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变的价格》第一框(复习课)教学设计

《多变的价格》第一框(复习课)教学设计

《多变的价格》第一框(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完成以下考点复习)
供给与需求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

⑵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的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与价格变动相关的经济现象,通过巩固训练,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其运用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理性认识生活中各种与价格相关的经济现象的能力,树立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办事的意识,积极参与经济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三、教学手段、方法
多媒体教学材料探究法讲授法练习巩固
四、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学生在高一学年所学,尽管是学过的内容,但由于平时少
运用和时间间隔大,所以学生对本课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不熟悉,有些内容甚至遗忘。

由于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在复习内容过程中学生接受和适应能力会有所提高。

但由于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要注意引导和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以及概括能力。

由于学生手上没有相应的复习资料书,所以要制作相应的学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五、内容分析
该堂课属复习课,内容属于经济生活中的基础性知识,离学生的生活很近,在整个《经济生活》模块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是往年高考中的热点考点。

六、教学过程
热点导入视频播放“猪肉价格上涨”新闻材料
学生活动:提取新闻材料的有效信息,简单概括引发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

教师活动:引出考点:影响价格的因素。

考点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直接因素)
气候、时间、生产等因素首先影响供给或需求(供求关系)进而才能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
场。

①卖方市场:卖方主导的市场,由于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买方市场:买者所主导的市场。

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真题演练:
例:(2007年高考广东)近年来我国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

为了抑制房价涨幅,政府可以选择的措施有
A.扩大商品房需求B.增加商品房用地的供给C.规定商品房价格D.减少商品房用地的供给
解题思路:我国房价涨主要是因为需求量大,市场出现供不应求,因此要增加有效供给。

增加商品房用地供给,有利于房地产的开发与建设,增加商品房的供给。

故选B
例:(09年高考广东)需求法则是指商品需求量随其价格上升而下降,随其价格下降而上升的一般规律。

但生活中有时东西越贵越有人买,如天降大雨,小贩趁机提价推销雨伞,雨伞却卖得很不错。

这表明此时
A.需求法则不起作用B.处于卖方市场C.处于买方市场D.雨伞的价值上升
解题思路:引起价格变动的原因只有一个——因为大雨,人们对雨伞的需求激增,市场上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供不应求容易出现卖市场,如果出现卖方市场,即使提高商品的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去,所
以不难判断此时处于卖方市场,故选B
回顾第一课的内容,引出纸币的发行量影响价格
(2)纸币的发行量
纸币发行量过多或过少(以流通中所需的实际的货币量为参考),会影响纸币的币值(购买力),在商品流通中反映在商品的价格,进而影响价格。

(这一因素与气候、时间、生产等因素都可以看做是间接影响价格的的因素)
设问:“液晶电视价格一路下降,但一台60英寸的液晶电视价格再怎么下降也不会与一个面包的价格一致。

为什么?引出:商品的价值量决定商品价格。

(3)商品的价值量(根本原因)
学生活动:判断正误:近年来我国家电产品降价的根本原因是供大于求。

(错误,因为根本的原因是制造该商品所花费的社会劳动时间减少了,也就是价值量小了,根本原因是商品价值量小了,价值量决定价格)(过度下一考点)
考点二:价值决定价格
1、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调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强
调的是一种社会范围的平均)生产某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该商品的价值量就小,反之越大。

◇社会劳动生产率:反映的是社会整体生产的速度。

生产某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该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减少。

◇个别劳动时间:指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某一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反映的是个别生产者的生产速度。

个别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设问:为什么生产者都千方百计的想提高自己的(个别)劳动生产率?图表:
﹡(一定时间内)价值总量=商品数量X单位商品价值量
学生活动:填表,根据数据概括归纳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并完成学案相关练习。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概括归纳)
3、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单位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成正比);受社会劳动生产率影响(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劳动生产率(无关) (1) 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个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过度)在以上关系的理解过程中总结归纳上意思考题:为什么生产者都千方百计的想提高自己的(个别)劳动生产率?
学生活动
★生产者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1)降低成本,利润空间大,有价格优势
(这主要是因为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决定价格)
(2)在单位时间内创造更多的价值总量,有利于占据市场份额,竞争力强。

(一定时间内)价值总量=商品数量X单位商品价值量
真题演练:
例:(08全国高考2卷)城市居民自来水的价格一般为3.5~4.0元/吨,而市场上销售的瓶装矿泉水价格约为1元/瓶(约500毫升),约折合2000元/吨。

矿泉水比自来水价格高的原因是
A.矿泉水比自来水更有营养价值
B.人们对矿泉水的需求比对自来水的需求要少
C.矿泉水比自来水更稀缺
D.加工矿泉水比加工自来水需要耗费更多的劳动
解题思路:根本来讲价格由价值量决定,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故选D
例:(09江苏卷)假定原先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现在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现在1台电脑
与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

A. 2
B. 4 C.8 D.16
解题思路:这里面主要是考查大家对社会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关系的理解,二者是反比关系。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也就是等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如此一来电脑与手机的社会劳动劳动生产率都提高了一倍,那么大家的相互之间的比例有没有改变?没有。

故选B
懂得经济的生产者在市竞争非常注意提高自己的个别劳动生产率,因为他深知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是以价值量为基础的。

这些朴素的认识,实际上就是我们经济生活里最基本的一个规律
(过度)
考点三: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⑴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等价交换是在动态中实现的,不是每一次都相等。

价值规律的作用下,价格不会无限的上涨,也不会无限的下跌,从长期来看是等价交换
⑵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真题演练:
例(19模拟)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及贵(《史记货拉列传》)从经济学角度看,这是
A.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B.计划机制作用的结果
C.劳动决定价值的体现D.供求关系对价值的影响
解题思路:理解古文是关键,题意是价格涨到顶峰就开始下跌,跌到最低就会上涨。

这是价格规律的表现形式。

故选A。

D项说法错误,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不是价值,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考点击破
分析价格变动现象的解题思路
★一条主线:价值规律(解释价格的上下波动)
★两个突破口:价值与供求关系(解释价格变动的原因)
★高考呈现常见题型:材料型选择题
七、课后作业:《学案》强化训练习题(1)~(7)
八、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