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节新生命的诞生(2)

第二节新生命的诞生(2)

《新生命的诞生》
一、设计说明
本课的内容来自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新生命的诞生》第二课时。

教材第三章是以生命周期为框架,主要讲述了人的生殖和发育、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植
物的一生和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等知识,主要体现生命的周期性和生命代代相传的原理。

本节课内容是前一课时基础上进行复习、巩固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人类的受精等知识点,继续
学习胚胎发育和分娩养育的基本过程,以及人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途径。

考虑到七年级
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初期,对人的诞生过程往往感到神秘,因此多用一些多媒体课件、视频进行教学可极大的满
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同时通过一系列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找答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探究新生命诞生过程的一系列问题
2、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途径。

(2)、初步了解胚胎发育各阶段的大致情况。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介绍母亲十月怀胎,并分娩诞生新生命的过程,让学生体验生命的珍贵、母亲的伟大;同时通过介
绍生男生女的奥秘、双胞胎形成的原因等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胚胎发育的过程、胚胎与母体间物质的交换
四、教学难点
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与母体间物质交换的途径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胎儿分娩视频、胚胎在子宫内发育的图片,双胞胎图等)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下面请同学们复习上节课内容:
[课件]1.男性的生殖器官主要是_睾丸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_
2.女性的生殖器官主要是—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和分泌_雌性激素
3.完成受精过程的场所在哪里?输卵管
4.一个受精卵是由哪两个细胞融合而成的?一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
5.受精卵最后在哪里发育成胎儿?—子宫
[引言]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它发生在输卵管中,受精后,受精卵一边分裂一边沿着输卵管进入子宫并植入子宫(着床),这样我们就说怀孕了。

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究怀
孕以后的一系列问题。

(二)新课探究
1胚胎在子宫内的发育
师:胚胎发育的营养来自哪里?
引导学生看“胚胎在子宫内发育图”先让学生回答再小结:
师:植入子宫壁前的①早期胚胎发育需要的营养来自卵中的卵黄。

植入子宫壁后,②胚胎发育需要的营养来自母亲的血液。

师:那么母亲血液又是如何提供胚胎营养的呢?胚胎产生的废物又是通过什么途径排出的呢?(继续让学生看图后回答)
生:着床后,胚胎发育需要的全部营养和氧由母体通过胎盘和脐带提供。

胚胎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胎盘和脐带进入母体血液,再由母体排出体外。

[讲解]胚胎在子宫内膜上着床后,子宫内膜上形成了胎盘,胎盘连着母体,也通过脐带连着胎儿,这样一来母体与胎儿之间有了中间环节:胎盘与脐带。

胎盘中有丰富的血管,既有母亲的血管又有胎儿的血管,但两者的血管是互不相通的,只不过母亲血管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能通过一番交换钻进到胎儿的血管,沿着脐带进入到胎儿的体内。

同样胎儿体内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会通过一番交换钻进到母亲的血管师:胎盘的结构有何特点?
引导学生看图,讨论、讲解:
胎盘的结构特点:有丰富的血管。

因此母亲血液中的营养和氧气通过胎盘与脐带进入
胚胎,胚胎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胎盘与脐带进入母亲的血液,最后由母亲的排泄系统排出体外。

所以,胎盘是胚胎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器官。

胚胎在子宫内被羊水包围,可以使胚胎免受震荡,对胎儿有保护作用。

胚胎在母体内发育具有良好的环境条件:温暖、安全、营养和氧的保障,这是胎生的优越性。

师:女性怀孕后需要注意的事情很多,你们知道的有哪些呢?
学生讨论后可能会有以下说法:不能乱吃东西、不能感冒、不能乱吃药,不能吸烟,要少用电脑手机,不能过度看电视……
[课件]展示一些写有“孕妇慎用”、“孕妇禁用” 药品的说明书,
师:有些药品说明书上往往写着“孕妇慎用”、“孕妇禁用”,这是为什么?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请学生按组合进行小组讨论找出答案
进一步追问:母亲吃进去的药物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胎儿体内的呢?
再次让学生看胚胎在子宫内发育的图片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小结]:母亲吃进去的药物通过脐带和胎盘进入胎儿的体内,进而影响胎儿,严重的话可能引起婴儿残疾,所以孕妇要谨慎用药。

2、分娩与养育
师:胎儿得到营养物质后,在母亲的子宫内又是如何发育的呢?
[课件]展示胎儿从第一个月到第九个月的图片,让学生了解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全过程。

师:胚胎大约要在母亲体内孕育9个多月(280 天),然后从母体内产出。

胎儿从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分娩。

[课件]展示分娩过程图片。

师:分娩是新生命降临人世的过程,包括宫颈扩张、胎儿娩出、胎盘娩出,产出的胎儿叫婴儿。

师:从受精开始到胎儿的娩出需要长长的280天,特别是到了后期,母亲要负担着6――
重的胎儿进行生活、工作,那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好不容易盼到了分娩,母亲又要忍受十几个小时的撕心裂肺的疼痛。

有的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才生下了小孩。

可见,母亲孕育生命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以后你过生日的时候,应先切一块大蛋糕给妈妈吃,感谢妈妈历经千辛万苦把你带到了人间。

思考:1、婴儿刚出生时要大哭一声,否则就可能死亡,这一声哭对婴儿起什么作用?
2、婴儿脐带剪断后形成的疤痕叫什么?
3、婴儿最好的营养来源是什么?
让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结果,最后由老师引导归纳完善:
1、医生剪断脐带的瞬间,其实就切断了婴儿氧气的来源,婴儿大哭其实是为了启动自己自主的呼吸。

即使婴儿的肺部充足空气,从而启动呼吸运动。

2、肚脐
3、母乳。

刚出生的婴儿主要靠母乳喂养。

母乳内含有婴儿所需要的丰富营养,还含有抗病物质一抗体,因此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品。

师:在较长的时间内,婴幼儿在生活和教育上都要依赖父母。

由父母教导他们怎样照顾自己、怎样生长、怎样生活等。

所以父母的养育之恩可不能忘。

(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还有什么新的疑问吗?
(四)作业
作业本新生命的诞生(二)
(五)板书
分娩
婴儿
课外知识拓展
1双胞胎:分同卵双胞胎与异卵双胞胎,同卵双胞胎是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成的。

异卵双胞胎 则是不同的卵子被不同的精子受精形成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成。

2、 连体婴儿:连体婴儿是一种罕见的先天畸形,它是由单独的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成。

受精卵 在最初两星期内没能完全分离,局部分离的受精卵继续成熟,结果便形成了一个连体的胎儿。

造成 的原因可能与母亲在怀孕期间主动或被动吸烟、喝酒、吸毒、长时间接触电磁波、高温、噪声等有 关。

3、 试管婴儿:试管婴儿是应用人工受精的方法产生的婴儿。

它可以满足一些不能生育夫妇的 求子愿望,但这种技术应用应谨慎。

七、教学反思
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学习的动力往往始于好奇与疑问。

于是,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 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充分考虑到怎样创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情景,并创设师 生互动、生生互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学生的探 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这样,既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学习、自主建构知识,又 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本节课我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从而突破重点和难点。

从学生的“我想知”的问题出发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通过 学生看图并听教师讲解提问寻找答案的方式使学生从问题中来又回到问题中去的手段实现课堂的 延续性。

进而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输卵管里结合 分受精卵 着
床 受精
胚胎
(子宫)
胎儿
氧化碳等废物 营养物质和氧
二氧化碳等废物 胎营养物
质和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