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医儿科 暑热症

中西医儿科 暑热症

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暑热症的临床特征、诊断依据、辨证论治要点;熟悉护理要点。

本单元的重点与难点:
1.重点:暑热症临床特征、诊断依据及辨证论治要点。

2.难点:正确理解本病病机。

古代医籍中无此病名记载。

我国于50年代初正式使用夏季热这一病名。

二、病因病机:
病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失调,或病后气阴虚弱者,入夏以后,不能耐受炎热气候的熏蒸而易患本病。

三、病因与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因尚不肯定。

有人认为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全、体温调节失效有关。

也有人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

四、临床表现:
1.发热
2.多饮多尿
3.少汗或无汗
4.其他情况
5.病程
6.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三)分型用药
1.暑伤肺胃
治法: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方药:王氏清暑益气汤。

2.上盛下虚
治法:温下清上。

方药:温下清上汤加减。

(四)西医治疗
居室内通风降温,供给足量饮料。

及时物理降温,可用低于患儿体温3~4℃的温水擦浴,每次20~30分钟,每日2~3次,或用冷水、酒精擦拭。

(五)其他疗法
1.辨证使用中成药:
生脉饮口服液:每次5ml,1日3次,用于暑伤肺胃症。

3.推拿疗法:推三关。

退六腑,分阴阳,推脾胃及三焦,清天河水,揉内庭、解溪、足三里、阴陵泉,摩气海、关元。

六、中西医结合认识
中医在近代名医徐小圃指出本病上实下虚是其主要病机后,对后世医家很大启迪。

目前中医以清暑、化湿、温阳、后期予以滋阴等方法辨证论治,均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

但对本病的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复习提纲:
1.暑热症的临床特征?
2.暑热症的诊断依据?
3.试述暑热症上盛下虚型的临床证治。

他们勇于挑战新的高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