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概述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概述


2)功能集成
3)网络集成
三网融合物联网
实现系统集成和功能集成的物理基础。 通过网络集成,把楼宇内的通信设备 和网络设备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化 的公共高速信息交换网络。
4)软件界面集成
通过一体化设计 把“系统”集成到同一计算机平台上, 并运用统一的人机界面环境。
还有一种系统集成的划分方法: 纵向集成、横向集成、一体化集成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
原则:
按需集成
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软件为核心,通过信息交换和共 享,将各个具有完整功能的独立分析图组合成一个有机 的整体,提高系统维护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协调运行
能力及详细的管理功能,彻底实现功能集成,网络集成
和软件界面的集成
结构的两个层次
系统集成结构随智能化的设计深度不同,其形式也各不相同。 一般分为两个层次: BMS IBMS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Intelligent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通信自动化系统(CAS) –Communication Automation System 楼宇设备自动化(BAS)-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CAS: 通信网络系统(CNS)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 公共电话网(PSTN)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
功能更强、更为灵活的网络标准 BACnet(Building Automation and Control Network) 网络模型,它更加适S软件集成属于管理软件智能化的范畴, 通常采用多库协同的软件模式。 该系统由数据库(DB)、知识库(KB)、 模型库(MB)、方法库(WB)、图形库(GB)、 专用库(SAB)等组成,信息集成更为流畅。 具有管理智能、决策智能; 能实现智能调度、智能判断、 智能监控、智能调节等多种功能。
Agent:基于某种场景,并具有灵活自主的
行为能力,以满足设计目标的计算机系统
第一章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概述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内涵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目的意义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作用和原则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结构的两个层次

智能建筑系统涉及的核心技术
内涵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System Integration,SI)
统一的数据处理模式
统一的实时显示模式
及时归纳、随时打印 敏捷的反应 建立专门的数据库
对报警信息、能做出敏捷的反应
1. BMS集成系统的互联模式
BAS、SMS、FAS 、
PAS、 PDS的集成。
2. BMS集成系统的结构
• 与系统的信息共享互联
3. BMS集成系统的实际应用
BMS集成系统中: 控制通常分为三级, 现场控制级; 中心控制级 管理级。
目的意义
是信息集成,是资源共享,是管理的需要, 而不是集中调控的需求。
是智能楼宇中最高层次的智能化设施; 是信息技术在大厦、小区中高层次的应用;
是智能楼宇经济效益、管理效能的集中体现。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
作用:
对各机电子系统进行统一的监测、控制和管理
实现跨子系统的联动,提升建筑物自身的功能,提高建
有线电视(CATV) Community Antena Television
内涵
BAS 楼宇设备监控系统(BAS)-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综合安防系统(SMS)-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安保自动化系统(SAS)- Security Automation System ) 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FAS) Fire Alarm and Unite Operation System
核心技术
一个优秀的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必须具有极高的开 放性和广泛的接入性。所以其根本问题在于各种数据交 换技术和接口实现技术 • • • • • • DDE ODBC OPC标准 Modbus协议 LonWorks现场总线 BACnet标准 • • • • • API XML HTML SNMP 其他标准协议

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
NGN是一个分组网络,它提供包括电信业务在内的多种业务,能够利 用多种带宽和具有QoS能力的传送技术,实现业务功能与底层传送技 术的分离;它允许用户对不同业务提供商网络的自由接入,并支持通 用移动性,实现用户对业务使用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它是以软交换为 核心的,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视频和多媒体业务的基于分组技 术的综合开放的网络架构,代表了通信网络发展的方向。NGN具有分 组传送、控制功能从承载、呼叫/会话、应用/业务中分离、业务提供 与网络分离、提供开放接口、利用各基本的业务组成模块、提供广泛 的业务和应用、端到端QoS和透明的传输能力通过开放的接口规范与 传统网络实现互通、通用移动性、允许用户自由地接入不同业务提供 商、支持多样标志体系,融合固定与移动业务等等特征。
将智能建筑中分离的设备、功能、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 集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协调统一的系统,实现信息、资源、 任务的重组和共享,达成一个安全、舒适、高效、便利的工 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本质:最优化的综合统筹设计
内涵
楼宇智能化系统包括以下子系统
→3A建筑 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筑物的管理水平 提供开放的数据结构,共享信息资源 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系统集成分为几个层面
可归纳为四个 “集成”
系统集成、 功能集成、 网络集成、 软件界面集成。
1)系统集成
把楼宇内不同功能的系统,通过系统集成 的方式,在物理上和逻辑上连接在一起, 实现综合信息和资源的共享。 将分散的智能综合为整体的高智能,以功 能集成来提高智能化程度,并增强整体综 合协调和管理能力。
智能楼宇控制系统设计与集成
智能楼宇控制系统设计与集成

课程性质
选修的专业拓展课

课程安排
1、课时分配:教学32 2、考核:考试占60%,平时成绩占40%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杜明芳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一章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概述
“所谓智能化楼宇,是指容易接受变化, 同时又能持续有效运行,更为重要的是并 不被使用者所觉察的楼宇”
而实现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还需要有良好的人机操 作,这一点的关键则在于软件
实时处理技术
并行处理技术 数据库技术
典型系统
霍尼韦尔EBI系统
典型系统
西门子Apogee系统
典型系统
奥莱斯WebCtrl系统

三网融合
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 、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 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 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 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三合并不意 味着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 用的融合。三网融合应用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 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等多个领 域。以后的手机可以看电视、上网,电视可以打电 话、上网,电脑也可以打电话、看电视。三者之间 相互交叉,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子系统中心 控制计算机
BMS管理 计算机 管理级 中心控制级 现场控制级 DDC
•IBMS集成系统 IBMS
智能化管理系统
( Intelligent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是一种中央集成管理系统 ; 楼宇设备管理系统(BMS) 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综合通信系统(CAS) •通过三大系统的内部集成和三大系统相互间的系统集成,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达到高效、经济的目标, 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和综合服务水平。与BMS相比, 又上了一个台阶。 有机地结合起来
•BMS---楼宇管理系统是在楼宇自动化系统 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设备集成管理系统。
•BMS集成系统特点
统一的接口 统一的格式 首先要求各子系统设有统一的数据通信接口, 并且把数据转换为统一的格式在网上发布。 集成系统具有统一的数据处理模式 集成系统具有统一的实时显示平台 对于重要信息能及时归纳、随时打印
公共广播音响系统(PAS)-Public Address System
综合布线系统(PDS)-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 →5A建筑: OAS、 CAS、 BAS、 SAS、 FAS
这些子系统作为一个个独立体 ,实现各自特定的功能, 如果把它们统一协调、综合集成在一起,就能达到信息资源共 享,跨系统的联动,形成整个大厦、小区的神经中枢,这就是 智能楼宇的系统集成。
4)智能水平更高
IBMS集成系统的建设,应从使用功能与实际管理需求出发, 确定集成范围和深度。在最低的投资下,实现资源共享,节 省能源,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 目前一些厂商 还推出了I2BMS (Integrated Intelligent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 I3BMS(Integrated Intelligent Internet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三者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集成程度的差别。随着信息技术 的发 展,IBMS集成技术是大有可为的。但是,就现阶段而 言,成熟的技术还是BMS集成。 IBMS集成系统技术是一种正在发展的技术,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格式或模式,然而各厂商正在积极开发, 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符合各类智能管理需要的系统和部件。
1. IBMS的互联模式
•IBMS集成多采用BACnet、 native BACnet互联协议 •具有开放性、互联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