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件属于公司内部管理文件,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1.工程概况工程项目名称: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工程规模:本方案拟定建筑物高度24米,首层层高3.6米、标准层高3米、面积工程特点:外形为矩形、独立基础工程范围:2.编制说明外脚手架搭设方式:立杆纵距1.8m(局部有所调整,但均不大于1.8m),横距0.9m(可平铺三块竹串竹笆片,每块竹串竹笆片宽250mm),内排架步距1.83m,外排架步距0.915m (安全网规格为6m×1.8m,拉紧后比1.8m略宽,如取两倍步距1.8m,安全网不易拉紧,显得松垮,不美观,故按现场经验取1.83m),防护架限高取25.6m(总高24m加1.6m高护栏)。
外排架内侧设全封闭密目安全网(每10cm×10cm2300孔)。
本方案适用范围:双排、单立杆2.1.编制依据1.依据施工设计图纸。
2.依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主要规程、规范《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 )3.主要工程实物量本方案拟建工程长X宽=60X40米,可根据专用的钢管脚手架算量软件进行大概的估量。
4.施工部署4.1人员及岗位职责1)技术员:负责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材料计划的提交以及技术交底。
2)施工员:负责现场施工协调,进度计划、施工人员、机具安排;负责按方案组织施工,对现场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负责。
3)质检员:负责施工过程中各工序的专项质量检查,以及日常巡检;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进行分析并提出纠正措施。
4)安全员:负责施工过程的安全交底和检查;对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分析;有权对现场违章作业进行停工整改。
5)施工班组:在施工员的协调下负责按技术交底要求进行外架的施工。
4.2施工顺序根据设计施工图纸与主体施工进度的要求,在保证施工外架结构安全性的前提下。
1)外架搭设施工顺序:场地平整、夯实→砼基础浇筑→外围设置排水系统→弹线定位设置通长脚手板、底座→立杆定位→排放扫地杆→竖立杆并与扫地杆扣紧→装扫地小横杆,并与立杆和扫地杆扣紧→装第一步大横杆并与各立杆扣紧→安第一步小横杆→安第二步大横杆→安第二步小横杆→加设临时斜撑杆,上端与第二步大横杆扣紧(装设与柱连接杆后拆除)→安第三、四步大横杆和小横杆→安装二层与柱拉杆→接立杆→加设剪力撑→连墙件→铺设脚手板,绑扎防护及档脚板、立挂安全网。
2)外架拆除施工顺序:安全网→拦杆→竹笆片→剪刀撑→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立杆。
4.3.技术准备工作1)根据脚手架架体的搭设要求、建筑物的结构形式等,并核对现场实际情况现场实际情况优化施工。
2)对脚手架钢管、扣件及构配件等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产品不得使用。
3)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履行签字手续。
4)根据设计施工图纸、施工进展情况编制人、材、机需求计划。
4.4现场准备工作1)经检验合格的材料、构配件应分类堆放整齐、平稳,堆放场地不得有积水。
2)搭设脚手架使用的钢管、扣件等应做好油漆、防腐。
3)组织施工力量,做好施工队伍的组织及分工,做好进场三级教育和操作培训。
4)应提前对施工机械进行维护调试并积极协调吊装设备与人员配合施工。
5)外围设置排水系统已完善。
5.施工方法及工序5.1落地脚手架的搭设方法及规定1)根据构造要求在建筑物四角用尺量出内、外立杆离墙距离,并做好标记。
用钢卷尺拉直,分出立杆位置,并用小竹片点出立杆标记。
垫板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垫板必须铺放平稳,不得悬空;2)周边脚手架应从一个角部开始并向两边延伸交圈搭设;“一”字形脚手架应从一端开始并向另一端延伸搭设;3)应按定位依次竖起立杆,将立杆与纵、横向扫地杆连接固定,然后装设第1步的纵向和横向平杆,随校正立杆垂直之后予以固定,并按此要求继续向上搭设;4)在设置第一排连墙件前,“一”字形脚手架应设置必要数量的抛撑;以确保构架稳定和架上工作人员的安全。
边长≥20m的周边脚手架,亦应适量设置抛撑;5)剪刀撑、斜杆等整体拉结杆件和连墙件应随搭升的架子一起及时设置。
6)脚手架处于顶层连墙点之上的自由高度不得大于6m。
当作业层高出其下连墙件2步或4m以上、且其上尚无连墙件时,应采取适当的临时撑拉措施。
7)当脚手架下部采用双立杆时,主立杆应沿其竖轴线搭设到顶,铺立杆与主立杆之间的中心距不得大于200mm,且主铺立杆必须与相交的全部平杆进行可靠连接。
8)装设连墙件或其它撑拉杆件时,应注意掌握撑拉的松紧程度,避免引起杆件和整架的显著变形。
9)在搭设中不得随意改变构架设计、减少杆配件设置和对立杆纵距作≥100mm的构架尺寸放大。
确有实际情况,需要对构架作调整和改变时,应提交技术主管人员解决。
5.2落地脚手架的搭设方法及规定1)拆架程序应遵守由上而下,先搭后拆的原则,不准分立面拆架或在上下两步同时进行拆架。
做到一步一清、一杆一清。
拆立杆时,要先抱住立杆再拆开最后两个扣。
2)拆除纵向水平杆、斜撑、剪刀撑时,应先拆中间扣件,然后托住中间,再解端头扣。
所有连墙杆等必须随防护架拆除同步下降,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防护架。
3)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如高差大于2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应保证拆除后架体的稳定性不被破坏,连墙杆被拆除前,应加设临时支撑防止变形、失稳。
4)当防护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钢管的高度(约6m)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连墙件。
5)在拆除过程中,凡已松开连接的杆配件应及时拆除运走,避免误扶和误靠已松脱连接的杆件。
拆下的杆配件应以安全的方式运出和吊下,严禁向下抛掷。
在拆除过程中,应作好配合、协调动作,禁止单人进行拆除较重杆件等危险性的作业。
5.3落地脚手架的使用规定1)作业层每1m2架面上实用的施工荷载(人员、材料和机具重量)不得超过以下的规定值或施工设计值;施工荷载(作业层上人员、器具、材料的重量)的标准值,结构脚手架采取3kN/㎡;装修脚手架取2kN/㎡;吊篮、桥式脚手架等工具式脚手架按实际值取用,但不得低于1kN/㎡。
2)在架板上堆放的标准砖不得多于单排立码3层;砂浆和容器总重量不得大于1.5kN;施工设备单重不得大于1kN,使用人力在架上搬运和安装的构件的自重不得大于2.5kN。
3)在架面上设置的材料应码放整齐稳固,不影响施工操作和人员通行。
按通行手推车要求搭设的脚手架应确保车道畅通。
严禁上架人员在架面上奔跑、退行或倒退拉车。
4)作业人员在架上的最大作业高度应以可进行正常操作为度,禁止在架板上加垫器物或单块脚手板以增加操作高度。
5)在作业中,禁止随意拆除脚手架的基本构架杆件、整体性杆件、连接紧固件和连墙件。
确因操作要求需要临时拆除时,必须经主管人员同意,采取相应弥补措施,并在作业完毕后,及时予以恢复。
6)工人在架上作业中,应注意自我安全保护和他人的安全,避免发生碰撞、闪失和落物。
严禁在架上戏闹和坐在栏杆上等不安全处休息。
7)人员上下脚手架必须走设安全防护的出入通(梯)道,严禁攀援脚手架上下。
8)每班工人上架作业时,应先行检查有无影响安全作业的问题存在,在排除和解决后方许开始作业。
在作业中发现在不安全的情况和迹象时,应立即停止作业进行检查,解决以后才能恢复正常作业;发现有异常和危险情况时,应立即通知所有架上人员撤离。
9)在每步架的作业完成之后,必须将架上剩余材料物品移至上(下)步架或室内;每日收工前应清理架面,将架面上的材料物品堆放整齐,垃圾清运出去;在作业期间,应及时清理落入安全网内的材料和物品。
在任何情况下,严禁自架上向下抛掷材料物品和倾倒垃圾。
6.施工进度计划进度计划要根据拟建工程本身的工期要求、主体的施工速度、材料供应等各方面确定,本方案的进度计划在各方面都理想的情况下四天一层。
7.资源计划7.1施工人员准备7.2 材料准备材料视工程进度分阶段组织进场。
7.3机具准备搭、拆架子所需机具主要有架子扳手、吊线,由架子工自备。
注:《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JGJ130- 年版)中提及的钢板尺用钢卷尺代替。
8.质量措施8.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构造要求及技术要求1)纵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要求设置在立杆内侧,长度不宜小于三跨。
接长宜使用对接。
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
接长如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本工程使用竹串竹笆片,纵向水平杆应作为横向水平杆的支座,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
2)横向水平杆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竹笆片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
横向水平杆两端均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
横向水平杆靠墙一端外伸长度不小于300mm,以满足铺一块竹笆片的要求。
靠墙一端离外墙装饰面距离不大于100mm(符合JGJ130- 要求)。
3)竹笆片竹笆片应铺满、铺稳,离开外墙装饰面150mm ,竹笆片应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
竹笆片的铺设可对接平铺,也可搭接铺设,搭接时接头必须支在横向水平杆上,并用16#扎丝扎实,每层端部竹笆片探头长度取150mm ,竹笆片长两端应与支承杆可靠固定。
4)立杆内立杆距外墙边300mm ,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垫板(本工程选用竹笆片),相邻立杆的对接扣件不得在同一高度内。
下端第一根立杆交错用6m 杆和3m 杆相互错开。
5)连墙件为了便于施工,本工程采用刚性连墙件,连墙件水平方向沿每根框架柱设置,高度方向隔步设置。
本工程连墙件拉结在框架柱上。
立杆安装时,宜尽量选择靠近框架柱的位置,以满足JGJ130-2001中6.4.2连墙件“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 (不属于强制性条文)的要求。
连墙杆内外两个受力方向均应采用不少于两个直角扣件固定。
6)门洞防护架应在安全通道出入口处设置门洞,门洞处挑空一根立杆。
门洞处的空间桁架,除下弦平面外,应在其余5个平面内设置斜腹杆。
斜腹杆采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
安全通道处的门洞两侧立杆应为双管立杆,副立杆高度应高于门洞口1至2步(外排架2步,内排架1步),安全通道、卸料平台、井架通道不得与防护架杆件连接。
7)剪刀撑剪刀撑在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连续设置,斜杆与地面的倾角按45°控制。
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宜采用搭接。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 ,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