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查技术报告编写大纲
(二)普查质量评估——包括各类普查对象及总体的单位漏报 率、指标漏填率、指标填报差错率等。 (三)数据录入质量及评估——包括指标录入差错率、指标漏 录率等。 (四)对普查范围完整性、普查数据质量的可靠性的整体评价。 (普查表核查、数据核查、修改签字确认)
六、普查结果与分析
• • • • • (一)各类源的汇总数 (二)工业源(略) (三)农业源 (四)生活源(略) (五)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略)
(一)组织方面的工作及成效
1、各级政府普查机构的组建情况,领导重视程 度。 2、普查工作方案及技术规定的细化,建立相关 工作制度情况;各阶段工作目标及任务安排; 普查领导小组各部门协调分工及责任制落实情 况。 3、普查工作进度和信息调度的相关情况。 4、指导、督导工作情况。普查工作中的创新思 路和方法。
三、普查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一)普查技术路线图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
工业源普查详表、简表、集中式污 染治理设施普查表
工业源及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普查技术规定
清查
技术 路线 图举 例
重点污染源 工业源普查详表
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普查表
一般污染源 工业源普查简表
普查表填报 产排污系数 实际监测 物料衡算 核算污染物排放量
(九)数据汇总审核与分析工作及成效
1、汇总数据审核、分析、整改过程情况及 工作的方式方法。(交叉审核、自审、集 中会审、签字负责制) 2、汇总数据结果的简要合理性分析。 3、汇总数据与农业统计数据的对比分析 结果。 4、国家组织的普查数据汇总分析审核提 出问题的整改情况。(最后一次上交的数 据整改说明)
普查对象 普查员 普查指导员普 查机构
各 级 质 量
否
录入错误
符 合 要求
检 查 及
数据录入、校核 否 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库
抽 查
(二)普查基本名录库的筛分和整理
(三)重点源监测工作情况
(四)产排污系数运用情况
(五)物料衡算情况
四、清查单位及普查对象的确定
(一)清查单位及普查对象数量——总数及各类普 查对象的清查单位及普查对象数量
(二)经费落实情况及成效
种植业源
畜牧养殖业源
水产养殖业源
也可就经费编制情况和落实情况作总体 说明
(三)宣传工作及成效
1、宣传方案的制定情况,宣传工作计 划及阶段性目标。 2、各地市及各区县在宣传上作法及特 点。(标语、板报、宣传单、广告牌、 手机短信平台、电视、广播、报纸、 网络等) 3、印刷和制作的各类宣传品,包括种 类和数量情况,取得的成效等。
• 详细的分项结论和对策可列专题研究,提交专题 研究报告。 • 从技术报告中精选出宏观数据和结论,作为普查 办向同级人民政府的专题报告。
一、普查总体情况
1、普查工作的概述(意义和重要性)
2、对普查工作的认识和体会(抗震救灾)
3、普查取得的成果(技术报告提炼精华)
二、主要工作方法和成效
对普查各个阶段的主要工作进行总 结并加之提炼,注意突出本地工作特点 和做的好的地方。
(六)地区总体情况及评价
• 归纳、汇总本地区废水、废气、固体废物产生、治理、排放总体 情况(包括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集中污染治理设施处置及 二次污染产生与排放)及特点: • 废水:包括工业源、生活源、农业源和垃圾、固废(包括医疗废 物)处置的渗滤液(废水)污染物的合计产生、排放量,区域排 放量应扣除污水处理厂的污染物削减量。 • 各类源(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等)水污染物产生、排放的比 较,分析水污染物排放主要行业、企业和地区; • 分析种植业污染物流失情况; • 分析养殖业废水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不同流域(水系)水污 染物产生、排放情况比较,重点流域废水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 • 分析污水处理厂对水污染物的削减成效。 • 地市、省级比较辖区内不同地区情况。
七、主要结论
• 根据污染源普查数据,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统计数 据和环境质量数据,分析归纳本地区污染源及污染 物产生、排放的特点,以及所造成的主要环境压力 和问题。 • 根据产业类型、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主要生产工 艺、污染处理工艺,分析本地区的环境压力(排 放)、环境容量、环境质量和环境目标间的关系。 • 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现状和发展规划,从环境污染 的防治、产业布局、产业发展政策、经济发展方式、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 出有针对性的、可行的对策、建议及措施。
(二)清查工作的评价 农业源普查对象实际发放及收回的普查表份数及 普查表发放、收回总数,占确定的普查对象的比 例(可按种植业源、畜牧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分 类)。 地市、州应汇总统计未能完成普查的普查对象数 量及占确定的普查对象比例。
五、普查质量保证
(一)质量保证
1、清查过程的质量保证(包括指导员审核、区县自查、上一级普查 机构的核查方法、内容和结论); 2、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 3、入户普查阶段的质量保证(包括五级审核、交叉审核、专家审核 的核查方法、内容和结论); 4、数据录入过程的质量保证; 5、汇总审核的内容、方法和结论。(交叉审核,集中会审,汇总表审 核,高级查询审核)
一、概述
二、普查工作概况
例: (一)普查工作的时间安排 准备阶段、全面普查阶段、总结阶段(区县最早、晚开展工 作的;全市时间列表) (二)普查对象的范围,包括辖区内行政区划及普查分区— —县级 四川省达州市县级单位:通川区、达县、宣汉县、开江县、 大竹县、渠县、万源市 (三)区域内建制镇情况 (四)普查员的数量及培训情况 数量:普查员、普查指导员、数据录入员 (来源情况、工作 效果) 培训情况:次数、内容、人员等 (五)普查的文件资料印制,制度建设及其它情况 文件资料印制:(内容、种类、分发) 制度建设:(内部工作制度、技术规定等) 其它情况: (数据处理软件、平台建设等)
(四)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选聘、培 训工作及成效
1、清查、全面普查和数据录入三个阶段普 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选聘及使用情况。 2、各阶段各级普查机构组织的普查培训工 作开展情况。(培训的主要特点,如有的 地方开展了模拟填报培训) 3、普查培训工作取得的成果。(培训次数、 培训人次、培训资料等)
(五)普查监测工作及成果
(十)普查档案管理工作
普查档案管理的办法、制度。普查档案管 理的形式、分类。现阶段普查文件、表册、 资料、音像、实物等的归档情况。
三、初步结论和主要成果
(七)全面普查工作及成果
普查工作方案的制定情况。普查工作开展 方式,普查表入户填报工作的组织情况。 普查表发放和回收情况及确定的普查对象 数量情况。普查表数据录入阶段的方案及 实施过程。全面普查阶段取得的成果。
(八)质量控制工作及成效
全面普查阶段层层落实质量控制和责任制 的方法、具体制度,包括五级审核、交叉 审核、专家审核的具体实施过程、时间安 排等。普查表填报质量核查把关工作的方 法及结果。 省本级普查机构对各地市展开普查表填报 质量核查的情况,各地市及区县普查表填 报质量自查的情况。核查的结果与成效。 国家组织的普查数据核查提出的问题整改 情况。
1、产排污系数监测点基本情况。(基本建 设情况、种植模式、地形、施肥施药情况、 作物收获情况、径流淋溶采集情况、样品 保存等) 2、产排污系数监测点监测工作取得的成果。 (试验成果、径流淋溶系数、地膜系数等) 3、以上材料需监测点提供
(六)清查工作及成果
清查工作方案制定情况。 清查工作开展方式,清查入户调查工作的 组织情况。 清查结果及清查确定的普查对象数量。 清查工作核查的情况,核查的方法及结果。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编写大纲
概述 普查工作概况 普查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清查单位及普查对象的确定
普查质量保证
普查结果与分析 主要结论
第二部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方法和成效(包含10个方面内容) 初步结论和主要成果
• (六)地区总体情况及评价(农业 提供材料)
(一)各类源的汇总数
• 普查对象总数,其中工业源、规模以上的 生活源、农业源(不包括种植业典型抽样 地块或农户)、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数; 各类源的区域、行业、流域分布(附图)。
(三)农业源
• 种植业总体情况,包括土地类型、种植方式、种植种类,化肥施用种类 和数量,径流流失量和土壤淋溶量,折合的氮、磷流失量,区域和流域 分布; • 农药施用种类和数量,径流流失量和土壤淋溶量,区域和流域分布。 • 秸秆产生量、利用量、处置量、焚烧量; • 农膜使用量、回收量、丢弃量。 • 畜禽养殖业总体情况,规模化养殖场数量、养殖小区数据、养殖专业户 数量,区域、流域分布; • 粪便产生量、处理量、排放量;折合的COD、氮、磷排放量,区域和流 域分布; • 兽药使用量、流失量,区域和流域分布。 • 水产养殖业总体情况,包括规模化养殖场数量、养殖专业户数量,各类 养殖模式的养殖单位数量,区域和流域分布; • 养殖废水处理情况、排放量,区域和流域分布; • 鱼药使用量、流失量,区域和流域分布。
农业源按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统计清查单位数及 确定的普查对象数: 种植业:乡镇及农场数量;确定普查的抽样地块数量。 畜禽养殖业:清查的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户的数量;达到 普查对象规模确定的普查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 户数量,按不同养殖畜禽种类(生猪、奶牛、肉牛、蛋鸡、肉 鸡等)分类普查对象数。 水产养殖业:普查的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