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工程复习题

交通工程复习题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2013级2015-2016学年第2学期《交通工程学II》复习参考题目一、名词解释1.交通工程学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技术科学.其目的是探讨如何使交通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其研究内容只要是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运营管理,研究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2.(汽车)最高车速指在无风条件下,在水平、良好的沥青或水泥路面上,汽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3.路网密度路网密度是衡量道路设施数量的一个基本指标。

一个区域的路网密度等于该区域内道路总长与该区域的总面积之比。

4.视野两眼注视某一目标,注视点两侧可以看到的范围叫做视野。

5.动视力动视力是汽车运动过程中驾驶员的视力。

6.交通量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7.交通量的时空分布特性交通量随时间和空间位置的不同而变化,这种随时间和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特性称为时空分布特性。

8. AADT年平均交通量(AADT ):一年内观测的交通量总和除以总天数365,所得的平均值即为年平均交通量。

9. MADT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 ):一月内观测的交通量总和除以一月的总天数,所得的平均值即为月平均日交通量10. WADT周平均日交通量(WADT ):同理.11. 高峰小时系数高峰小时系数就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髙峰小时的 交通量之比。

例如,当t = 15min 时,4*m in 15PHF 15交通量高峰小时中高峰高峰小时交通量 12. 交通量的构成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

13. 交通流特性交通流运行状况的定性、定量的特征叫做交通流的特性14. 交通流基本参数\交通量、行车速度I 、车流密度是表征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基本参数。

15. 交通量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16.设计小时交通量指的是根据交通量预测所选定的作为道路设计依据的小时交通量17.地点车速车辆通过某一地点时的瞬时车速18.行驶车速从行驶某一区间所需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19.行程车速行程车速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20.时间平均车速在单位时间内测得通过道路某断面各车辆的地点车速,这些地点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即为该断面的时间平均车速21.车流密度交通密度是指一条车道上车辆的密集程度,即在某一瞬时内单位长度一条车道上的车辆数,又称车流密度。

22.车头间距在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相邻两辆车的车头之间的距离称为车头间距(或间隔)23.车头时距h)。

如果用时间表示车头路段中所有车头间距的平均值称为平均车头间距(s之间的间隔,则称为车头时距或时间车头间隔24.临界密度指在最佳速度为Vm时,流量达到最大流量是的交通密度,又称为最佳密度。

25.阻塞密度指在车速为零,流量为零是的交通密度。

26.交通量换算将总交通量中各类车辆交通量换算成标准车型交通量之和27.空间占有率与时间占有率空间占有率:在某一瞬间,单位长度的车道上,汽车投影面积的总和占总道路面积的百分率。

在一瞬间测得已知路段上所有车辆占用的长度占路段长度的百分比,时间占有率:在单位测定的时间内,车辆通过某一断面的累计时间占测定时间的百分率28.延误实际旅行时间与驾驶员期望的旅行时间的差值,延误是指由于交通摩阻与交通管制引起的行驶时间损失29.束流束流指组织过街行人从指定的人行横道通过道路,从而保证行人安全,减少行人对交通的干扰范围。

30.分离指将过街行人交通与汽车交通立体分离。

即修筑行人过街天桥或行人过街地下通道的方法。

31.排队论又称随机服务系统理论,是研究系统由于随机因素的干扰而出现排队现象规律性的一门学科。

32.非自由行驶状态在道路上,当交通流的密度很大时,车辆间距较小,车队中任一辆车的车速都受前车速度的制约.驾驶员只能按前车提供的信息采用相应的车速,我们称这种状态为非自由运行状态。

33.车流流动理论理论运用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模拟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建立车流的连续性方程。

把车流密度的疏密变化比拟成水波的起伏而抽象为车流波。

当车流因道路或交通状况的改变而引起密度的改变时,在车流中产生车流波的传播。

通过分析车流波的传播速度,以寻求车流流量和密度、速度之间的关系湄此,该理论又可称为车流波动理论。

34.车流波动车流在即将进入瓶颈段时会产生一个方向相反的波,就像声波碰到障碍物的反射,或者管道内的水流突然受阻时的后涌那样。

这个波导致在瓶颈段之前的路段车流出现紊流现象35.道路通行能力又称道路容量,指道路的某一断面在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36.服务水平是衡量交通流运行条件以及驾驶员和乘客所感受的服务质量的一项指标。

37.基本路段高速公路基本路段是指主线上不受匝道附近车辆汇合、分离以及交织运行影响的路段部分38.基本通行能力是指公路组成部分在理想的道路、交通、控制和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的均匀段上或一横断面上,不论服务水平如何,lh所能通过标准车辆的最大辆数;39.实际通行能力是指一已知公路的一组成部分在实际或预测的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对上述诸条件有代表性的均勻段上或一横断面上,不论服务水平如何,lh所能通过的车辆(在混合交通公路上为标准汽车)的最大辆数;40.规划通行能力是指一设计中的公路的一组成部分在预测的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对上述诸条件有代表性的均勻段上或一横断面上,在所选用的设计服务水平下,lh所能通过的车辆(在混合交通公路上为标准汽车)的最大辆数。

41.交织两个或更多交通流沿公路相当长路段运行的总方向相同且在没有交通控制设施的情况下,相交而过的运行称交织运行42.匝道匝道,又称引道,是工程学上的术语,通常是指一小段提供车辆进出主干线高速公路、高架道路、桥梁及行车隧道等)与邻近的辅路,或其他主干线的陆桥/斜道/引线连接道。

43.Wardrop均衡原理所有使用路径的旅行时间最短,并且相等,所有没有使用路径道路的旅行时间高于最短路径旅行时间。

使得路网上所有路段的旅行时间最小的流量分布格局,称为第二均衡原理。

44.交通规划指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未来交通需求、交通方式与土地开发的关系,确定交通系统的建设目标以及实现目标应该采取的方针政策。

45.交通事故由于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46.交通事故现场勘查对交通事故现场的情况(当事人、车辆、道路和交通条件)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时间、空间、心理和后果的调查,把这些调查完整地、准确地记录下来的工作称为现场勘查。

47.交通安全评价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是指以一个地区或一条道路为研究范围对象,通过收集资料、事故调查、现场测量等手段获得与研究对象范围内相关的信息,通过事故指标、隐患指标及风险指标等,应用合适的评价方法对研究范围进行安全程度的评价。

48.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所谓交通安全管理就是通过对道路交通事故的研究,发现其规律,通过交通立法,制定交通安全管理规划规章制度,从而实施交通过程控制,以预防事故发生,减少死伤人数和财产损失,使人人都感到安全的目标管理。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是基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一个专业规划,49.交通法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是指国家各级立法机构和地方政府职能部门颁发实施的,旨在加强道路交通管理、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促进交通事业发展的一系列行政法规的总称50.停车供应停车供应指一定的停车区域内、路外停车场可能提供的最大停放车位数(或面积)51.停车密度停车密度是停车负荷的基本度量单位,它可以作两种定义:一是停放吸引量(存放量)大小随时间段变化的程度,一般高峰时段停车存放密度最高:另一定义指空间分布而言,表示在不同吸引点(场)停车吸引量的大小程度。

52.停放车辆指数停放车辆指数是指某一时段内实际停放车辆数量或停放吸引量与停车设施容量之比,它反映停车场的拥挤程度53.停放周转率停放周转率是指表示一定时间段内(一日,一个小时或几个小时等)每个停车车位停放车辆次数(即实际累计停车次数n)与停车设施泊位容量C的比值。

停放周转率越高,泊位利用率也就越高。

54.P+R停车换乘系统家安在郊区,开自驾车上班,车停在城郊结合部的交通枢纽附近,转乘轨道交通到市中心。

“P+R”模式的P指停车,R指换乘。

它促成了公交出行与小汽车交通方式的衔接,是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的有效手段之一55. ATMS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TMS( Advanced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 ATMS用于监测控制和管理公路交通,在道路、车辆和驾驶员之间提供通信联系。

它依靠先进的交通监测技术和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获得有关交通状况的信息,并进行处理,及时地向道路使用者发出诱导信号,从而达到有效管理交通的目的。

二、简答题1.广义交通、狭义交通异同是什么?广义的交通包括:人、物的运输与语言、文字符号、图像等视听信息的传递。

狭义的交通多指人和物在管理空间上的移动,而将语言信息的传递划归邮电通信。

2.交通在经济建设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什么?交通在经济方面的作用主要有:扩大商品市场与原材料的来源,降低生产成本与运输费用,促进工业、企业的发展与区域土地的开放,提升土地价格与城市活力;交通的发展还可实现运输的专业化、便捷化、批量化与运费低廉化;同时也可促成全国或地区范围内人口的合理流动。

3.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是什么?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主要有: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或复合性、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4.交通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主要研究内容是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运营管理5.简述驾驶人的反应操作过程。

驾驶人在驾驶车辆过程中,首先通过自己的感官从外界环境接受信息,产生感觉;然后通过大脑一系列的综合反应产生知觉;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所谓“深度知觉”;最后,驾驶人凭借这种“深度知觉”形成判断,从而指挥操作。

整个过程可抽象为“环境-驾驶人-汽车”这样一个驾驶控制系统。

6.汽车驾驶控制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包括哪些?汽车驾驶控制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是驾驶人的生理、心里素质和反应特性7.醉酒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有哪些?一.醉酒使人的色彩感觉功能降低,视觉受到影响二、醉酒对人的思考和判断能力有影响三、醉酒使人记忆力降低四、醉酒使注意力水平降低五、醉酒使人的情绪变得不稳定六、醉酒使人的触觉感受性降低8.疲劳驾驶的定义与危害。

定义:所谓疲劳驾驶,是指驾驶员在行车中,由于驾驶作业引起的身体上的变化、心理上的疲劳以及客观测定的驾驶机能低落的总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