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软件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性

软件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性

软件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性————————————————————————————————作者:————————————————————————————————日期:ﻩ软件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我国软件产业的政策环境不断改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软件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逐年增强。

软件产业与传统产业结合,渗透到各行各业,促进产业的更新换代,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附加值,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对陕西来说,虽然软件产业有较快发展,但总体规模和总量偏小,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国际竞争力,因此,如何依托现有的国家级软件双基地和集成电路设计基地,依托三所软件工程学院和科研院所,依托众多的IT类(含软件)人力资源,围绕国际大市场和信息化建设,合理配置资源,加快面向行业的整合,推动软件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强做大软件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我们要结合省情,正确认识当前我省软件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尽快做强做大我省软件产业。

一、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推动下,陕西软件产业有了长足发展我省凭借科技资源优势、人才综合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软件产业近几年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国发18号和陕政发65号文件出台了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后,为我省软件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宽松的发展环境,软件企业和软件产品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2004年陕西软件产业预计完成销售收入145亿元,连续多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4年新认定软件企业47家,登记软件产品164项,在累计800多项软件产品中,有近300项软件产品取得著作权证书,是全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产品较多的省份;软件企业群体不断扩大,已发展到近千家;软件从业人员有近4万人。

初步形成了以交大博通、交大捷普、山利科技、未来国际、西部世纪、恩安科技、华海医疗、金叶西工大、协同数码、青松科技等为代表的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软件产业集群。

世界知名企业中已有富士通、英飞凌、力新国际、英特尔等30多家在我省设立研发机构。

交大博通资讯在上海挂牌上市,新生代公司在新加坡上市,海天天线在香港上市,为我省的软件企业融资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子。

1、开发了一批面向行业领域的应用软件陕西软件产品中的应用系统软件有一定的优势,其中环保部门的数据采集和多级管理系统、石油开采行业的井下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系统、电力行业的主机控制和各类辅助设施的控制与管理系统、医院的各类诊断数据图像的传输与管理系统等行业应用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均超过40%以上。

应用系统产品技术涉及通讯、网络、信息安全、CAD/CAM、电子商务等领域;产品应用于国防、公安、金融、证券保险、工商、税务、电信、交通、电力、煤炭、商业、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

代表性的产品有:交大博通资讯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金叶西工大CAD/CAM、三茗安全软件系列、交大捷普防火墙系列和网上审计系统、长天环境监空控系统、恒生电力行业应用软件、新生代石油行业应用软件、华海医疗管理系列软件、通视绿色出版系统、协同智能建筑系统和工作流软件、天泽政府采购电子商务、比特思维房地产交易软件等。

同时,在国家标准和下一代软件技术研发等基础技术上取得了重大成果,为我省软件产业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赢得了先机。

西电捷通无线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研发的无线局域网鉴别与保密基础结构(WAPI),标志着我国在无线局域网安全技术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国际IT界引起巨大轰动。

目前WAPI已作为我国相关无线IP网络的基础性技术标准予以颁布。

2、信息技术带动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长期的发展战略,在我省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骨干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显得尤为重要。

我省的传统产业在全省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改造和升级任务十分繁重。

近年来,包括航天、航空、机械、兵器、轻工在内的诸多行业,结合产业和产品特点,在产品设计、开发和生产过程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了产品设计质量,缩短了新产品的开发周期;同时,广泛采用嵌入式软件技术,提升自身传统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了产品的竞争能力,有效的扩展了产品的市场领域。

嵌入式软件规模高速增长,成为带动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ﻫ3、西安软件产业基地建设不断完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ﻫ我省形成了以西安软件园为核心的产业发展体系。

西安软件园是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出口基地,已具备了一流的软硬件环境,建设了先进的开放式软件综合开发平台,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与各高校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软件园区通过光纤接入国家宽带骨干网;园区设立了投融资、人才服务中心、技术培训中心、产权交易、企业孵化、项目咨询、商务中心等专业服务机构,已经基本形成了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

西安软件产业基地由孵化区、示范区和规模发展区组成。

目前在册的从事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工业控制和信息服务的企业500余家。

基地同时为园区之外的企业提供服务和帮助,体现了聚集软件企业、扩大产业规模、辐射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

ﻫ4、西安集成电路设计基地聚集效应明显ﻫ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西安产业化基地是科技部2000年批准设立的。

自成立以来,聚集效应和带动作用明显,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数量有最初的3家发展到目前的33家,其中有13家外资及合资企业。

英飞凌在园区的成功落户,是一大突破,对吸引国内外其他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有积极的作用。

5、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成绩显著陕西拥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3所国家级软件工程学院,拥有高等院校数量仅次于北京和上海位居第三,有研究生培养单位52个,博士后流动站77个。

3所软件工程学院每年可培养14000名软件及与软件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其中包括2300名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陕西民办院校在校生超过10万。

各院校IT类学科的毕业生,是陕西软件从业人员的很好来源。

经省政府同意,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已在2004年10月出台了《关于加快软件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我省软件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主要措施,为加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软件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这些年来,我省软件产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同经济发达省市相比,甚至与一些内陆省份相比,与我国的巨大市场空间、经济总量相比,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相比,尚存许多不适应。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有影响力的软件产品品牌到目前为止,我省众多软件企业的产品主要以应用软件为主,虽然绝大多数应用软件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但缺乏著名的软件产品品牌,这对我省吸引国内外大的IT企业的投资与合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短期内,如何培育塑造知名品牌,是我们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业共同的责任。

ﻫ2、企业的整体规模偏小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在我省各级政府的扶持下,软件企业群体迅速扩大,企业数量快速增加,从事的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业务几乎涉及到信息化建设的各个行业和领域,但从总体上看,缺乏规模较大的软件企业,2003年度的全国软件企业百强中,陕西没有一家企业入围。

如何通过政策引导、扶持、整合等手段,形成带动我省软件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骨干企业,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3、资金匮乏制约软件企业的发展ﻫ软件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决定了软件企业固定资产较少,在利用国家产业政策申请专项时,申请银行贷款成为问题,影响了企业的再发展。

由于政府的资金资助也比较有限,推动软件产业发展一方面要通过政府的资金引导,另一方面也要鼓励企业利用各种融资渠道,解决发展中所需的资金问题。

ﻫ4、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有待加强ﻫ在我省,软件开发的基础平台和应用工具主要来自国外大的软件公司,需要不断的跟踪其技术发展,进行同步升级;外包业务仅从基础的数据处理、编码开始,已跟不上外包市场的需要,也必须向设计、开发、测试、服务等流程外包发展,这就需要不断的了解需求;系统集成的应用软件系统主要用于国民经济的各行业,也需要深入了解行业的需求和业务流程。

软件企业的经营活动,急需搭建信息交流与合作的服务平台,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三、我省软件产业“十一五”的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1、发展思路ﻫ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围绕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革命为核心,依托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出口基地和集成电路设计基地,面向市场应用,有选择地重点研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性软件、基础软件和行业应用软件、嵌入式系统和为改造传统产业配套的工业自动化软件系统;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支持软件企业上市,实施大公司战略,培育名牌软件产品;努力拓展软件产品出口市场和信息服务;加强各类软件人才的培养,保障软件产业所需的人力资源;着力改善市场环境,监督相关软件产业政策的全面落实。

在“十一五”末,初步形成国际化的区域软件产业体系,把“西安软件”培育成国际性的区域品牌。

2、发展目标(1)、2010年我省软件产业在“十五”的基础上翻一番,总规模达到400亿元,出口2亿美元。

从业人员近10万人。

(2)、西安软件园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基本完善,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软件产业集群基地。

ﻫ(3)、初步建成全国较大的集成电路设计基地。

(4)、形成陕西IT人才教育体系。

ﻫ3、发展重点(1)、面向信息化建设的应用系统ﻫ重点发展面向加工制造业、石油、铁路、交通、金融、医疗、通讯、农业、环境、旅游、教育、娱乐等重点行业的12大应用软件和应用系统。

主要包括面向加工制造业信息化需求的集成化CAPP业务过程管理、工作流管理等中间件,柔性企业ERP与CRM、产品数据管理PDM、进销存管理以及仓储管理、物资采购、企业资产维护管理等应用软件;石油勘探数据处理软件;集成化交通工程设计与管理软件;金融综合业务与银行网上业务管理软件;医学图像存档、医药销售分析与多媒体网络化医院信息管理软件;拨号管理、网络计费与移动IP管理等通讯服务软件;系列农业信息化软件;水土保持监测、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等环境检测软件;旅游多媒体信息管理与客运线路 (GIS)地理信息管理软件;网络多媒体教育、游戏和数字娱乐等应用软件。

ﻫ(2)、嵌入式系统在已有产品和市场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电力装置、工程机械、数控机床、纺织机械等传统制造业以及信息家电、移动通信、环境监测、交通控制、医疗设备、军事装备等领域的嵌入式软件。

在实现机电一体化的基础上,通过发展嵌入式软件,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实现嵌入式软件与IC设计优势结合,提高优势传统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