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滨江景观设计研究本文通过对孝感、天津两地的滨水景观设计的研究与南京独特的滨江环境对比分析对滨江景观设计进行深入探讨,并针对南京滨江进行个性化探究与设计,使符合南京独特地理、人文环境,实现以现代化城市新区形象为特色的河西滨江地区的目标。
1.孝感城市滨水带生态环境建设1.1生态环境建设的理念当前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范围的扩大,人口集聚的加快,促成了各地城市河道环境严重污染,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度的恶化,城市环境生态性的矛盾由此变得尤为突出。
尤其地处河网(江河)交错的滨水城市环境质量则更加受人注目和关切。
城市滨水带生态环境的建设和构建人、水、绿和谐发展。
是采取非工程措施,加强污染源源头管理,开展系统的宣传教育,拆除违章建筑、清理垃圾,严把审批关,杜绝污水入河等;开展工程措施,恢复和建设城市滨水带生态环境。
其建设城市滨水带生态环境的理念应该是:水体清澈,鱼儿戏水;河岸弯曲,让人寻味;水岸茂绿,四季有花;水岸建筑,高低起伏;建材环保,还原生态。
在孝感市老澴河景观设计中,主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生态之河”——恢复建设母亲河的自然生态环境,使其成为重要的城市绿带,建立生态效能优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滨水区域。
“文化之河”——继承和创新传统的文化形式,传承孝感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地方文化,成为新时期孝感文化的重要载体,并且在滨水景观中,赋予意境高远的诗意词境。
“休闲之河”——塑造全新的充满活力与魅力的都市滨水景观,焕发母亲河新的活力,面向城市居民多重需求的开放休闲空间体系,建设生态环境优良的宜居休闲城市。
1.2、孝感市老澴河景观设计1.2.1滨水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进一步深化老澴河位于孝感市城南,西起澴河大堤,东至三军台与滚子河交汇,全长8.6公里,汇流面积40k㎡,下游延伸汇入府河。
与中国早期城市依托主要航运水道选址一样,老澴河早期作为航运水道,支撑着孝感老城发展与对外交通,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它见证着孝感的事件、记忆、兴衰及文化底蕴,被誉为孝感的“母亲河”。
2008年孝感总体规划修编中,强调了老澴河在城市中的重要地位:老澴河和滚子河依托自然河道,建设50~800米宽的城市走廊,构筑孝感的城市发展生态轴线。
是城市绿地系统结构“两带五轴多片”中“两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由老澴河、澴河、滚子河以及正在实施的“三河连通”工程,共同构筑了孝感“三河连通、四面环水”的水乡园林格局。
1.2.2.遵循"生态景观学"的概念1969年,克罗(D.S.Crowe)率先提出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创造性保护''工作,即既要最佳组织调配地域内的有限资源,又要保护该地域内美景和生态自然,这标志着"景观生态学''理论的诞生,它强调景观空间格局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控制,并试图通过格局的改变来维持景观功能流的健康与安全。
从而把景观客体和"人"看作一个生态系统来设计,它的基本模式是"斑块--廊道--基质"模式1.2.3.超大尺度空间--由功能决定尺度古典园林只为少数社会特殊阶层服务,其一个设计原则就是"小中见大,咫尺山水",即"人在画外以观画",而现代景观设计的成果是供城市内所有居民和外来游客共同休闲、欣赏、使用的,因而这决定了它要以超常规的大尺度概念来规划设计的;同时,又受六七十年代西方大地艺术思潮及手法的影响,即注重设计空间与大自然的自然力、自然空间的融合。
在广袤空间中创造作品,“人在画中以作画”的设计思路,这些都决定了“尺度空间的定量优先于局部”。
在老澴河景观设计中,河两侧分别规划有50m-24m的滨河大道,建成后气势宏大,与河面尺度比较般配。
1.2.4. 尊重文脉原则--注重现代与传统的交流、互动我们虽然在进行现代式的景观设计,也不能完全脱离本地原有的文化与当地人文历史沉淀下来的审美情趣,不能割裂传统。
在处理这个问题时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保留传统园林的内容或文化精神,整体上仍沿用传统布局,在材料及节点处理上呈现一定的现代感和现代工艺、手法,这是30年代园林师们逐渐从古典园林设计中走出来时采用的一种谨慎小心的做法,即“旧瓶装新酒”:而目前国际景观设计界流行的做法是在设计中汲取“只言片语”的传统园林形式移植入现代景观设计中,使人在其中隐隐约约地感受历史的信息与痕迹。
1.2.5.亲水特性受现代人文主义极大影响的现代滨水景观设计更多地考虑了"人与生俱来的亲水特性"。
在以往,人们惧怕洪水,因而建造的堤岸总是又高、又厚,将人与水远远隔开,而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能较好地控制水的四季涨、落特性,因而亲水性设计成为可能。
如何让人与河水进行直接接触式的交流?是处理这类景观设计时应着重探讨的。
我们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处理手法:一是亲水木平台(图4),一是挑入池塘中的木栈桥河廊道(图5),这样达到了不管四季水面涨涨落落,人们总能触水、戏水、玩水。
天津海河景观的成功与不足分析2.1成功之处(1)空间布局方面,天津市河海景观带与整个城市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能充分与周边系统相结合,居民在短期内可以到达,而对于住得远的居民,可以乘公交车直达,交通便利。
(2)在景观节点的布局上,划分为多个主题景观节点,提供了多层次的观景空间。
而且各个空间表现的主题明确,能充分体现天津的历史文化特征。
由于河海上游段横穿市中心,两岸多是繁华的商贸区和住宅区,也是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
为了在高楼林立、人口拥挤的城市开辟出一块恬静舒适、回归自然的、适合人们休憩放松的空间,空间景观设计完全以亲水平台、亲水广场为主,形成了城市中连续的也是最长的亲水休闲空间。
并通过河道清淤,是河海的正常水位标高常年维持在1.5米左右,水面宽度不小于100米。
(3)亲水平台能与周边的环境相融合。
根据河海两岸的不同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采用多种堤岸结构设计模式,与绿化相结合。
(4)整个景观空间反映生态的要求和人们活动的需求。
河海作为城市河流,随着历史的发展与变迁,它的功能也随之变化,有古代居民的沿河而居,发展到孕育了一座城市。
(5)景观空间设计遵循了历史文脉。
天津“城因水而生”,海河就是一首长诗,记录着天津过去的兴衰变迁,孕育了天津的文化。
(6)相关信息设施、照明设施、道路设施等都考虑了有人的使用习惯,充分参照了人体工程学原理,所以能很好的满足有人的使用。
(7)在整个河海景观带中,大部分为本土植物,禾木、灌木搭配合理,草坪铺设注重层次化,充分体现了河岸景观植物多样性的特点。
2.2不足之处不足之处总的看来,海河景观人性化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调查发现,灾害和沿岸空间划分层次丰富,但针对性不强,老人青少年,中年人没有形成各自的活动空间,造成功能性空间的缺失;2 在整个海河景观带中指示牌数量非常少,游人只能靠自己去找公关服务设施,一些景点附近也没有说明性指示牌,这对熟知当地情况的人来说可能没什么,但是其他不熟知的游人就只好观其外表,而无法领悟景点的内涵。
3部分空间缺乏商亭、电话亭、清洗装置等相关的服务设施,不能满足游人相关需求,此外,在整个海河景观带中只有几处公厕,并且处于关闭状态,给游人带来极大不便。
4,整个海河景观带中安全设施不完善,也就是说部分景观空间缺乏救护落水者的安全设施南京滨江景观设计3.1南京滨江景观资源长江南京段沿江两岸,有山、水、洲、矶等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
顺江而下,有沿江而卧的三山矶、西控长江的狮子山、雄伟俊秀的幕府山、峭壁独兀的燕子矶、壮观秀丽的栖霞山和江中陆地江心洲、八卦洲,还有作为滨江景观背景的老山、顶山和宝华山等。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南京,在沿江两岸还分布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狮子山阅江楼、龙江宝船厂遗址、火车轮渡所、南京长江大桥、现代化港口、电视塔、在建的南京长江三桥等,构成了南京长江段层次丰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滨江景观资源。
景观构成要素南京滨江地区景观构成要素有:洲地景观、田园风光、山体景观、城市景观、港区风貌、大桥景观等。
3.2滨江城市特色南京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著名的四大古都中唯一滨江发展的城市,因此滨江地区的规划建设,首先应反映著名古都、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内涵。
南京及其滨江地区,具有山、水、城、林、洲相融的特色环境,滨江地区的规划建设,应保持和强化这一独特的滨江城市特色风貌。
南京是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一,滨江地区的规划建设,更应强化经济辐射功能,体现现代化大城市的风范。
因此建议,南京滨江地区的建设应强化二种功能,突出一个特色,即强化经济功能、景观功能,突出地域特色,今后尤其要重视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滨江景观建设。
3.3景观规划思路以改变沿江城市面貌和改善观江条件为立足点,充分利用滨江自然、人文景观资源,通过强化不同景观段落主题,有机组合不同景观要素,重点塑造标志性景点等手法,形成层次丰富、船移景异,富有南京地域特色的滨江城市景观。
利用江中洲地、滨江路、大桥、山体、电视塔等观江点,营造不同距离、不同高度的观江氛围,全方位展示长江滔滔西来,奔腾东去的大江风貌。
3.4景观规划总体构想依据南京沿江两岸独特的地形地貌特征,规划可将长江南京段大致分为上、中、下游三大景观段落,每段赋予不同的景观主题,强化地区景观特征。
在南岸主城、北岸浦口的上游,重点塑造以田园风光衬托下的港口工业城镇景观;以主城、浦口为主体的中游,重点突出以山、水、城、林、洲相融一体的现代化城市景观;下游的北岸以现代化产业城市与田园风光为主,南岸重点体现与绿色山体有序组合的现代化港口景观。
3.5主要规划手法(1)有机组合不同景观要素,形成二至三个景观层次,丰富滨江地区的城市景观。
第一层次为近景,有洲地景观、田园风光、港口景观、大桥景观等组成;第二层次为中景,有城市景观、工业景观、山体景观等构成;第三层次为远景,主要有山体景观如老山、宝华山等构成。
如江北浦口老镇段,近景为港口景观,中景为城市景观,远景为山体景观(老山)。
(2)保护和凸现具有南京地域特色的标志性景点,成为沿江景观的重要视点。
长江南京段标志性景点有:三山矶、燕子矶、幕府山、大桥、二桥、三桥等、河西新城区标志性建筑、狮子山阅江楼、栖霞山等。
根据观景视域保护需要,标志性景点周围应规划设立环境控制区。
(3)创造不同距离、不同感受的观江点和观江环境。
根据人与江的关系,形成亲水、近水、远水若干观江点。
在长江南京段,可以作为亲水观江点的有:三山矶、江心洲、八卦洲、燕子矶等;作为近水观江点的有:河西滨江、下关滨江、幕燕滨江、浦口滨江等;作为远水观江点的有:电视塔、狮子山、栖霞山、幕府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