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一)概述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
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发展,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测绘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应急搜救等领域,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性公共资源,多系统兼容与互操作已成为发展趋势。
中国始终秉持和践行“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的发展理念,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积极推进北斗系统国际合作。
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携手,与各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一起,共同推动全球卫星导航事业发展,让北斗系统更好地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二)发展历程
20世纪后期,中国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
服务;计划在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2035年前还将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
(三)发展目标
建设世界一流的卫星导航系统,满足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全球用户提供连续、稳定、可靠的服务;发展北斗产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深化国际合作,共享卫星导航发展成果,提高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综合应用效益。
(四)建设原则
中国坚持“自主、开放、兼容、渐进”的原则建设和发展北斗系统。
——自主。
坚持自主建设、发展和运行北斗系统,具备向全球用户独立提供卫星导航服务的能力。
——开放。
免费提供公开的卫星导航服务,鼓励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兼容。
提倡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开展兼容与互操作,鼓励国际合作与交流,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渐进。
分步骤推进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持续提升北斗系统服务性能,不断推动卫星导航产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五)发展计划
目前,我国正在实施北斗三号系统建设。
根据系统建设总体规划,2018年底,完成19颗卫星发射组网,完成基本系统建设,向全球提
供服务;2020年前后,完成30颗卫星发射组网,全面建成北斗三号系统。
(六)基本组成
北斗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
——空间段。
北斗系统空间段由若干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三种轨道卫星组成混合导航星座。
——地面段。
北斗系统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时间同步/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地面站。
——用户段。
北斗系统用户段包括北斗兼容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芯片、模块、天线等基础产品,以及终端产品、应用系统与应用服务等。
(七)发展特色
北斗系统的建设实践,实现了在区域快速形成服务能力、逐步扩展为全球服务的发展路径,丰富了世界卫星导航事业的发展模式。
北斗系统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北斗系统空间段采用三种轨道卫星组成的混合星座,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相比高轨卫星更多,抗遮挡能力强,尤其低纬度地区性能特点更为明显。
二是北斗系统提供多个频点的导航信号,能够通过多频信号组合使用等方式提高服务精度。
三是北斗系统创新融合了导航与通信能力,具有实时导航、快速定位、精确授时、位置报告和短报文通信服务五大功能。
卫星导航技术主要应用领域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4-08-15
以GPS为代表的卫星导航引用产业已逐步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高新技术产业,普遍应用于地理数据采集、测绘、车辆监控调度和导航服务、航空航海、军用、时间和同步、机械控制、大众消费应用。
一、地理数据采集
人类80%的活动与空间信息有关,地理数据采集是GNSS最基本的专业应用,用来确认航点、航线和航迹。
国土、矿产和环境调查等需要确定采样的点位信息,铁路、公路、电力、石油、水利等需要确定管线位置信息,房地产、资产和设备巡检需要面积和航迹位置信息。
GIS数据采集产品正在成为满足各行业对空间地理数据需求的常用工具。
二、高精度测量
卫星导航应用给测绘界带来了一场革命,现已广泛应用在大地测量、资源勘查、地壳运动、地籍测量及工程测量等领域,在海洋测量和海洋工程中的应用也已进兴起。
与传统的测量手段相比,卫星导航应用有巨大的优势:测量精度高;操作简便,仪器体积小,便于携带;全天候操作;观测点之间无需通视。
三、车辆监控调度及导航服务
车辆监控调度应用系统通过GNSS全球定位技术,利用通信信道,将移动车辆的位置数据传送到监控中心,实现GIS的图形化监视、查询、分析功能,对车辆进行调度和管理。
车载导航系统结合了卫星导航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汽车电子技术,可在显示器上精确显示汽车的位置、速度和方向,为驾驶者提供实时的道路引导。
四、航空和航海应用
·航空应用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空中运输量的需求,适应新型飞机航程的扩展与航速的提高,克服陆基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局限性,国际民航组织(ICAO)决定实施基于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和数据通信技术的新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即新航行系统。
根据ICAO的要求,新系统和原系统在2005年前同时使用,到2010年全球范围内的陆基系统将逐步停止使用,2010年以后新系统将作为唯一手段在全世界范围内运行。
·航海应用(主要包括救援、导航和港口运作)
1992年2月1日,国际海事组织在全世界范围内实施《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利用海事卫星(INMARSAT)改善海上遇险与安全通信,建立新的全球卫星通信搜救网络。
使用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后,弥补了GMDSS系统在确定位置方面的不足。
海洋和河道运输是当今世界上最广泛应用的运输方式,效率、安全和最优化是海洋和河道运输重点。
卫星导航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实现了最小航行交通冲突,最有效地利用日益拥挤的航路,保证了航行安全,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益。
卫星导航广泛应用于港口船舶进出港导航、现场调度指挥监控、GIS建库和维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等方面,对加速港口现代化建设
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GPS为代表的卫星导航引用产业已逐步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高
新技术产业,普遍应用于地理数据采集、测绘、车辆监控调度和导航服务、航空航海、军用、时间和同步、机械控制、大众消费应用。
五、军用
美国GPS系统当初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建成之后在诸如1991
年海湾战争、1995年波黑战争、1998年“沙漠之狐”行动、2003年开始的“盟军行动”等历次局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卫星导航在军事上的应用:为车、船、飞机等机动工具提供导航定位信息;为精确制导武器进行精确制导;为野战或机动作战部队提供定位服务;为救援人员指引方向等。
六、时间和同步
卫星导航系统的每颗卫星都装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原子钟,导航卫星通过下发导航电文将时间信息传递给世界上所有有需求的用户。
无线通信网络可以利用卫星导航提供的时间信息进行管理、标识和在多频率之间进行同步;电力设备及网络使用时间信息作为时间基准,进行时间标记,而且还作为通用参考,用于所有系统的监控和控制。
七、机械控制
卫星导航技术的应用推进了机械工业自动化、产业化的发展进程,使用卫星导航技术辅助控制的机械可用于防浪海堤建筑施工系统;道路桥梁建筑施工系统;航道疏浚系统;露天矿山和铁路、公路隧道开挖;精准农业等。
八、消费应用
娱乐、人/动物跟踪、车辆跟踪、车载导航系统及通信应用为消费应用。
与专业性应用相比,消费应用由于消费群体广泛,发展潜力更大。
在登山、野外探险、越野滑雪、汽车拉力赛、自驾旅游、穿越沙漠及原始森林等活动中,带有卫星导航系统的终端已成为户外娱乐的首选装备。
此外,将卫星导航模块与多媒体娱乐单元结合形成的娱乐平台可以提供基于位置的多种游戏方式。
卫星导航技术在人/动物跟踪方面的应用方便了老人、孩子以及其他需要被保护的特殊群体的监护;可以实时地得到被监护动物的运动轨迹、习性等信息。
结合了卫星导航功能的通信设备可以提供用户需要的所有导航定位服务,如信息与导航服务、紧急帮助、跟踪服务、网络相关服务等,这将是通信业的一次飞跃。
总之,若想穷尽GNSS的应用领域,是十分困难的。
因为它每一天都在产生着新的应用领域和分类。
以上列举的应用领域仅仅是其应用的冰山一角,希望能够从这些现有应用中为读者启迪思维、拓展探索从而开发出GNSS更多的应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