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元芝庄药业有限公司培训课件中药饮片的定义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
这个概念表明,中药材、中药饮片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中药饮片包括了部分经产地加工的中药切片(包括切段、块、瓣),原形药材饮片以及经过切制(在产地加工的基础上)、炮炙的饮片。
前两类管理上应视为中药材,只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在配方、制剂时作饮片理解。
而管理意义上的饮片概念应理解为:"根据调配或制剂的需要,对经产地加工的净药材进一步切制、炮炙而成的成品称为中药饮片"。
2012年9月8 日,12家中药饮片企业被曝用化工原料染色药物。
因此中药调剂人员必须掌握中药饮片的正名、别名、并开药名等。
一、中药饮片处方应付处方应付系指调剂人员根据医师处方的要求,选用符合规格标准的药物,进行处方调配。
处方应付一般包括中药别名和并开药应付、中药炮制品应付。
药材经加工炮制后,能改变其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
医师根据辨证论治,依病情不同,在立方时就需要选择不同的经过加工炮制的药物,以求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因此,在调配处方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炮制品的应付。
根据历史用药常规和各地区的用药习惯,处方炮制品的应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当医师在处方上写明药物炮制品的名称时,才付给炮制品种,若只写药物名称,而不写炮制品的名称,贝M寸给生品。
这类药物一般既可以生用,也可以炮制后使用,但是,炮制后的药物,其治疗作用与生品有很大的不同。
如生麻黄解表发汗力强:而蜜炙后平喘的作用增强,发汗作用则降低。
又如甘草生用可以解毒利咽;炙后用则益气和中。
因此,这类药物要注明是否需炮制。
二、中药的用药禁忌药物具有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两重性,利用前者、避免后者是选药组方的基本原则。
后者就是用药禁忌的问题,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禁忌等内容。
(一)、配伍禁忌中药“七情”中的“相恶”和“相反”的配伍关系,均属用药禁忌。
有关反药的内容,历代古籍中记载并不一致,被后世公认并影响较大的是金元时期概括的“十九畏”和“十八反”: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二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其中“十九畏”的“畏”,与“七情”之一的“相畏”,涵义并不相同。
“十九畏”和“十八反”诸药,有部分同实际应用有些出入,历代医家也有所论及,并引古方为据,证明某些药物仍然可以合用。
如感应丸中的巴豆与牵牛同用;甘遂半夏汤以甘草同甘遂并列;散肿溃坚汤、海藻玉壶汤等均合用甘草和海藻;十香返魂丹是将丁香、郁金同用;大活络丹乌头与犀角同用等等。
现代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做得不多,有些实验研究初步表明,如甘草、甘遂两种药合用时,毒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甘草的用量比例,甘草的剂量若相等或大于甘遂,毒性较大;又如贝母和半夏分别与乌头配伍,未见明显的增强毒性。
而细辛配伍藜芦,则可导致实验动物中毒死亡。
由于对“十九畏”和“十八反”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作较深入的实验和观察,并研究其机理,因此,目前应采取慎重态度。
一般说来,对于其中一些药物,若无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仍须避免盲目配合应用。
(二)、妊娠禁忌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该作为妊娠禁忌的药物。
根据药物对于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与慎用二类。
禁用的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慎用的包括通经去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等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
凡禁用的药物,绝对不能使用;慎用的药物,则可根据孕妇患病的情况,酌情使用。
但没有特殊必要时,应尽量避免,以防发生事故。
(三)、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四)饮食禁忌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
在古代文献上有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以及蜜反生葱等记载。
这说明服用某些药时不可同吃某些食物。
另外,由于疾病的关系,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粘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
高烧患者还应忌油。
(五)中药饮片的调剂一)、审方审方是中药调剂工作的第一个环节。
它不仅对医师所开处方负责,而且要对患者用药安全有效负责,所以对处方要详细的审阅。
中药调剂人员应全面掌握调剂理论知识,必须熟练识别中医处方的繁、简、行草字以及同音字。
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对字迹不清的,不可主观猜测,以免发生差错,一定要审查无误后,方可计价调配,否则不予调配,审方包括以下内容:1、审查科别、姓名、性别、年龄、婚否、住址或工作单位、病历号、日期、医师签名等。
处方日期,医疗单位对超过三日的处方不予调配。
中药店应了解新方还是旧方,如实旧方应问明处方上的姓名、日期,避免拿错方或误服的事故。
审阅处方的性别、年龄、婚否、病历号、等,如系老人、小孩、,注意剂量是否超量;如系孕妇,应注意有无妊娠禁忌药。
2、审查药名,要注意药名的一字之差。
(1)品种不同。
如破故纸(补骨脂)与洋故纸(木蝴蝶),忍冬花(金银花)与冬花(款冬花),吴茱萸与山茱萸,怀牛膝与川牛膝,大胡麻与小胡麻等。
(2)同一品种炮制方法不同。
如干姜、炮姜、煨姜;制南星、胆南星等。
(3)同一植物入药部位不同。
如桑叶、桑枝、桑椹、桑白皮;橘核、橘络;扁豆衣、扁豆花等。
3、审查剂量、剂数书写是否清楚,有无重开、错开、超量、药量遗漏或模糊不清,除重开、剂数可与患者商量酌情修改外,应请医师修正后方可调配,切忌主观猜测臆断,以防差错。
审查处方中有无毒性中药,如有毒性中药,必须按《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进行调配。
4、审查处方中有无相反、相畏药,超量药及妊娠禁忌药,如有不予调配。
如系病情需要,应与医生联系,重新签字后方可调配。
5、审查有无短缺药,如有按“先救急、后一般”,“先儿童、后成人”,“先重病、后轻病”,“先住院、后门诊”等原则酌情处理。
对紧缺药品,药剂人员有责任介绍推荐疗效相似的品种,但未经处方医生改方,药剂人员无权更换处方药品,不得随意用替代品。
6、审查处方有无临方制剂加工,处方若需要临方制剂加工,能否俺除非要求制作完成期限等应与患者交代清楚,经同意后再计价。
再处方中需自备药引的应向患者说明。
(二)、调配(1)调剂人员接到计价收款后的处方,应先进行审方,审查有无相反、相畏的药物,毒性药物等,还要对药物的别名、并开药名、处方脚注和有无需临时炮制加工的药物等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方可调配。
(2)对戥。
使用经检验合格的戥称。
调配前先检查定盘星的平衡度是否准确。
再根据处方药物的不同体积和重量,选用适当的戥子,一般用克戥,称取贵重药品或毒性中药,克以下的要使用毫克戥,才能保证剂量准确。
(3)持戥,左手持戥,右手取药,(具体操作如图)随右手关斗。
检查戥量指数和所称药物是否平衡,要举到眉齐,以戥称平衡为准确。
(4)为了便于核对,要按处方药味所列顺序进行调配,间隔平放,不可混放一堆,对体积松泡的品种如通草、夏枯草、淫羊藿、茵陈等应先称,以免覆盖前药。
对粘度大的药物如瓜蒌、熟地黄、龙眼肉等可后调配,放于其他药味之上,以免沾染包装用纸。
配发饮片时应注意点排方法:“所配饮片间隔放,色白块片压四角,子实粉末中间搁,花叶全草放里面,质地重实内层数,另包药物称一边,逐一查对无差错,装药袋上写姓名,注明煎法和服法,讲清医嘱再发药”(5)根据医师处方要求、处方应付常规要求和传统调配习惯进行调配。
不准生熟不分,以生代炙,若发现伪劣药品、炮制不合格药品、发霉变质药品等,应向有关责任者提出更换合格品后,再行调配。
(6)处方中有需特殊处理的药品,如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烊化、另煎等要单包并注明用法。
(7)处方中有矿物类、动物贝壳类、果实种子类等质地坚硬的药品,需要用捣药桶(铜冲)临时捣碎,以利于煎出有效成分。
在使用铜冲时,须先视铜冲内是否干净,不得有残渣或粉末。
凡捣碎毒性中药后,应及时洗刷干净,以免影响其他方剂,临时捣碎以适度为宜。
(8)方中有需要临时加工的药品,如炒肉桂、炒干姜、炙旋复花等由专人处理,临时炮制也要依法炮制,炮制品要符合质量要求。
(9)对一方多剂的鲜药,如鲜芦根、鲜地黄等应分剂量后包。
并注明用法再单独另包,不得与群药同包,以便于低温保存,防止霉变。
(10)分戥,对一方多剂的调配要逐剂行复戥,不可主观臆断分戥或随意抓配。
处方中的并开药物,如二目、龙牡等,应分别称量,不得以一味抓齐。
一般药没剂误差不得超过± 3%,细料药物或毒性中药不得超过± 1%。
(三)、复核复核是中药调剂的重要环节,对调配的药品必须按处方逐项进行全面细致核对。
具体要求如下:(1)审查有无相反、相畏药物,妊娠禁忌药物,毒麻药物的剂量。
毒性中药、贵细药物的调配是否得当。
2)调配药物是否与处方相符,药味是否齐全,有无错位、漏味或多味和掺杂异物3)调配药物剂量、剂数是否与处方相符。
(4)要求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烊化、另煎等药物是否单包并注明用法。
(5)对医师处方脚注和临方炮制药物,是否符合医师用药要求。
制剂加工是否符合常规要求。
(6)药物质量有无虫蛀、发霉变质、有无生炙不分、以生代炙,整药。
籽药应捣未捣,调配处方有无乱代乱用等。
(7)节假日会一人值班没有复核人员时,调剂人员担负起复核职责,认真复核,并在复核项下签字(即一人双签字)。
(8)复核无误后符合签字,包装。
(四)、发药(1)认真核对患者姓名、取药凭证和汤药剂数。
(2)向患者交代用法、用量、用药或饮食禁忌,特别要注意需特殊处理的中药的用法,是否有自备药引、鲜药的保存。
3)回答患者提出的有关用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