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山东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1.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 )。
A. 《普通教育学》B. 《雄辩术原理》C. 《大教学论》D. 《爱弥儿》2.“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说的是( )。
A. 道德认识B. 道德情感C. 道德意志D. 道德行为3.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施行时间为( )。
A. 2006年9月26日B. 2007年9月1日C. 2006年9月1日D. 2007年1月1日4.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怎样的?( )A. 教师和学生都是客体B. 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C. 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D. 教师是客体,学生是主体5.目前我国教师资格证的有效期为( )。
A. 15年B. 10年C. 终身D. 5年6.提出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是美国心理学家( )。
A. 孟禄B. 马斯洛C. 罗杰斯D. 华生7.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A. 基础性B. 全面性C. 义务性D. 阶段性8.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是( )的代表。
A. 传统教育理论B. 现代教育理论C. 社会教育理论D. 劳动教育理论9.( )是在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道路转变和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前进需要的背景下,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而提出来的。
A. 道德教育B. 终身教育C. 素质教育D. 基础教育10. 儿童的生长存在着关键期,该理论最早是由( )提出来的。
A. 保罗•朗格朗B. 皮亚杰C. 维果斯基D. 劳伦兹11. 根据《水浒传》的描述,在头脑中再造出武松打虎的情景的过程,属于( )。
A. 无意想象B. 再造想象C. 创造想象D. 幻想12. 假定某个年龄组的平均分数为70分,标准差为10分。
某生测验得60分,则该生的智商为( )。
A. 80B. 60C. 85D. 9013. 在个体顺利实现社会化的发展中,要求他用新近学到的知识技能对原来的知识技能加以补充、改组,或者矫正,最后,使新的知识技能与已有的知识技能融为一体,这是( )。
A. 早期社会化 B. 预期社会化C. 发展社会化D. 再社会化14. “教学相长”的思想来源于以下哪本著作?( )A. 《论语》B. 《荀子》C. 《孟子》D. 《学记》15. 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
A. 学生B. 人和动物C. 动物D. 儿童16. 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根据普里马克原理,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
A. 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B. 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C. 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D. 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在所给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17. 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结构主要由( )组成。
A. 道德素质B. 知识素质C. 能力素质D. 业务素质18. 脑由( )等部分组成。
A. 脑干B. 间脑C. 大脑D. 小脑19.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分为( )。
A. 感知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20. 下列选项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
A. 能力B. 气质C. 性格D. 感知21. 布鲁纳的学习过程的三个阶段是( )。
A. 转化B. 获得C. 评价D. 同化22. 自我意识包括的成分有( )。
A. 执行成分B. 认识成分C. 情感成分D. 意志成分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23. 班主任工作是从了解和研究________开始的。
24. 学生掌握知识的________和深度是学业成绩评定的主要标准。
25.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主要由政治教育、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26. 自我效能感是________国心理学家________于1977年提出的一个概念。
27. 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_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__。
28. 思维的基本过程是________和________。
29. 需要的产生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上或心理上的某种________或________状态。
30. 同化是人的一种________机能,当外部信息作用于人时,大脑通过各种水平的作用与转化,将新信息纳入已有________中,构成自身的新的知识系统。
31. 个体在知觉、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________、________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认知方式。
32. 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形式。
四、判断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33. 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是德国。
( )34.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是韩愈提出的。
( )35.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 )36. 马斯洛认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 )37. 有意注意是在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 )38. 当问题存在着多个正确答案或解决方案时,就会有集中思维。
( )39. 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产生式的形式表征。
( )40. 教师取消全程监控的方式以后,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保持,这是一种正强化。
(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41. 分组教学42. 标准化成绩测验43. 文饰44. 舌尖效应六、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45. 请列举提高学生记忆力的策略。
46. 发现学习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47. 简述心理和行为的关系。
48. 简述男孩和女孩表现在心理方面的性别差异。
49. 简述班级教学的主要特点。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50. 早读铃声响了,初二(1)班班主任王老师走进教室,不久小李(学习成绩位列班上的前几名)气喘吁吁地跑进教室,王老师摆了一下手,示意他进去坐好。
过了一会儿,“差生”小赵跑来,看到班主任在教室,就在教室外喊声“报告”,王老师将其引至教学楼拐角处,做了十分钟的“思想工作”。
看到这两种情景的同学窃窃私语。
请分析王老师的做法。
51. 小张老师是初一(1)班的新任英语老师,第一次登上初一(1)班的讲台,学生在台下的反应很活跃,让小张很受鼓舞。
她决定按原备课计划进行互动,就请了十位同学上讲台抢答表演会话。
可是由于不了解学生的情况,被请上讲台的同学参差不齐,一些同学反应快,另外一些由于听不懂开始做小动作、扮鬼脸。
台上台下一片混乱。
请试用备课的有关知识分析张老师的失误。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
2.C[解析]道德意志是一个人最不容易改变的成分之一。
3.C[解析]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4.B[解析]“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他们是平等的。
5.C[解析]教师资格证一旦申领,终身有效,除非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相关规定。
6.A[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于是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心理起源说”。
7.D[解析]中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包括基础性、全面性和义务性。
8.A[解析]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杜威的教育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
9.C[解析]针对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我国教育界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提倡学校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10. D[解析]这一理论最早是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劳伦兹提出来的。
11. B[解析]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者加上一定图样的示意,而在头脑中再造出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12. C[解析]智商IQ=15×(X-X)S+100,该生测验得60分,代入上述公式,智商是85。
13. C[解析]发展社会化是指个体在早期社会化的基础上,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是对个体产生的新的期待和要求他承担新的任务、扮演新的角色等。
14. D[解析]集儒家思想之大成的《学记》中写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其中,“教学相长”蕴含着早期教育心理学的萌芽。
15. B[解析]根据学习心理学对学习的定义“学习是指从低等动物到人类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过活动、练习,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可见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和动物。
16. D[解析]根据普里马克原理,当我们运用强化手段去激发学生学习时,必须是先有行为,后有强化,排除A;D选项是用儿童喜欢的“看电视”来刺激他原本不喜欢的“完成家庭作业”,符合普里马克原理。
二、多项选择题17. ABC[解析]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结构主要由道德素质、能力素质、知识素质三部分组成。
因此本题答案选ABC。
18. ABCD[解析]脑位于颅腔内,由大脑、小脑、脑干、间脑和边缘系统组成,大脑也称为端脑。
19. ABCD[解析]皮亚杰将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依次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20. ABC[解析]个性心理特征指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特征和差异。
21. ABC[解析]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这三种过程是: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评价。
22. BCD[解析]自我意识的成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自我体验即为情感成分,自我调控即为意志成分。
三、填空题23. 学生24. 广度25. 思想教育道德教育26. 美班杜拉27. 力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28. 分析综合29. 缺乏不平衡30. 适应认知结构31. 加工组织32. 概念命题四、判断题33. √[解析]略34. √[解析]见韩愈的《师说》。
35. ×[解析]应为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36. √[解析]略37. √[解析]略38. ×[解析]只有当问题存在着一个正确答案或解决方案时,才会有集中思维。
39. ×[解析]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
40. ×[解析]负强化是指教师对学习者消除某种讨厌刺激以后,学习者的某种正确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
这是一种负强化。
五、名词解释41. 分组教学:把学生按能力或学业成绩不同分为不同的班或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