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政策发展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社会政策发展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社会政策扮演了两个不同但相关的重要的角色。 1、社会政策学,著重考察社会政策的组织、实施、影响及融资过程。从这 个角度来看,也就是对下述第二个定义的研究,即: 2、“通过为公民提供服务或收入而直接影响公民福利的政府政策行 动。”(Marshall, 1975)
社会政策学 由于社会政策学是建立在多学科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对其下定义时所面临的
基本需要: 身体健康与自主
次级需要: 有营养的食物与水
(选择)
住房
没有危险的工作环境
孩子的安全
身体的安全
经济的安全
适当的教育
安全的生育控制与怀孕
即便是我们对所谓的‘真正需要’有了共识,我们如何才能决定谁需要谁不
需要呢?布莱德萧(Bradshaw 1972)曾把需要分为四类,即:
感觉需要,即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需要。
如何识别需要的问题是社会政策意识形态辩论的核心。什麽是“真正的需 要”,如何决定谁需要谁不需要,国家是否有责任满足个人的需要,这些问题都是 由价值判断所决定的。道由和高福(Doyal and Gough,1991)在其关于社会需要 的名著中得出这样的结论:身体健康与自主性是人的两项最基本的需要,如果得不 到满足,人们便不能获得其他次级的需要。而需要同文化环境分不开,并随时间改 变。
任何特定的社会政策战略或福利政策可以有以下不同的目标: · 提供全国最低保障 · 增进公平 · 改变行为
英国福利体制是依据上述第一条原则建立起来的:提供最低水平的社会保障津 贴、健康及教育。其他福利国家,特别是在北欧,更注重第二条。目前越来越多的 福利国家为因应削减成本、提高效率而实行第三种策略。就平等而言,英国工党与
为社会政策下了定义之后,现在要讲一下社会政策发展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价值观与社会政策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社会政策学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个政府行动领域, 其关键问题是对价值体系的研究,这是理解各种福利国家体制模式的基础。的确, 正因为社会政策要求对社会领域里的政府行动进行分析,分析者的结论一定会受到 制定政策的意识形态氛围的影响。因此,在社会政策研究中,有关意识形态对福利 体制的影响是福利理论研究的重点。
谁从福利国家得益?
再一个社会政策发展中关键性的问题是,在一种需求永远大于供给的情况 下,谁应当受益?福利产品及服务应当如何分配?
可以有多种福利分配的方式:
· 普遍供应 · 分类供应 · 选择性/有条件的供应 · 正面歧视 (优待某些群体)
主张实行福利政策的人常常基于这样的信念,即福利应当给最需要它的人。 但是,比如说在英国,总人口中仅有很小比例的人享用私立的教育、医疗服务。有 研究表明,中产阶级享用这些服务较多(Le Grand,1995)。拉格兰德 (1982) 曾经提出,平等有 5 个方面,对此的认识决定着怎样认识“如何最有效地帮助那些 最需要帮助的人”这个问题:
社会政策发展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卡罗尔·沃特
英国林肯大学
我今天准备讲几个社会政策发展及研究中的几个关键性的问题。我将会从发 达福利国家,特别是英国的经验中举例说明我的看法。
第一个关键问题:什麽是社会政策?这个问题,同其他社会科学的概念相 比,很难直接了当地回答。正如沃克尔在他的演讲中所提到的那样,有多少本关于 社会政策的书籍,就有多少种社会政策的定义。人们常说,社会政策不是一门学 科,象其他社会科学那样有明确的研究范围与公认的学术传统。社会政策是在多个 相关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如何界定社会政策的外延,包括如何给社会 政策下定义,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Lewis et al 200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保守党都强调机会均等,而非收入平等。英国从未把再分配作为福利国家的目标, 在其税收体制中也越来越体现不出来这点。结果是,尽管英国新工党政府加大了福 利开支,但英国的不平等却在不断加剧。社会不平等不能单独通过社会政策解决, 而是由劳动力市场所造成,因此应当通过保障公民适当的收入来解决。可以利用税 收体制来作为再分配的工具,减少贫富之间的不平等,但实际上,最近几年,货币 经济学却在走相反的道路。从人口与缴税额之间的比例来看,穷人往往缴税更高。 在一个不平等的社会,福利国家体制在削弱不平等方面起着有限但却非常重要的作 用。例如,提供社会保障、医疗和教育。有些群体,仅仅是因为在性别、种族、年 龄或身体某方面的弱势,其人生发展机会受到限制。福利国家体制则可以对一直存 在着的性别分工、种族隔离、年龄歧视、对残障者的歧视问题加以研究并解决。社 会政策领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马歇尔写道(1963,第 107 页):
挑战便是如何界定这个领域的研究范围和研究目的。早期社会政策辩论的焦点集中 在五项主要的福利服务:教育、健康、住房、收入维持及就业。1994 年,麦克·卡 希尔出版了一部著作《新社会政策》,为社会政策研究领域增加了一系列新的议 题,包括交通工具、环境问题,购物及休闲活动。20 世纪 90 年代,英国高等教育 基金委员会搞了一个活动,其中一个内容是由英国社会政策界列出 30 多个社会政 策学的重要课题。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政策作为一个学术领域不断地在随 着政府和民众关注的问题、社会需要的变化、以及对国家和民众关系不断变化的态 度而发生演变。
近来对贫困问题的研究已转向社会共识模式。研究者运用大规模的社会调查 来决定人们认为什麽样的产品和服务是必需的。另一个类似的办法是通过社区辩论 来确定基本需求,并以此获得社会政策优先的公众支持,这样做还能兼顾到社会文 化因素的差异。
平等与公平 平等的原则一直在社会政策辩论中占据核心的位置。左派认为,社会政策,
然而,尽管社会政策学的研究范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变化,对某些焦点 问题的辩论却始终存在,需要连续不断地对其进行评估,使之同不断变化的社会价 值观相一致。因为政府政策对社会政策的影响也是社会政策学的研究内容,所以上 述评估还应反映流行的政治与意识形态观点。这个问题我稍候再讨论。
社会政策学的性质在发达福利国家已经发生了变化。在福利国家的初期,至 少在英国,这门学科基本上是描述性的:详细描述各种负责发配主要福利服务的政 府社会服务部门的工作及组织状况。后来,针对政府兴办福利的效益和效率出现了 各种批评,于是社会政策学便转向更具批判性的分析。这种转变的推动力来自于, 第一,各政党的政治哲学的分化;第二,因越来越大的经济压力而提出的究竟能否 负担得起庞大的福利国家的问题;第三,即便是在福利国家,社会不平等依然存 在。当前,社会政策学依然对政府社会政策进行批评性的分析;与此同时,也关切 社会政策同较广泛的社会过程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联系。因此,社会政策学应关注它 置身于其中的当前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环境。
“扩大社会服务主要不是为了拉近收入。重要的是,要丰富文明生活的内 涵,降低风险与不安全,拉近在所有层次上运气不等的人的距离。身份地位的平等 比收入的平等更为重要。”
表达需要,指那些以某种形式记录下来的需如,如要求服务。这样需要就变成了要 求。然而,由于社会排斥的存在,人们不情愿或不能够寻求帮助,或者是缺乏表达 需要的平台,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感觉需要都“表达出来”了。 规范需要,是指根据所谓专家的专业规范或标准界定的需要。而规范需要有其局限 性,可能会由于资源短缺而将标准提高,仅满足那些最基本的需要。 比较需要,这是一种相对需要,同个人在其群体中的位置或社区条件有关。
“社会的”,与由谁贯彻无关。他的“福利的社会分类”命题引申出三个福利供给的领 域:
1、社会福利:由政府社会服务部门提供 2、财政福利:通过减免税来促进福利 3、职业福利:通过就业得到的福利待遇
福利的社会分类依然对我们理解当代社会政策有重要意义。我们对社会政策 范围的界定、人们对于政府在提供福利上所起作用的态度、以及他们对福利服务接 受者的态度与对福利的理解有关,即究竟是政府提供社会服务,还是可以通过多种 组织机制如通过政府社会服务,税收体制和雇主让公民享有福利。“社会福利”的接 受者往往被视作被动的,有时被视作“不值得”的接受者,而财政福利和职业福利的 接受者所得到的福利(而这些福利所得并不总被认作是福利)往往被视作是自己挣 的。
现在谈谈政府政策如何影响公民福利的问题 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为止,一般公认的一个假定是,社会政策代表“为推动个 人福利所进行的集体干预”(Walker, 1981)。基于这一共识,通常会假设这种干 预是由政府通过政府各部门所做的,目的是使公民受益,即增进福祉。上述看法并 非是不言自明的,即便是在 20 世纪中叶欧洲福利国家形成的乐观时期,特别是在 今天,许多发达国家正在对福利国家体制在近代世界中的规模、作用以及能否负担 得起这些问题重新评估的时候,上述看法都仅代表争论的一方的观点。 社会政策可以由各种部门或行动者来组织和实施。在发达福利国家,政府是 向其公民提供福利的主要的行动者,当然,政府有时是提供者、推动者或法规的制 定者。 第二个假定--福利主要是由福利国家的服务机构所提供的—当然这在 40 多 年前就受到批评,理查德·提特马斯也曾对此表示质疑,绝大多数对“福利”的批评 依然集中在这个狭隘的定义上。提马斯认为,政策的目标而非组织安排决定政策是
特别是福利国家的社会政策,是建立一个更加平等的社会的推动力量。右派则对追 求平等提出疑问。他们的理由,第一,一个比较平等的社会会使民众失去其追求发 挥潜能的动力。第二,能够推动平等的社会政策,必定要有高水平的税收、国家干 预并采纳对较富裕人口强制性的措施,而这对其工作成就则是一种惩罚。如上所 述,尽管平等一直是学术争论的核心议题,但从实用的角度看,许多福利国家的建 立并未以此为指导性原则,某些北欧国家除外。
福利意识形态可以用自左至右的连续统来表述,马克思主义在最左边,自由 主义在最右边。福艾纳·威廉姆斯(1989)曾将各种福利视角以及福利国家的目标 与发展分为下述几类:
不同的福利视角
反集体主义
社会问题 个人失败或无能为力
由谁影响而改变 个人行动
社会改革主义
费边社会主义
激进的社会管理主 义 福利政治经济学
上述讨论旨在说明,福利服务的输送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福利分配的结果及 其影响。下面还将讨论这个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