有着不同于传统的观念、认识,与上文父亲的“忧郁”、侄子“掷土块”时的言行等相照应,为下文侄子烧毁稻草人作铺垫。
( 评分建议:虽然题目中只是问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也要先理解内容,从内容,结构两个角度回答。
理解内容2分;答到“照应”并作相应的阐述,得1分;答到“铺垫”并作相应的阐述,得1分,结构作用从“承上启下”角度答也可以)13.①年轻一代对土地的情感日渐淡薄、依赖感削弱,父亲感到隐忧;(2分)②传统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在新生代身上难以传承,父亲感到落寞;(2分)③“稻草人”即将从大地上消遁而永不再有,父亲感到无奈。
(2分)14. ①父亲倚重稻草人:反映了上辈人对土地、粮食感情深厚,而这种情感却得不到后辈的理解。
②侄子焚毁稻草人:体现新生代具有众生平等的观念和率真善良、敢想敢做的品格。
③我的“惶惑”:显示一贯依赖土地生存的农村人在社会转型时期,一时找不到生活方向的复杂心理。
④稻草人存废问题:表现三代人在思想认识、生存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父亲、我、侄儿明显是三代人,父亲珍爱粮食,制作稻草人;不让鸟儿吃粮食,侄儿喜欢鸟儿,讨厌稻草人。
不能简单地作孰是孰非的判定。
反映出的是三代人在思想认识、生存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很多同学不去剖析文本内容,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回忆中寻找答案,生搬硬套地说一些诸如乡土情结、和谐社会、人与自然等等。
评分建议:每点2分。
答对三点,得6分。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分)15. ①以大历史观考察中国历史;(2分)②从而为史学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2分)(这一点需要根据第三段内容提炼概括,注意“从前者看,黄仁宇先生的努力是颇成功的”)③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激发大众了解本国历史的兴趣。
(2分)16. ①勤奋终始的学术毅力,②谨慎严密的治学态度,③心怀故国的赤子之心,④日臻深厚的学术造诣,⑤古今印证的治学方法,⑥坚守良知的人格风范。
(第一段中就从不同角度列举了黄仁宇足垂范后人的种种原因,后文中也有相关提示信息,答题时就要思考尽可能全面。
评分建议:每点1分)17. ①“治大历史”对学者的要求很高,黄仁宇的力不从心是可以理解的;(2分)②黄仁宇“治大历史”的失败丝毫不影响他在史学界的地位;(2分)③黄仁宇的学术成就、人格魅力等令人敬佩,值得人们纪念。
(2分)(一分为二,辩证分析,理解其实就是结合文本内容形成自己的观点,为结论找依据)18. 作文(70分)有这样一则广告语:“人生就像一段路程,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
”有的人直奔目的地,忽略了沿途的风景;有的人流连沿途的风景,忘记了目的地;有的人赶路途中,偶尔驻足,美丽的风景让他忘却疲劳更好地奔向目的地。
请以“沿途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审题分析】:提示材料中“人生就像一段路程”、“目的地”等信息提示我们这里的“沿途”的“途”是人生旅途,可以是宏观的广义的人生的全程,也可以是漫漫人生路中具体的某一段。
列举的三种人的人生特点其实就是三种不同的人生方式:第一种人“直奔目的地,忽略了沿途的风景”,应该是事业型或功利性很强的人的人生概括,“忽略”带有明显为之遗憾的味道;第二种人“流连沿途的风景,忘记了目的地”,可以理解成只要过程,不管结果的享乐型人生,“忘记”带有明显的批评意味;第三种人既有事业心,也重视生活的质量,应该是作者倡导的“理想人生。
写议论文可以立足第三种人,兼顾前两种人,做辩证分析。
写记叙文可以不受材料影响,但是主题一定要扣紧“人生”,通过叙述往事或者回忆经历谈点体会、感悟。
如果只写一次旅游过程的路边的花花草草等具体景物,带给自己的的视觉享受,理解就太肤浅了。
【佳作欣赏】沿途的风景夜已深,虹霓万丈,都市未眠。
你是否还埋头于工作间里为加班费苦苦挣扎?是否还困溺于书山题海茫然寻不到出路?是否还在抱怨上涨的物价、辛劳的生活?是否已然觉得人生枯燥无味、没有尽头了呢?(排比加反问,第二人称使用,既亲切又唤起人的情感共鸣)那么,不妨放下手头的工作和学习,以及那些使生活乌烟瘴气的抱怨,看看人生沿途的风景。
(点题)你或许会迷惑:人生的沿途何来风景?下班途中川流不息的人群,放学路上挤挤压压的学子,街区里整日以冷漠相对的左邻右舍……这拥挤的一切让你彷佛成了失去了海洋的鱼,只在现代文明干涸的车辙里挣扎着等待一湾浅浅的水塘。
还记得你的小时候吗?会拍着肉肉的小手惊呼只因望见天空一道彩虹,会聆听第一朵杜鹃花开的声音,会在雨中观察荷叶上滚动的水珠……沿途的风景就是你身边细小的事物,上班时同事的一个淡淡如水面涟漪的微笑,校园角落里安静地开着的小花,家里婴儿一个不谙世事的啼哭,楼下叫卖西瓜的带着浓重方言味儿的吆喝,以及其它你未成发现的美丽。
一切就是这样的简单而闲适应,只要你愿意挪开恋恋不舍的盯着各种各样屏幕的眼睛,窗外美丽的风景会出乎你的意料。
有谁说过,看风景是人生短暂的逃离,我想,是的。
行走于人世间,我们不得不为了生计而奔波,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我们的书架蒙了尘,心灵生了灰,本应该属于自然的心在匆匆的行走中渐渐地忘记了沿途的风景,以为人生不过是一场无休止的战斗。
还未到尽头,便累了、疲了、乏了,其实,人生本短暂,何必如此?秉持着“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不弃不舍的信念,我们向前向前……这样固然没有错,但是,生当有所息,有时候停下了看看沿途的风景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舒缓一下疲倦的心情,静听大自然的告诫,翌日,整装待发,或许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行得更远,意义也会因此而丰富多彩。
沿途的风景是美的,关键还在于一颗闲适的心,于春天踏青,夏日赏荷,秋时听风,冬日品雪,让人生的四季绚烂多姿,欣赏却不可沉迷而有所溺,像但丁所说:“看一眼,就继续向前走吧!”沿途的风景匆忙行驶中,别忘了驻足欣赏沿途的风景。
欣赏沿途的风景,以一颗更加淡定的心前行。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等著作相继发表后,各种宴请、采访应急不暇。
当时托尔斯泰正准备写一篇揭露沙皇专制统治的长篇巨著《复活》,于是他拒绝了一切的喧嚣,为自己找了条冷板凳,一坐就是十年。
十年过去了,《复活》出版了,托尔斯泰凭借如此一部皇皇巨著长期占领着人类的精神领空。
适时地给自己一条冷板凳,为自己的灵魂深处守住一方宁静,勿使自己在名利、喧嚣中消隐,这是我从托尔斯泰这道美丽的风景中领悟到的,同时也将自己一颗更加淡定的心面对人生旅途中的纷纷扰扰。
欣赏沿途的风景,以一颗更加坚定的心前行。
在世界泳坛,男子自由泳项目历来被称为白人的天下。
因为身高臂长,爆发力强的白人具有先天优势。
“泳坛刘翔”——张琳的成功恰恰在于他有坚定的毅力和不服输的精神。
因为不服输,才有可能屡败屡战,直至成功。
坚定的毅力,不服输的精神,这是我从张琳的成功这道风景中体会到的。
我也将以一颗更加坚定的心迎接前行中的坎坎坷坷。
欣赏沿途的风景,以一颗更加进取的心前行。
烛之武壮不如人,长期处于不得志的状态,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潜,他时刻关注社会形势,洞悉强国之间的利益纠纷,正因为如此,当机遇来临时,他才能游刃有余,从容应对。
试想,烛之武若在不得志的时候一味地怨天尤人,放弃对国家前途的关注,他能在对话秦穆公时干得那么漂亮吗?人生需要机遇,但更需要一颗进取的心,一旦失去进取的心,也就永远失去了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