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师队伍管理,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教职工享有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权利,应当履行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义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
第三条区教育局与各学校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维护教职工的人格尊严。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区公办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在编在职教师、职工的管理。
第五条学校临聘人员由学校按相关法律法规及合同、协议进行管理。
第二章教师聘任第六条坚持教师资格制度,教师一律实行聘任制。
第七条参聘的教师必须具备国家规定的教师任职资格,且具备以下条件:(一) 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二)具备相应的学历:高中本科以上,初中专科(新任教师须达本科)以上,小学(含幼儿园)中专(新任教师须达专科)以上;(三)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四)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第八条聘任的教师必须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要求,遵守常德市教育局颁发的“十七不准”(常教字[1996]3号),为人师表;(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差异,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五)自觉抵制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六)加强师德修养,禁止喝酒后进课堂、带手机进教室、在教室里吸烟;禁止家教家养,在教师评优、评先、评奖及评选学科带头人时实行“一票否决”。
(七)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工作水平。
第九条聘任教师应经过下列程序:(一)做好“三定”工作。
定人员编制:区教育局会同区编办根据编制法规每学年度下达一次编制计划,做到在编内限额聘任上岗。
定拟聘岗位:确定教师岗位、职员岗位、教学辅助人员岗位、工勤人员岗位。
实行岗位分类,专兼结合。
坚持因事设岗,杜绝因人设岗。
定岗位职责:明确每个工作岗位的具体任务与要求。
(二)公布经职代会讨论通过、学校党政组织研究决定的“教师聘任工作方案”。
(三)由校长主持,党组织、职代会监督“教师聘任工作方案”的实施。
第十条教师聘任的期限、范围:(一)期限:教师聘任一般每学年度进行一次。
新任教师由区招聘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新任教师聘期一般为三至五年,可在法定工作年龄内续聘(见习期一年内原则上不落聘)。
(二)范围:在职教师一般就地应聘;城区选聘教师,在区教育局指导下实行公开选聘;各单位紧缺的学科教师,在区教育局指导下在全区教师或确定录用的大中专毕业生中调节选聘;区级、片级学科带头人的评选与聘用每三年一届。
由学校推荐,区教育局组织评选、聘用。
第十一条解聘、辞聘、拒聘、落聘与内退。
解聘:教师在聘任期限内因某些原因不适宜担任所聘工作,由校长提议、职代会讨论通过中途解除聘约,称为解聘。
解聘应提前一个月通知被解聘者。
被解聘者有权向聘任单位的管理监督机构提出咨询或申诉。
解聘后未作调聘的作落聘对待。
辞聘:教师受聘后中途提出解除聘任协议,称为辞聘。
辞聘者应提前一个月将辞聘申请交学校校长。
辞聘须有正当理由,辞聘者须经双方协商获准后方可离岗,如无正当理由且不听劝告擅自离岗者视为拒聘。
拒聘:教师不接受或不参与校方的聘任称为拒聘。
拒聘者按自动离职处理。
落聘:应聘者未被聘任的称为落聘。
落聘待岗人员按常鼎教发[2003]48号文件有关规定处理。
内退:在超编单位,男满58岁,女满53岁的教师可申请办理内退。
办理程序是本人提出申请,经所在单位同意后,报区教育局审批,并报人事、编制、财政部门备案。
禁止在职教师外出自谋职业。
原经区人事局、教育局同意外出自谋职业人员,在约定期限到期后,按自动离职处理。
第十二条区教育局负责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审定、聘任的监督、仲裁工作;负责办理教师流动的具体手续。
在聘任过程中,涉及与劳动、人事部门相关的问题,由区教育局会同劳动、人事部门协调处理。
各单位必须及时、真实地向区教育局呈报“第十一条”中五类人员的相关材料。
各类人员的工资由区教育局人事股、劳资办负责审定,报相关部门审批,计财股负责监督实施。
第三章考核第十三条受聘的教职工必须参加年度考核或任期考核。
受聘教职工必须参加区教育局组织的业务文化知识考试。
考试每三年一轮,其成绩作为教职工当年年度考核的内容之一,并作为年度聘任的重要依据。
考试不合格者,周期内不得申报高一级职称。
第十四条教师考核工作由校长负责,各单位考核小组具体实施,区教育局进行指导、监督。
第十五条教师年度考核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考核办法进行。
由各单位制订目标管理考核细则,主要考核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重点考核师德、教书育人、教育科研实绩。
新任教师任期考核根据聘任岗位的要求进行。
第十六条教师考核一般分为个人述职、民主测评、组织考核、综合分析四个程序。
考核结论分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优秀率一般控制在10%以内。
(一)教职工年度考核被评定为不合格的,次年的工作性津贴按60%发放。
(二)教职工因违法违纪立案调查期间,按有关规定年度考核不评定等次的,暂时停发工作性津贴,待组织做出结论后按相关规定处理。
第十七条教师考核结果进入业务档案,并作为续聘、晋级、奖惩的重要依据。
第四章学习与培训第十八条教师必须接受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
教师培训分为非学历教育培训和学历教育培训两种。
(一)非学历教育培训包括新任教师培训、岗位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
新任教师在试用期内须接受为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需要而进行的培训,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120学时。
岗位培训指聘任的教师为适应岗位需要而必须接受的专业知识、计算机应用技能、普通话等方面的培训。
培训时间一般为每五年不少于240学时。
骨干教师培训指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由国家、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进行的更高要求、更高标准的培训。
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由学校推荐,参与教学比武,接受统一培训或经考核合格后,可确定为后备干部。
非后备干部对象不得提拔从事学校管理工作。
(二)学历教育培训包括合格学历培训和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
第十九条教师培训由区教育局人事股负责,有关单位具体落实。
第二十条教师培训采用业余进修、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办法,以业余进修和分散培训为主。
时间一般在暑假进行。
在职教师脱产进修须经教育局批准并办理相关手续。
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读书学习(教育局指定的书目必读)、开展教学研究、撰写教学论文及其他文章。
第二十一条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培训档案。
教师参加培训的情况作为教师聘任、考核、晋级、晋职、奖惩的依据之一。
第五章待遇第二十二条受聘的教师的政治待遇:(一)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权利;(二)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四)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
第二十三条受聘教师的经济待遇:(一)按时获取工资报酬,工资水平不低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的水平;(二)享受国家及地方所规定的其它福利待遇;(三)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享受国家规定的政府特殊津贴。
(四)实行工资(基本工资)法定与议定(津贴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奖优罚劣。
在法律法规和本办法所明确的范围内,学校可调节工作性津贴的一定比例作为浮动工资,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发放办法。
第二十四条落聘、内退教师的待遇:(一)鼓励落聘教师离职进修,鼓励落聘教师改职重新就业;(二)内退教师不享受工作性津贴,政府扣减的由个人承担的费用,与在岗人员同等对待,待达到退休年龄后,再办理正常退休手续;(三)因病不能正常坚持工作的教师,持指定医院证明,经组织批准,可请病假。
病假待遇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四)国有民办的个人领办学校中,因某些原因区教育局未作安排的落聘教师,暂发本人基本工资(岗位〔职务〕工资、薪级工资、提高的10%部分)的70%。
(五)所有落聘人员应承担“三金”费用中由个人负担的费用;(六)拒聘的教师,劝其本人辞职,本人不辞职的限六个月内调出,调出之前发给市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费。
辞聘、拒聘人员超过六个月未调出的,作自动离职处理,在相关媒体公告,人事关系移交区人才交流中心;(七)未经教育局批准外出的教师,即人事关系在区教育局而本人没有在应受聘的单位上岗的人员(包括以前经基层单位批准以勤工俭学等名义外出的人员),自外出之日起停发一切经济待遇,书面通知其本人在规定时间内返回岗位,逾期不返回所在单位应聘上岗或到教育局办理有关手续者,人事关系移交人才交流中心,作自动离职处理。
第二十五条民办学校经区教育局批准受聘的国家公办在职教师,其经济待遇由民办学校与受聘者协商,签订协议予以保障,待遇应不低于同类公办学校水平。
第六章奖惩第二十六条聘任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教学改革、学校建设、社会服务、勤工俭学等方面成绩优异的,由所在单位报请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规定》、《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表彰、奖励。
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由有关单位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适时给予奖励。
第二十七条奖励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物质奖励包括奖品、奖金、发给特殊津贴等。
精神奖励包括授予各种荣誉称号。
第二十八条社会组织团体和公民个人对教师进行奖励的,应征求区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见。
第二十九条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单位、区教育局给予经济处罚、行政处分直至解聘:(一)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四)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其他有关文件精神的;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有第(二)、第(三)款所列情形,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假期第三十条一般假期规定:(一)探亲假:符合有关探亲规定的教职工,应向本单位报告,经单位确认。
探望配偶或父母均应在寒暑假期间进行,不另给假。
探望配偶的每年可在单位报销往返路费一次。
探望父母的,未婚者每年可报销往返路费一次;已婚者4年一次,往返路费在本人月标准工资30%以内的自理,超过部分由所在单位负担。
(二)婚假:符合国家法定结婚年龄的学校教职工,履行法定结婚手续的,经本人提出申请,单位批准,可享受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