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联考】2021年云南省保山市高考统一检测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下面小题20世纪以来,作为史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城,心态史学将人的精神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拓展了史学研究的视角。
但在受访学者看来,不可忽视的是,在肯定心态史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应看到心态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心态史在研究对象上突破传统史学的局限,从以往对经济、政治等的研究扩展到历史上人的精神生活,拓展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
“毫无疑问,心态史研究拓展了历史研究的视野。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彭卫告诉记者,心态史研究是历史学与心理学相融合的产物,心态史聚焦历史上各类人物、群体的欲望、价值现念、精神活动,关注这些因素对历史所产生的影响,增强了历史研究的整体性。
在受访学者看来。
在肯定心态史学价值的同时,也应看到心态史学所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误区。
在彭卫看来,心态史研究存在先天性困难,心态史研究中对古人的心理分析实际上是回溯法,即以寻因法。
在历史进程中,人的心理因素与非心理因素往往交织在—起,心理分析方法实际上有一定的风险,并不能说明所有问题。
在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周立红看来,心态史研究获得发展后也暗藏着使历史研究走向碎片化和片面化的危险。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史的复兴也恰恰证明,心态史的研究离不开对社会结构的分析。
在河南师范大学教授苏全有看来,心态史研究面临的问题,其一是理论根据匮乏与研究方法单一。
很多研究成果只是史料的堆积与平铺直叙,缺乏比较与综合,学科理论的运用问题上更是捉襟见肘。
其二是研究状况不平衡。
以近代中国心态史为例,存在着研究区域、内容、时段不平衡现象,甚至存在“研究空档”。
心态史研究应该如何拓展与深化?“研究历史上人们的心态要遵循这样一个基本原则,即必须严谨。
”在彭卫看来,心态史研究,首先,必须遵循严谨和揭示历史真相的一般要求;其次,要借鉴心理学研究的理念、方法去探索研究以往传统史学中不太重视的心态问题,从一个方面探索一定时代的基本精神面貌。
苏全有对此表示认同。
他说,要注意跨学科理论综合运用问题,研究心态史可借鉴运用人类学、计学、社会学等理论。
此外,他还认为,研究史朴需要进一步发据与剖析,新兴的心态史领域的现成史杵微乎其微,并非此领域缺乏史料,只是缺乏细致入微的搜集与整理。
史料中除了卷帙浩繁的正史外,志书、笔记、家语、档案,甚至小说、戏曲、文物等无不透露着心态史的信息,亟待加强搜集整理。
(摘编自张杰《心态史:探索心态观念的历史变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心态史的研究领城包括对经济、政治及历史上人的精神生活的研究。
B.心态史研究将历史学与心理学相融合,从而增强历史研究的整体性。
C.周立红认为,心态史研究暗藏着使历史研究走向碎片化和片面化的危险。
D.彭卫与苏全有都指出心态史研究要注意跨学科理论综合运用的问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心态史学的研究价值、存在的问题与误区、解决方案三个维度层层深人完成论证过程。
B.文章引用彭卫、周立红、苏全有等相关专家的言论分析问题、说明道理,论证有理有据。
C.文章第四段从先天困难后天发展风险及当下研究困境三方面展现心态史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D.针对第四段心态史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第五段一一给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历史上各类人物、群体的欲望、价值观念、精神活动都对历史产生了影响。
B.苏全有认为,心态史领域史料不足,亟待通过细致入微的搜集与整理来弥补。
C.肯定价值,看到不足,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这些对心态史学的蓬勃发展意义重大。
D.通观全文,作者认为理论根据匮乏、研究方法单一是心态史研究存在的最大不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昆仑山的灯光窦孝鸥20世纪60年代初,我是青藏高原的汽车兵,部队常年执行繁重的运榆任务。
茫茫青藏线上人烟稀少,陪伴我们的就是那些设在路旁的兵站。
昆仑山中的纳赤台兵站,就是其中一个。
每当夜幕降临兵站门前的大红灯笼便会被点亮。
初冬的一个下午,我开的车在半道上抛了锚。
副连长留下修理班长和我们车组一起修车,便带车队走了。
这里是可可西里无人区,我们冒着飞扬的大雪和刺骨的严寒修好车辆后,已到了21时30分。
等我们看见纳赤台兵站门前的那盏大红灯笼时已是凌晨0点40分。
听见我们车子的响动,大红灯笼下的餐厅棉门帘一掀,走出个人来,正是兵站炊事班的老班长徐宏武。
徐班长热情地把我们迎进餐厅,每人先送上一碗温开水。
我抱歉地说:“老班长,让你久等了!”他一瞪眼:“废话!你们最后一台车不到站,我能封炉关灶吗!原来,每晚不论多少车队住站,老班长都要找带队干部了解道中有无抛锚车辆,哪怕只有一台车未到站他也要备好饭菜一直等着,这已是他的铁规。
不一会儿,一盆高压锅蒸的米饭和面条、一盘肉末烧豆腐、一盘肉丝炒豆芽便送上了餐桌。
这地方气压低,没有高压锅,米饭、面条都煮不熟。
老班长嘟囔道:“我向你们连长打听了,你们三人中有两个四川人,一个陕西人,所以准备了米饭和面条,慢慢吃,别烫着。
”徐班长是冈名青藏线的老模范,老高原人都知道他是1951年入伍的陕北汉子,是跟着“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进藏的老军人,他说自己这一辈子已离不开青藏线了,后来就索性转业到兵站当了炊事班长。
当时,由于气候原因,兵站沿线都不能种菜,兵站吃的菜大都从兰州买来,长途运输浪费很大,冬天路上冻掉一半,夏天路上烂掉一半,吃到大家嘴里的普通菜也就成了高价莱。
还有,上级发的许多黄豆,他能靠着锅台边的热气给大家泡豆芽吃,他想做豆腐,给大家改善伙食,一方面缺乏工具和设备,另一方面技术上也不入门,这让他很伤脑筋。
老班长已有好几年没有回家探亲了。
那年,他趁着汽车兵搞冬训、兵站接待任务不多的空儿,千里迢迢回了趟老家。
到家后,他一头钻进了镇上一个豆腐坊。
经过10天的跟班劳动,他把做豆腐、豆腐脑、豆腐干和豆浆的技术学到了手;接着又到县城一家食品厂去学做面包、蛋糕、凉粉以及腌小菜的手艺。
他态度诚恳,老师傅毫不保留地把技术传给了他。
一个月的假期快到了,归队前老婆给他准备了许多土特产。
但他每样只拿了一点点,因为他有许多“宝贝”要带。
其中一个“宝贝”就是一个磨豆腐的小石磨。
回了兵站,开始试验做正腐。
首先是磨豆腐,他们只能用人推。
在海拔4000米的雪山上,氧气“定量”供应,人推着石磨转圈,累得头昏眼花,心里像塞了一团棉花,憋得喘不过气来。
推着推着,眼一黑,腿一软,摔倒了。
没关系,换两个人再来。
好不容易做出了第一锅豆腐,却又苦又涩,难以下咽。
问题出在哪儿呢?他们把从山上采来的点豆腐的石膏用火烧过后研碎,再用面箩筛一遍,然后再次试验,但仍不好吃。
是不是水质有问题?他们把水烧开,使水碱沉淀下去,再用清水煮豆浆,果然,做出的豆腐又嫩又香。
以后,又用上了昆仑泉水。
后来,老班长的精神感动了修理连的一位电工技师,技师给他制作了一个带发电机的电动石磨,才圆了老班长让住站人员都能吃上豆腐的心。
老班长不但做出了豆腐、豆腐脑和豆浆,还用新学到的手艺做出了面包、糕点、凉粉,腌制出了各种口味的小茱……兵站的伙食品种丰富了,质量也提高了。
吃完饭,我一抬头,在大红灯笼的照耀下,我看见墙上贴着住站部队送给兵站的一封表扬信,上书“风雪几千里,此地最难忘”。
第二天天不亮,我们就起床吃饭准备出发,吃上了老班长做的豆腐脑、包子和馒头。
上路前,我把写好的表扬信贴在了餐厅的门上面是:双手巧做百样饭,红灯照暖万人心。
我们鸣着喇叭表示感谢,出发上路。
走出很远很远了,我回头一看兵站门前那盏大红灯笼于薄明中仍在闪闪发光。
啊昆仑山的灯光,照着一批批汽车兵,给我们无尽的温暖和力量,直至今天,直到永远。
(有删改)4.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品中多处写到灯光,茫茫青藏线上的纳赤台兵站门前的大红灯笼发出的光芒带给人们温暖和力量,也渲染了氛围,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B.徐班长一直在焦急地等着“我们”,听见“我们”车子的响动,就掀帘走出来,文中的“一瞪眼”“废话”“我能封炉关灶吗”正是他这种心情的反映。
C.作品语言通俗易懂,如“氧气‘定量供应’”等句子展现出高原的地域特色;“风雪几千里,此地最难忘”这样的表扬信又为作品增添了雅致色彩。
D.作品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写了“我”的所见所闻,自然地交代了事情原委,增强了故事真实感,同时又通过“我”的感受烘托了作品主人公的形象。
5.作品中说“老班长的精神感动了修理连的一位电工技师”,老班长有怎样的精神?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作品主要写“我”在纳赤台兵站住宿、进餐的经历,却用较大篇幅来写回忆,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21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全国各地都在深耕产业兴旺这篇“大文章”,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的区域特色产业正推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
科技支撑农业发展走上“快车道”。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产业形式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农业生产技术装备不断升级,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得到大力发展。
2021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达到95%,全国大中型拖拉机670万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
这些年,随着科技创新发展在农业领域运用的不断深耕,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我们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都更为丰富、健康、多元。
当前,农村产业发展不断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如“田园综合体”农业特色小镇、农业产业互联网等。
这些都是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结果,也是农村产业兴旺的必然选择。
河南省农科院农信所党支部书记田建民认为,传统的农业已经不能适应“三产”融合发展的需要,必须做出相应调整,从生产、加工、流通、产业融合模式、营销模式、管理运行机制等各个方面,适应新格局,支撑新格局,引领新格局。
(摘编自“央视网”2021年11月24日)材料二:2012-2021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资料来源:社科院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材料三:来自湖北秭归的脐橙、甘肃礼县的苹果……数据显示,“双11当天阿里巴巴全平台农产品交易额超过45亿元。
产自东北的五常大米仅用10秒钟便卖了100万斤,四川的平武蜂蜜,更是在售罄后预售到了明年9月。
火爆的销售,让这些农产品走出田间地头,走向全国各地。
撑起这些数据离不开买家的热情,更离不开网络等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的逐渐及。
但我们也应当看到的是,由于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依然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