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
案例研究 某一教育机构希望自己的学生中 95%以 80 分以上的成绩通过功能性识字标准测验,而
任课教师预测估计只有 81%的学生可以通过该测验。这里预测的状况和要求之间的差距就是 语文老师遇到的一个教学问题,即语文老师所面临的学习需要之一。 问题与思考
1.预测的状况和要求之间的差距对这位语文老师的教学有什么帮助? 2.学习需要分析为教学设计随后的一系列步骤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系统,对教学系统的设计离不开对系统要素的分 析与综合,要设计最优化的教学过程,最初教学目标的设定,控制教学目标的指 向和各因素的操作显得非常重要,也只有把教学设计根植于系统方法进行设计与 操作,才能做到对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等各种教学要素 进行综合、系统的考虑,协调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分析各要素的地位和作 用,使各要素得到最紧密的、最佳的组合,制定出最优化的教学策略,并通过评 价、修改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因此,教学设计应以一般系统理论为理论基础。
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深入研究传播的有效方法之一,是通过科学的抽象, 把传播的全过程分解为若干组成要素,然后分别研究各个组成要素在传播过程中 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并用最简要的方式描 述出来。这就是所谓的模式方法。应用模式方法分析传播过程,产生了许多传播 模式。传播过程研究的要素也构成了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
2.教学理论 教学理论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既要研究教学的现象、问 题,揭示教学的一般规律,也要研究利用和遵循规律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法策 略和技术。教学设计是在既定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试行、 评价以及修改解决教学问题方案的过程,为了解决好教学问题就必须遵循和运用 教学客观规律。因此,教学设计必须以教学理论为理论依据。 3.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的研究试图解释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学习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如 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等。教学设计重视为学生的学习创造环境,是根据学生的 需要构建不同的教学方案,在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潜能的进一步 发展。因而教学设计必须要充分了解人类的学习本质以及学习的形成机制,即必 须以学习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对于教育工作者,研究学习理论不仅可以了解学 生的学习规律,使教育、教学有更坚实的理论基础,还可以据此改进自身的学习, 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一般系统理论 系统科学是“三论”(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和“新三论”(耗散结构理 论、协同论和突变论)的总称。系统科学理论可以归纳综合为三个基本原理,它 们是反馈原理、有序原理和整理原理。系统方法,是按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研究 对象作为一个具有一定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具体地说, 即从系统与要素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
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 的简化形式,教学设计过程的模 式是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教育 技术学家在教学设计的实践过 程中逐渐形成的。
平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可归纳出一般的
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如图 5-3 所示所示。其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
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的阐述、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制定、以及教学
问题与思考
你对“教学设计”这一概念了解多少?你认为这位老师的设计是否全面?如 果让你来对《光合作用》这节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你将从哪些方面入手?
5.1.1 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理论概述
5.1.1.1 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将对生物课程标准 的理解、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分 析等加以整合,作出对教学的整体规划、构 想和系统设计,形成一种思路,对一系列具 体操作层面的教学事件作出整体安排,形成 一个个体现一定教育思想观念、具有可操作 性的教学方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学设 计实际上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决策过 程,教师要回答“为什么教”、“教什么”、“怎 么教”、“教得怎么样”等问题,对教学作出 整体安排。1
设计成果的评价。其中学生、目标、策略和评价构成教学设计的四大基本组成要
素。
7
修改
形成性评价
学 习 需 要 分 析
学习 内容 分析
学习者 分析
学 习 目 标 的 阐 明
教
教
学
学 媒
策
体
略
的
的
选 择
制
和
定
运
教 学 设 计 成 果 的 评 价
用
总结性评价
图 5-3 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图
这里有几点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我们把教学设计过程划分成诸要素的目的 是为了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分析、掌握和发展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的技术。在 实际教学设计工作中,我们应在系统思想的指导下,使各要素相辅相成,发挥整 体功能,优化教学效果;第二,我们应当认识到教学系统是个开放的系统,教学 过程是个开放的过程,它所涉及到的如环境、学生、教师、教学媒体等各个因素 也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第三,我们应当认识到,虽然该一般模式把教学设计 过程的诸要素按一定的线性排列,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纯的线性关系,而 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错综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价
学
设
计
2
本章序幕
在一项关于学生对教学的反映的大型研究中,学生中最普遍的批评意见集中 在他们所接受的教育的质量、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的期望值上 面。最突出的批评意见是教师在知识传输中对讲解与练习册的严重依赖、缺少互 动和许多学生提到的缺少“动手学习”等方面。学生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感觉:他 们所学的远没有他们所应该学的那么多。许多学生表示他们的老师并没有真正关 心他们、没有真正关心他们的学习、没有真正愿意与他们进行互动交流。
Who? 传播者
Says What? 信息
In Which Channel 媒体
To Whom? 受信者
With What Effect? 效果
5
图 5-1 “5W”模式图
传播学理论说明了教学传播过程所设计的要素,揭示了教学过程中各个要素 之间的相互联系。现代教学设计应用拉斯威尔“5W”模式,主要是发挥传播者(教 师)、受者(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选择和组合适合教育内容的教育媒体, 通过这些媒体将信息直接或间接地传递给受者,并通过实践检验或证明其产生的 效果。因此,教学设计应把人们对传播过程的研究所形成的传播学理论作为理论 基础。
名师论教
拉斯韦尔的“5W”模式 1948 年,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在《社会传 播的构造与功能》一文中,提出了传播过程的“5W”模式,即:谁(Who),说了 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 得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拉斯韦尔是用文字描述这一传播模式的,后来的研究者将文字描述的“5W” 模式画成一个图解模式,如图 5-1 所示:
学习需要分析是指通过系统的分析,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定问题的性 质,论证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调查研究过程。学习需要分析主要是进行 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调查研究,分析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二是通 过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以确定解决该问题的必要途径;三是分析现有的资源 条件和制约因素,明确设计教学方案以解决该问题的可行性。
6
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综合地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系统方法是系统科学基本 原理和基本观念在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把系统方法用框图描述,如图 5-2 所示。
修订(当需要时)
确定问题 (从需求 分析中)
确定解决问题 的方案(包括 其他方案)
有效性
图 5-2 系统方法模式图
活动
讨论:作为一名教师,在进行实际的教学设计时,你该如何依据教学设计的 基本原则,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方案、教学材料,开发并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过程 的模式?
5.1.2 前端分析与学习目标设计
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是指在教学设计开始的时候,对一些直接影响教学设计 的进行但又不属于具体设计事项的问题的分析过程,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 容分析和学习者分析。
结果是什么呢?学生没有全身心地、劲头十足地学习他们不愿意学或者没必 要学的东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去进行教学 设计,从学生出发,创造有意义的学习呢?
3
5.1 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概述
案例研究
有位老师在《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设计中,提出了自己的设计理念,并针 对该内容进行了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确定了教学的目标、重点和难点,然后详 介绍了自己的教学过程。
8
5.1.2.1 学习需要分析
学习需要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系统思想运用 于教学设计实践的结果。在教学设计实践发展过程中,人们从最初只关注的“如 何教”,即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到后来关注“教什么”,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的确定与安排,现在又开始顾及到“为什么教”,即学习需要的分析。学习需要 分析可以使教学设计有的放矢。
一般而言,需要是指事物的目前状态与所希望达到的状态之间的差距。作为 教学设计中一个特定概念的学习需要,是指学生在学习方面目前的状况与期望水 平之间的差距。这里期望来自社会和学生自身两个方面,是社会和学生自身对其 能力素质及其发展的要求。目前的状况是指学生群体和个体在能力素质方面已达 到的水平。期望的状况与目前的状况之间的差距揭示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 问题,而问题的存在也说明了通过教学去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5.1.2.2 学习内容分析
所谓学习内容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 经验的总和。学习内容有一定的层次,在教学设计领域,通常把学习内容划分为 课程(狭义的课程)、单元和项目(一个知识点或一项技能)三个层次。同时学
9
习内容也有一定的结构,其各组成部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一定联系的整 体。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序列联系,即学习内容各组成部 分是按某种次序排列的,如时间次序、简单到复杂的次序;二是部分与整体的联 系,即学习内容的一部分是另一部分的构成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