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9年复旦大学856经济学综合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09年复旦大学856经济学综合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09年复旦大学856经济学综合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1.斯托尔伯-萨缪尔森定理答:斯托尔伯-萨缪尔森(S-S)定理指:在某些情况下,一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也能使其实际收入趋于增加。

斯托尔伯-萨缪尔森定理的基本思想是:关税将增加在受到保护的商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要素的收入。

如果关税保护的是劳动密集的商品,那么劳动要素的收入将趋于增加。

此定理的假设条件如下:①生产技术可以由要素可替代的规模收益不变的生产函数来表示;②两种商品与两种要素的数量固定;③产品与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④调整是瞬时的,在两种商品的生产部门中,劳动与资本总是得到相同的收益,即等于各自的边际产品的收益。

斯托尔伯-萨缪尔森定理表明,在典型的发展中国家里,非熟练劳动必定是最为充裕的生产要素。

因此这类国家若对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制造业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其后果是降低这类国家中劳动要素的实际收入。

然而,应该注意的是,这个定理是建立在要素自由流动的假设上的。

如果这个假设得不到满足,那么结果就会截然不同。

2.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答: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简称M-F模型,被描述为“研究开放经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主导政策范式”,是IS-LM模型在开放经济中的形式,同样假定物价水平是固定的,并说明是什么因素引起总产出的短期波动。

该模型扩展了开放经济条件下不同政策效应的分析,说明了资本是否自由流动以及不同的汇率制度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3.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答: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其具体表现是:①资本主义社会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②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无限增长趋势和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③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在资本主义社会,一方面,个人的生产资料变成了由许多人共同使用的社会化的生产资料;另一方面,生产资料和产品却由资本家私人占有。

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扩大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社会化程度;而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之资本属性的必然性,却像幽灵一样横在这些资料和工人之间,阻碍着生产的物的杠杆和人的杠杆的结合,不允许生产资料正常地发挥作用,不允许工人合乎人性地劳动和生活。

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就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根源。

二、简答题1.什么是土地价格?决定土地价格的因素有哪些?答:(1)土地价格的含义土地价格是地租收入的资本化,或者称为资本化的地租收入,即一定面积和丰度的土地的价格相当于一笔货币资本:把这笔货币资本存入银行所获得的利息等于这块土地出租所得的地租。

(2)决定土地价格的影响因素土地价格的计算公式是: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

也就是说,土地价格不外是转化为一定量货币资本的地租,是地租的资本化。

决定土地价格的因素有两个:地租和利息。

土地价格与地租成正比,与银行存款利息成反比。

现实生活中,影响地价的因素还有土地供求状况、国家政策等。

地租、利息、供求状况、国家政策等因素相互交叉,共同影响着土地价格的变化。

①地租增加,则土地价格也会跟着一定比例的上涨,因为,如果土地价格不跟着涨的话,那么土地出卖者就不会出卖自己的土地,而会把土地用来出租,以获得更高的利益;相反,地租下降,则土地价格也会跟着下降,因为,如果土地价格没有跟着下降的话,那么土地购买者就不会购买土地,而会将购买土地的钱存入银行,以获得更多的利益。

②利息下降的话,土地价格就会上涨,因为,如果土地价格不上涨的话,土地购买者就会争相购买土地,以获得更高的利益,从而使土地求大于供,土地价格会上涨。

③国家政策也影响土地价格,比如国家宣布将某地作为未来几年的重点建设区域,那么受此信息的影响,当地土地价格就会上涨。

现实中,土地价格有上涨的趋势。

因为:其一,由于人们对租用土地的需求的增大,地租不断上涨;其二,利息率不断下降。

2.什么是效率工资?为什么工人比厂家更清楚自己的生产效率情况时,实行效率工资对厂家有利?答:(1)效率工资是指企业付给员工的高于市场出清水平的工资,这样的工资能够起到有效激励专业人员的作用,可以提高生产率与企业经营绩效,因此,这样的高工资就是效率工资,也就是在这样的工资水平支付下,劳动力成本的相对收益是最高的。

简单地说,效率工资,就是企业或其他组织支付给员工的比市场平均水平高得多的工资促使员工努力工作的一种激励与薪酬制度。

(2)效率工资的经济假设:通过高水平的效率工资来吸引高素质人才,如要高素质人才接受该效率工资,就必须使其得到效率工资的效用大于其他能得到的保留效用(机会成本),即满足参与约束条件;同时,企业要使高素质人才有积极性选择企业希望他选择的行动,即促使高素质人才努力工作获得高产出,就必须使高素质人才在选择企业所希望的行动(努力工作)时得到的期望效用不小于选择其他行动(如偷懒、兼职等)所得到的期望效用,即满足激励相容约束条件;另外,由于会出现高素质人才在某个企业表现不佳,而换到另一个企业的情况,但其声誉会受到损害,如果企业与高素质人才之间是进行无限次重复博弈,并采取“冷酷战略”,那么被解雇者会因声誉受损而付出代价,使其找新工作的难度和成本大大提高。

努力工作获取高水平效率工资,是高素质人才的最优选择;企业一旦发现其不努力工作(如偷懒、兼职等)行为,则严惩偷懒者(解雇),是企业的最优选择。

所以,企业与高素质人才之间建立的互惠关系,是效率工资起作用的基本前提假设。

(3)效率工资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更加有效。

高素质人才本身的能力素质及工作努力程度如何,只有处于信息强势的本人才最清楚,而处于信息劣势的企业却不完全清楚,所以双方存在非对称信息。

那么,企业能够控制的是通过传递工资高低的信号来甄别人才素质的高低和工作努力程度:如果企业选择低工资水平,就会出现能力素质低的人员前来滥竽充数,可能形成“混同均衡”,不易区分人才的良莠;如果企业选择高水平工资(效率工资),就能把那些高素质的人才吸引过来努力工作,而那些素质低的人因不具备应有的素质以及承受不了工作压力,即使给他再高的工资,他也不会选择高水平的效率工资。

所以,高水平的效率工资必须选择足够高到导致一种“分离均衡”的出现,使高素质的人才和低素质的人的选择行为不一样;同时,高素质人才也会通过有关素质高信号(如高学历、高职称和以往的工作经验与成绩等),来向企业传递高素质的信号。

当然,效率工资的确定具有一定主观性,它取决于企业和人才双方的认同感、所拥有的良好信誉和名声以及效率工资的实际效用。

综上,当工人比厂家更清楚自己的生产效率情况时,实行效率工资是对厂家有利的。

3.上海一家电力公司开始实行晚上用电0.3元每度,比白天便宜。

问电力公司这种做法是价格歧视吗?是哪种价格歧视?这样做可以增大消费者福利和厂商的效益吗,为什么?答:(1)电力公司这种做法是价格歧视。

理由是:在中国,电力公司是垄断行业;同时,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对于同样的产品收取不同的价格。

结合以上这两点可知电力公司这种做法是价格歧视。

(2)价格歧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价格歧视。

其中,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本题中,从市场的地理纬度来看,都是在上海电力市场这一市场内,但是从时间维度来看,则分为白天和晚上两个市场,而对于这两个不同的市场,电力公司收取了不同的价格,因此电力公司这种做法属于三级价格歧视。

(3)根据垄断厂商的行为理论,实行价格歧视肯定是能够增大厂商的效益的。

与纯粹的垄断厂商理论分析不同的是,本题中这种价格歧视可以增大消费者福利。

分析如下:在现实世界中,市场供给往往是有限制的,比如电力公司不可能在同一时间供应出所有需求量的电力来,如果所有的消费者同时使用电力,就会导致电压不足等问题。

这样通过实施价格歧视,把一部分消费者隔离出不同的消费时段,而使那些在特定时段真正对电力有极度需求的消费者能用上满意的电,而在不同的时间又能让另一部分消费者用上他们认为满意的电,从整体上改善了消费者的福利,还能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

三、论述题1.2008年国际金融风暴暴露了当今国际货币体系的什么缺陷?答:(1)国际货币体系就是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的需要,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的总称。

它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各国货币比价即汇率的确定、各国货币的兑换性和对国际支付所采取的措施、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和黄金外汇的流动与转移是否自由等。

(2)当今现行货币体系是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不断演化的产物,学术界也称之为牙买加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步入漫漫长途。

1976年IMF通过《牙买加协定》,确认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浮动汇率制的合法性,继续维持全球多边自由支付原则。

虽然美元的国际本位和国际储备货币地位遭到削弱,但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领导地位和国际储备货币职能仍得以延续,IMF原组织机构和职能也得以续存。

但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五个基本内容所决定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准则与规范却支离破碎。

因此,现存国际货币体系被人们戏称为“无体系的体系”,规则弱化导致重重矛盾。

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引发金融市场全球化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加强时,该体系所固有的诸多矛盾日益凸现。

(3)2008年金融危机又被成为次贷危机,是指由美国次级房屋信贷行业违约剧增、信用紧缩问题而引发的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震荡、恐慌和危机。

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贷款。

次贷危机导致利息上升,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的危机。

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始在2006年转差,美国利率多次加息,令次级房屋信贷的拖欠以及坏账增加,次级房屋信贷产品的价格大跌,直接导致欧美以及澳洲不少金融机构都出现财政危机,甚至面临破产,牵动全球信贷出现收缩,造成连串的骨牌效应,导致全球股市大跌,最终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

(4)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的事实说明,尽管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利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