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区位与行业选择

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区位与行业选择

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区位与行业选择段秀芳2012-02-17 13:16:23 来源:《国际经贸探索》2010年第5期(1.中央财经大学北京 100081 2.新疆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2)摘要:文章在阐述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现状的基础上,探索性提出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的总体思路和目标、目标模式和方式;并根据各国投资环境、市场潜力和产业政策等对投资区位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中亚国家鼓励外资重点领域、我国竞争优势、“走出去”战略以及国家产业发展指导思想提出了产业选择。

关键词:中亚;直接投资;区位;行业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0594(2010)05-0037-06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09XJA790016)作者简介:段秀芳(1963-),女,河南洛阳人,新疆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新疆)和中亚俄罗斯经贸问题、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中国自1992年与中亚五国建交以来,双方政府间签订了一系列经贸协定,如《经济贸易协定》、《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等。

这些协定为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和相互投资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与中亚国家双方经贸合作环境的迅速改善,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贸易与投资便利化的深入发展,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深入推动,中国对中亚国家的直接投资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一、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现状(一)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流量分析从投资流量的分布来看,表1显示,2003~2007年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高度集中在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一国占72.44%,位居第一(2007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报显示,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全球分布中,2007年哈萨克斯坦位居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第12位);塔吉克斯坦在2007年超高速增长的影响下由上年的第三位(占6.04%)跃升至第二位,占13.71%;而吉尔吉斯斯坦则由上年的第二位(占23.29%)下降至2007年的第三位,占10.90%;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则微不足道,仅分别占2.74%和0.21%。

可见,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在流量分布上各国差异很大。

从中国对中亚各国直接投资增长及其稳定性来看,中国对吉尔吉斯斯坦直接投资的稳定性最好,除2007年外,其它年份都呈现快速稳定增长势头,2003~2006年中国对吉直接投资流量每年递增两倍以上。

对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投资2005年以来都呈现出持续稳定的超高速增长。

而中国对主体投资国哈萨克斯坦的投资则呈现出明显的起伏波动性特征,也由此决定了中国对中亚五国的投资总体上也表现为波动性特征。

表1 2003-2007年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流量情况表(单位:万美元)资料来源:2007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报,,2009.2.27。

注:2003-2006年末数据为中国对中亚国家非金融类对外投资流量数据。

(二)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存量分析从中国对中亚各国直接投资存量发展趋势来看,表2显示,2003年以来,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存量除2006年增幅较小外,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尤其是2005年增幅最大,是2004年同期的4.65倍。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直接投资存量超高速增长所致,两国分别是2004年的9.90倍和2.34倍,对乌兹别克斯坦的投资存量虽然也达到上年的2.83倍,但由于基数很小,对总量影响不大。

2007年中国对中亚国家的直接投资存量在哈萨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两国(分别是2006年的2.21倍和3.21倍)的带动下,再次呈现超高速增长(是2006年的1.97倍)。

但是,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对中亚国家的直接投资挑战和机遇并存,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使2008和2009年的情况难以预料。

表 2:2003~2007 年末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存量情况表(单位:万美元)资料来源:2007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报,,2009.2.27。

注:2003-2006年末数据为中国对中亚国家非金融类对外投资流量数据。

从中国对中亚各国直接投资存量比重来看,2007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报显示,2007年末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直接投资存量达到6.1亿美元,位居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第17位,在中亚五国总量中约占70%,遥居第一;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分列第二和第三位,分别占15.86%和11.24%;而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两国占比不足4%。

可见,中国对中亚各国直接投资高度集中在哈萨克斯坦一国。

这种地区上的不平衡是由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开放程度、经贸投资政策、市场潜力、资源禀赋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三)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领域哈萨克斯坦是中国在中亚国家中投资最多的国家,大部分在能源领域。

主要投资于石油勘探开发、加油站网络、农副产品加工、皮革加工、电信、餐饮服务、贸易等领域。

当前中哈经济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双边经贸合作潜力巨大,双方在能源、铁路、电信、矿产资源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相互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规模日益扩大,两国合作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

中哈原油管道一期工程“阿塔苏—阿拉山口”段2005年12月建成投产,二期工程“肯基亚克—库姆科尔”段2009年10月投入运营,中哈天然气管道项目也即将在2009年年底完工。

2008年10月,中哈双方达成中国向哈萨克斯坦提供100亿美元信贷支持的协议,正在落实之中。

目前,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将于2010年实现封关运营),巴甫洛达尔电解铝厂, 铁路、铀矿开发、马伊纳克水电站等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紧实施,双方投资领域合作也不断深化,将为双边经贸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乌兹别克是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点国别。

近年来,中乌两国经贸关系发展势头良好,我对乌投资主要从事食品加工、丝绸生产、餐饮、贸易等。

我企业在乌已实施完毕的项目总金额近1亿美元,正在执行的项目总金额近4亿美元,在商谈中的项目总金额超过10亿美元,主要涉及油田勘探开发、石油机械供应、水电站建设、机电产品供应、化工厂建设、通讯设施建设、农业灌溉、土壤改良、市政工程建设及改造等(须同凯,2007)。

具有重大意义的中乌天然气管道项目正在顺利实施。

中国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投资主要涉及轻工、农产品和食品加工、农业种植、养殖、矿产资源开发和冶炼、承包工程、通信服务、运输、房地产开发、餐饮服务等多个领域和行业。

但多数项目规模较小,目前单个项目中方投资额超过百万美元的企业约有10余家,国内投资主体多为民营企业。

目前,一系列大型合作项目顺利实施或在积极探讨之中,如中吉乌公路吉境内段修复、阿莱盆地石油勘探开采、在吉铁矿、锡矿、金矿勘探开采项目等。

中国对塔吉克斯坦的投资主要涉及电信、轻纺、农业等领域。

近年来,中塔经济技术合作逐步深化,双方在输变电线建设、道路交通、电信等领域的合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一系列大型合作项目已经完工或启动实施(须同凯,2007)。

利用中国向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提供的9亿美元优惠出口买方信贷实施的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于2008年6月25日竣工,杜尚别—恰奈克公路项目即将竣工。

500千伏南北输电线路项目于2009年11月提前1年竣工。

利用中国对塔援助使得沙尔—沙尔隧道项目2009年8月30日胜利竣工。

我企业承建的塔—吉边境公路修复一期项目、开发阿尔登—托普坎铅锌矿项目、塔中公路一期项目、热电站项目等进展顺利。

塔通信系统现代化改造、水电开发项目也在积极探讨和运作之中。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最早进入塔吉克斯坦的电信类企业之一,目前,在塔业务公司本地员工已超过80%,已与当地的主要运营商形成了战略伙伴关系。

华为与塔最大的移动运营商合作建设3G设备和3G网络,使塔成为在独联体地区最早提供3G业务的国家。

中国对土库曼斯坦的投资主要在能源、资源开发,通信、化工、铁路、丝绸等领域的合作取得成效。

一系列大型合作项目顺利实施或在积极探讨之中。

据土方统计,截至2008年8月1日,我在土库曼斯坦注册的中资企业数量已达30家,其中具有法人资格的11家;中方参与的在建合作项目49个,合同总金额12.849亿美元和14.783亿元人民币(约2.1亿美元),向土提供各类贷款和援助3.6亿元人民币,主要涉及油气、化工、交通、电信、纺织、建筑、农业等领域。

综上可见,中国对中亚国家在投资领域上具有相似性,主要涉及石油天然气开采、交通、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钻井机设备维修、汽车组装、食品加工、农业养殖等诸多领域。

一系列大型合作项目顺利实施或在积极探讨之中。

为进一步发展与中亚五国友好合作关系、促进各国经济发展,中国政府还向中亚国家提供了大量经济援助,并在上合组织框架下提供优惠贷款,进一步带动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的发展。

2006年6月,中国承诺向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提供的优惠出口买方信贷9亿美元全部签署了用贷协议。

2009年6月,胡锦涛主席在参加叶卡捷琳堡上合峰会时表示,中国将向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提供100亿美元的信贷支持,将进一步促进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大型经济技术合作项目的实施。

(四)中国对中亚国家投资方式中国对中亚各国在投资方式上差异较大。

我国对哈萨克斯坦的投资主要以直接投资为主。

对乌兹别克斯坦的投资主要以我国对乌提供的政府贷款为主,直接投资规模较小,这与乌兹别克斯坦吸引外资的结构是一致的。

我国对吉尔吉斯斯坦的投资主要是直接投资和无偿援助,仅2001年以来,我国政府就向吉提供了总计2亿元人民币各种形式的无偿经济援助(不包括向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提供的优惠买方信贷),中国对塔吉克斯坦的投资以提供援助为主。

自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中国向塔提供援助共计4.045亿元人民币(不包括向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提供的优惠买方信贷),绝大部分表现为不附带任何条件的无偿援助,只有一小部分是无息贷款,用于提供人道援助、发展农业技术、修筑隧道及官员、技术人员培训等项目。

投资方式上的差异主要是由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体制上的差异所导致的。

(五)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潜力分析1.中亚国家投资环境大大改善。

中亚国家独立17年来,在积极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实行积极的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投资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外商投资领域不断拓宽,加之近十年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发能源资源、发挥竞争优势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

2.中亚国家吸引外资增长迅速。

以哈萨克斯坦为例,2008年尽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哈萨克斯坦吸引外资仍然实现了7.3%的增长,使2006~2008年近三年吸引外资就达到488.9亿美元,年均增长44.1%,占16年哈吸引外资总额的54.5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