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音乐课中进行欣赏教学学生对音乐作品听得愈广泛愈深入,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就愈能快速地发展,从而提高儿童的音乐鉴赏力和表现力。
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任务
(1)通过音乐欣赏教学,使学生掌握浅显的音乐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初步感受、欣赏、表现音乐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及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接触外国的优秀作品,开阔音乐视野。
(3)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培养活泼乐观的情绪、审美情趣和丰富的情感。
二、音乐欣赏有效教学方法分析
1、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提高音乐欣赏质量
音乐欣赏教学仅靠单纯的讲解和追求听觉感官是不够的。
学生对整个作品无法达到充分理解,因此,为了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充分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刺激,动静相结合来满足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需求。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富于想象及活跃性强,积极性高的特点,创造条件让学生的参与实践,更多地拓宽和充实音乐欣赏课的内容。
现在,电脑音乐制作日新月异,视频音乐、动画等是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元素,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世界。
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多媒体课堂教学,使多媒体教学成为音乐欣赏课中最亮丽的风景。
2、运用身体语言让学生大胆表现音乐。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节奏的长短、速度的快慢、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通过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特别是节奏。
凡有节奏,就有律动;凡律动均有节奏。
个体对音乐的身体反应是自然的、直觉的、即兴的。
学生结合自身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走、跳、跑,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三、音乐欣赏教学中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的方法
1、听觉的培养。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是以听觉感受为基础的。
对音乐的理解首先要依赖于人的听觉感受。
日本的山叶教学法也提出:“在音乐才能的发展中。
听觉是首要的。
”在音乐教学的各项内容中都应重视听觉的培养。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就更为重要。
音乐听觉主要是指对音乐各种要素的听辨能力相对音乐的整体感受能力、这两者不是孤立的,是相互促进的。
音乐要素的听辨能力提高了,音乐的整体感受能力也会随之加强。
音乐是由许多音乐要素组成的。
如速度、节拍、旋律、节奏、音色、调式、调性等。
培养学生对这些音乐要素的听辨能力是学习音乐的基础。
2、音乐记忆力的培养。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音乐记忆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程度。
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对音乐欣赏教学非常重要。
培养音乐记忆力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第一、背唱法。
就像学语文背课文、学外语要背单词—样,学音乐就要练习背旋律,特别是一些著名作品的主题
旋律。
经常练习背谱,多记音乐的主题可以增强音乐的记忆力。
第二、听音模唱(奏)法。
教师奏出或唱出一个音的音高,或一个小节,一个乐句直至一个乐段的音高,让学生模仿唱或奏出来;唱时可用唱名也可用韵母。
这是训练音乐记忆力的好方法。
第三、分段记忆法。
一个人的记忆力再好,也不可能把较长的音乐作品完全记忆下来。
所以按乐曲的曲式结构进行分段记忆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总是先让学生欣赏乐曲的某一部分,然后再完整地欣赏。
第四、重复练习记忆法。
由于记忆必须经过不断重复才能完成,所以重复练习是完成记忆的主要方法,但这决不意味着机械性地重复,不是死记硬背,而应生动活泼地重复记忆。
比如一个音乐主题旋律,第一次是听记,第二次以律动动作来辅助记忆,第三次用歌唱来加强记忆,也可以通过演奏加强记忆,或为主题旋律配上打击乐器的节奏加强记忆。
或用听写的方式记忆。
总之,通过多种形式,采用有意识记忆的方法增强记忆效果,培养音乐记忆能力。
3、音乐表达力的培养。
虽然音乐是感情的艺术,具有不具体的特性,似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但是,对于听者来说,还是要把听了音乐之后的感受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种表达音乐感受的能力就是对音乐的表达力。
方式很多,如语言的表达,动作的表达,演唱和演奏的表达等。
第一、语言的表达力。
小学阶段,学生接触较多的是标题性音乐,有比较具体的音乐形象。
培养学生用语言来表达对这类音乐作品的感受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
当
我们引导学生欣赏一首音乐作品后,有的学生说:“非常好听”、“好听极了”,或者说:“不好听”、“不爱听”。
其实,这也是语言表达的一种方式,只是这是一种最初级的表达感受音乐的语言方式。
我们要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音乐,就必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语言表达力。
要通过具体的音乐实例使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话言。
第二、动作的表达力。
人的身体对于音乐的反应是一种天生的本能,如果把这种本能经过一定的训练培养就成为表达音乐的一种方式。
“体态律动学”就是训练学生用身体各器官作为乐器,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它既不是简单的晃动身体,也不是复杂的舞蹈动作,而是要求学生把对音乐的感受用各种动作表达出来。
可以教授一些简单的基本动作,根据音乐把它们组合起来,然后启发学生即兴创编动作。
第三、演唱、演奏的表达力。
演唱和演奏是音乐欣赏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们不能把音乐欣赏只片面地理解为听音乐、通过演唱和演奏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增强对音乐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