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染料

1染料


1、概 述
一、染料的分类 按应用分类:
4、还原染料
结构特点: 分子中不含水溶性基团,不溶于水 染色对象: 常用于纤维素纤维、棉花的染色和印花 染色机理: 先被还原成可溶性的钠盐使纤维着色,再经氧 化成原来的颜色。
1、概 述
一、染料的分类 按应用分类:
5、阳离子染料
结构特点: 分子呈阳离子状态,可溶于水 染色对象: 常用于晴纶(聚丙烯纤维)的染色 染色机理: 与纤维分子上的羧基成盐
O
茜素
1、概 述
一、染料的分类 按结构分类:
3、靛族染料
O H N
O S
N H O
S O
靛蓝
硫靛红
1、概 述
一、染料的分类 按结构分类:
4、酞菁染料
N N
N
NH
HN
酞菁
N
N N
1、概 述
一、染料的分类 按结构分类:
5、芳甲烷染料
H3C CH3
HO N(C2 H5)2
H3CHN
C
NHCl
NHCH3
n=4 n=3 n=2 n=1
(2)物质的颜色与光吸收的关系
物质之所以有颜色,是它对不同波长的可见光 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结果。物质呈现出的颜色恰恰 是它所吸收光的互补色,而且溶液颜色的深浅, 决定于溶液吸收光的量的多少,即取决于吸光物 质浓度的高低。
2、光和颜色
二、光和能量
2、光和颜色
三、颜色和化学结构的关系
1、概 述
一、染料的分类 按应用分类:
8、硫化染料
结构特点: 芳香族化合物与硫或多硫化钠相互反应而成, 不溶于水 染色机理: 类似于还原染料 染色条件: 在硫化碱溶液中被还原成可溶状态 染色对象: 纤维素纤维
1、概 述
一、染料的分类 按应用分类:
9、缩聚染料
结构特点: 含水溶性基团,可溶于水 染色机理: 在纤维上脱去水溶性基团而发生分子间缩聚反 应 染色对象: 主要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染色和印花
1、概 述
四、禁用染料
指在使用过程中因偶氮键断裂而会分解出有害芳香 胺的染料。 致病机理:某些偶氮染料偶氮键可能断裂而释放出有害 芳香胺,这些有害物质透过皮肤进入人体, 诱发癌症或引起过敏。 1994年德国政府颁布了一项禁止使用以22个有害芳 香胺为原料制造的偶氮染料的法令,涉及的染料有240 余种。 欧盟的法规规定织物上允许含有的有害芳香胺的量为 30mg/kg.
H2N S OO S O S NH3
H3 C
N
N
CH3
硫化蓝BN
• 菁系染料(次甲基染料)
结构特征:含有一个或多个—CH=
CH3 C C N CH3 CH3 H C H C C C N CH3
阳离子橙R
1、概 述
一、染料的分类 按应用分类:
1、酸性染料
结构特点: 分子中含有磺酸基、羧基等酸性基团,可溶于水。 主要为偶氮和蒽醌结构,少数为芳甲烷结构 染色对象: 常用于蛋白质纤维分子和尼龙、皮革染色 染色条件: 染色在酸性染浴中进行 染色机理: 酸性基团与蛋白质纤维中的氨基以离子键结合
650~760
光的互补色示意图
物质对光的吸收
物质的颜色与光的关系
光谱示意
复合光
表观现象示意
完全吸收
完全透过
吸收黄色光
物质的颜色和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 1)物质对光产生选择性吸收的原因: 由于不同物质的分子其组成和结构不同,它
们所具有的特征能级也不同,故能级差不同,
而各物质只能吸收与它们分子内部能级差相当 的光辐射,所以不同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 具有选择性。
O3S-
C
N(C2 H5)2 SO3-
金胺G(C. I. 碱性黄 3,341005)
酸性蓝A(C. I. 酸性蓝 7,42080)
1、概 述
一、染料的分类 按结构分类:
6、硝基和亚硝基类染料: 分子中含有硝基或亚硝基
ONa NO2
NaO3S NO2
黄色酸性染料
• 硫化染料
结构特征:分子中含有—S—结构 或多硫结构
因此,溶液的颜色是由透射光的波长决定的。
物质的颜色与吸收光波长的关系
物质 颜色 吸收光 颜色 Λ /nm 物质 颜色 吸收光 颜色 Λ /nm
黄绿



400~450
450~480


黄绿

560~580
580~600

红 紫红
青蓝
青 绿
480~490
490~500 500~560
青蓝



600~650
染色机理

10-2 nm 10 nm
射 线 x 射 线
102 nm 104 nm
紫 外 光 红 外 光
0.1 cm 10cm
微 波
103 cm
105 cm
无 线 电 波
可 见

1 有色溶液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范围 380~760nm。当一束白光通过溶液时,溶液选择吸收 了白光中的某种色光,则溶液呈现透射光的颜色。 例如:硫酸铜溶液因吸收了白光中的黄光而呈现蓝色
1、概 述
一、染料的分类 按应用分类:
6、直接染料
结构特点: 分子呈线性且含有磺酸基、羧基等水溶性基团 染色对象: 纤维素纤维、蚕丝、纸张、皮革 染色机理: 染料分子和纤维分子以范德华力和氢键结合
1、概 述
一、染料的分类 按应用分类:
7、冰染染料
染色对象: 纤维素纤维、棉花织物 染色机理: 重氮组分和偶氮组分直接在纤维上反应形成不 溶性的偶氮染料而染色 染色条件: 0~5℃的冰水浴中进行
3、牢度优良
1、概 述
一、染料的概念 染色方式: 染色:由外部进入到被染物质内部,如纤维、皮革 着色:将染料分散到组成物之中,如塑料、橡胶
涂色:使染料附着于物体表面呈色,如涂料、油漆
染色:就是使染料通过化学或物理化学 方式结合在织物纤维上,使织物具有一 定色泽的全部加工过程。
1.吸附 染色过程
2.扩散 3.固着
1、概 述
五、染料的发展史
1、概 述
五、染料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色彩技术
中国传统染料植物种类繁多
栀子
茜草
蓝草
红花
紫草
柞树
青出于蓝胜于蓝
蓝草→浸泡→水解→吲哚酚→吲哚酮→缩
合→蓝淀→酒糟→氢化酶→还原→吲哚酚
→石灰(提供碱性)→靛白隐色盐→靛蓝
无机颜料雄黄朱砂来自石青 石绿赤铁矿
中国五色图

黑 白
1、概 述
一、染料的分类 按应用分类:
2、活性染料
结构特点: 分子中含有反应性基团 染色对象: 常用于印染麻、棉等纤维以及染色与印花 染色机理: 与纤维分子中的羟基、氨基以共价键结合
1、概 述
一、染料的分类 按应用分类:
3、分散染料
结构特点: 分子中不水溶性基团 染色对象: 常用于涤纶、晴纶等合成纤维的染色和印花 染色机理: 用分散剂将染料分散成颗粒状而对纤维染色
2、光和颜色
三、颜色和化学结构的关系
染料分子在结构上必须具有一定的共轭链,共轭链越 长,其吸收光的波长也就相应延长,它的颜色也就变深一 些。
2、光和颜色
三、颜色和化学结构的关系
2、光和颜色
三、颜色和化学结构的关系
2、光和颜色
三、颜色和化学结构的关系
作业:
1、我国染料行业的发展状况。 2、目前市场上流行各染料品种及生产厂家情况。 3、各类染料的特点及其应用。 4、染料在使用过程中曾经出现过哪些问题。 5、世界染料行业的发展趋势。
1、概 述
三、染料的商品化
合成的染料原药一般不能直接用于染色,经过混合、研 磨,加入一定量的填充剂和助剂加工成商品染料,这一标准 化过程称为染料的商品化。 常用的助剂有:稀释剂。润湿剂、扩散剂、稳定剂、 助溶剂、软水剂
1、概 述
四、《染料索引》简介
《染料索引》(Colour Index简称C.I.)是一部国际 性的染料(颜料)品种汇编工具书。它将世界上各主要 染料企业的商品,按照它们的应用性质和化学结构归类 编号,逐一说明它们的应用特性,列出它们的结构式, 有的还给出它们合成方法的参考文献,并附有商品名称 对照表。 如C.I.颜料红254,254即表示此种染料在《染料索 引》中的编号。
着色:在物体形 成最后固体之前, 将染料分散于组 成物中,成型后 即得有颜色的固 体。 涂色:
1、概 述
一、染料的分类 按结构分类:
1、偶氮染料: 在分子结构中含偶氮基
NaO3S N N
N N
OH
酸性橙
1、概 述
一、染料的分类 按结构分类:
2、蒽醌染料: 在分子结构中含蒽醌结构
O OH
O O
OH


黑色
五色与五行、五方的关系图
北 黑
金 西 黄 中 土 赤 火 南 水 青 东 木

传统染色 技术和色 彩文化的 主体在先 秦时期就 已经形成
蜡 染
1、概 述
五、染料的发展史
1、概 述
五、染料的发展史
2、光和颜色
一、颜色
2、光和颜色
一、颜色
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 红、黄、蓝
1、概 述
二、染料的命名
染料的名称分三部分:
冠称: 表示染料的应用类别(31个) 色称: 表示染料的色泽(30个) 尾称: 以英文字母或数字符号表示染料的色光、形态 以及特殊性能和用途
同一分类的染料为了进一步区分,还需在词尾把染料 类型的项加在其它字母之前,用横线分开。 例:活性嫩绿 KN-B 使用几个字母或者数字与字母的组合表明色光的强弱 或性能的差异。 例:GG(2G)、GGG(3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