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禅小故事
3、天堂与地狱
有一位武士向白隐禅师问道。 武士问:“天堂和 地狱有什么区别?” 白隐反问:“你乃何人?” 武士答:“我是一名武士。” 白隐听后笑道: “就凭你这粗鲁之人也配向我问道?” 武士勃然 大怒,随手抽出佩剑,朝白隐砍去:“看我宰了 你!” 眼看佩剑就要落在白隐头上,白隐却不慌 不忙轻声说道:“此乃地狱。” 武士猛然一惊, 然后若有所悟,连忙丢弃佩剑,双手合十,低头 跪拜:“多谢师傅指点,请原谅我刚才的鲁莽。” 白隐又微微说道:“此乃天堂。”
14、不留平常心
有一个学僧到法堂请示禅师道:“禅师!我常常打坐,时时念经、 早起早睡、心无杂念,自忖在您座下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用功了, 为什么就是无法开悟?” 禅师拿了一个葫芦、一把粗盐,交给学僧说道:“你去将葫 芦装满水,再把盐倒进去,使它立刻溶化,你就会开悟了!” 学僧依样葫芦,遵示照办,过不多久,跑回来说道:“葫芦 口太小,我把盐块装进去,它不化;伸进筷子,又搅不动,我还 是无法开悟。” 禅师拿起葫芦倒掉了一些水,只摇几下,盐块就溶化了,禅 师慈祥的说道:“一天到晚用功,不留一些平常心,就如同装满 水的葫芦,摇不动,搅不得,如何化盐,又如何开悟?” 学僧:“难道不用功可以开悟吗?” 禅师:“修行如弹琴,弦太紧会断,弦太松弹不出声音,中 道平常心才是悟道之本。” 学僧终于领悟。 世间事,不是一味执着就能进步的,读死书而不活用,不能 获益。留一点空间,给自己转身;余一些时间,给自己思考,不 急不缓,不紧不松,那就是入道之门了。
6、礼物
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 人。连续好几天,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 他。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 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 物属于谁呢?” 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 礼的那个人。” 禅师笑着说:“没错。若 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
7、送一轮明月
1、一滴水
佛祖释迦牟尼考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 样才能不干涸?” 弟子们都回答不出。释 迦牟尼说:“把它放到江、河、湖、海里 去。”
2、禅者的祝福
唐朝的龙潭禅师,他少年未出家时很贫穷,靠卖 饼为生,无处栖身,所以道悟禅师把寺旁的小屋 子借给他住。为了表示谢意,他每天送十个饼给 道悟禅师,而道悟总是回赠一个给龙潭,并祝福 他说:“这是给你的,祝你子孙繁昌!” 他实在 不解,有一天他问何故,道悟却说:“你送来的, 我送给你有什么不对?” 龙潭听后从此开悟出家, 后来成为一代宗师。取之于人要回报于人,得之 于社会要回馈社会;要我好你也好,我赢你也赢。 这伟大的祝福,也是生活的至理。
11、放下
“两个和尚遇到无法过河的年轻女子请求 帮助,师兄毫不犹豫地把女子抱过了河, 他们继续赶路。过了好久,师弟忍不住质 问他:‘你是出家人,不能近女色,怎么 能抱那女子过河呢?’师兄答道:‘我是 抱了那女子,但我把她抱过河就放下了, 而你却是抱着这女子走了数十里路还不肯 放下。’”
12、咸淡有味
17、你且看他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 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 乎?” 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 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 他。”
18、悟性如光
弟子问佛祖:“您所说的极乐世界,我看 不见,怎么能够相信呢?” 佛祖把弟子带进一间漆黑的屋子,告 诉他:“墙角有一把锤子。” 弟子不管是瞪大眼睛,还是眯成小眼, 仍然伸手不见五指,只好说我看不见。 佛祖点燃了一支蜡烛,墙角果然有一 把锤子。 你看不见的,就不存在吗?
。
慧忠国师提示更高的意境,答道: “信者为俗谛,不信者为真谛。” 学僧大惊道: “不信者讥为邪见,禅师怎可说为真谛?” “不信者自不信,真谛自真谛。因其真谛, 故凡夫斥为邪见。邪见者,何能语真谛?”慧忠 国师作了总结。 学僧方悟究竟真理,不易信也。 佛陀初证悟,即慨叹所悟与众生相违,众生 认为欲乐为真,佛陀则认为欲乐为假;众生认为 佛性真如为无,佛陀则认为是有。故世间之法, 莫以信与不信为准,莫不以说好说坏为准,实则 是佛道的归于佛道,邪见的归于邪见
8、兰花
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常为弘法讲经而云游各地。有 一回,临行前他吩咐弟子看护好寺院的数十盆兰花。 弟子们深知禅师酷爱兰花,因此侍弄兰花非常殷勤。 但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偏偏弟子们由于 一时疏忽,当晚将兰花遗忘在户外。第二天清晨, 弟子望着眼前倾倒的花架、破碎的花盆后悔不迭。 几天后,慧宗禅师返回寺院,众弟子忐忑不安地上 前迎候,准备领受责罚。得知原委,慧宗禅师泰然 自若,他宽慰弟子们说:“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 而种兰花的。种草养花,本是为修身养性,娱乐自 己,取悦他人;若是因为几盆兰花而发怒他人,伤 害身心,岂不是违背了种花的初衷?”
13、是邪是正
渐源仲兴禅师在道吾禅师处任侍者时,有一次端茶给道吾禅 师,道吾禅师指着茶杯道:“是邪?是正?” 仲兴走近道吾禅师的跟前面对着他,一句话不说,道吾禅师 道:“邪则总邪,正则总正。” 仲兴摇摇头,表示意见道:“我不认为如此。” 道吾追问:“那你的看法?” 仲兴就把道吾手中杯子抢到手里,大声反问: “是邪?是正?” 道吾抚掌大笑,说道:“汝不愧为我的侍者。” 仲兴便向道吾禅师礼拜。 道吾禅师开示的“是正?是邪?”这内中的道理,所谓“邪 人说正法,正法也是邪;正人说邪法,邪法也成正。”有些 天天说道的人,却破坏人的信心;有些好打喜骂的人却能给 人入道。名医治病,砒霜毒药皆成良药,因此说“邪则总邪, 正则总正”。 仲兴禅师认为宇宙有“诸法因缘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诸法因缘灭”,能体会 时则不执断,亦不执常,作如此会时,则一切皆正。若将手 中物执有执空则皆是邪。以此见地反问老师,道吾禅师欣慰 嘉勉,终于师资相契了。
禅宗五祖弘忍曾问:“风吹幡动,是风动?还是 幡动?”六祖慧能答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 是仁者心动。”———滚滚红尘大千世界,让我 们心动不已的诱惑委实是太多太多了,但弱水三 千,只可取一瓢饮,心幡摇荡之际,何妨低眉问 禅?比如,去听一听在太阳下袒胸露腹号曰“晒 经”的那位禅师严肃的话语:“你们晒的藏经是 死的,会生虫。我晒的藏经是活的,会说话,会 干活,会吃饭,有智能者应该知道哪一种藏经才 更珍贵。”
16、一切皆空
山冈铁舟到处参访名师。一天,他见到了相国寺 的独园和尚。为了表示他的悟境,他颇为得意地 对独园说道:“心、佛,以及众生,三者皆空。 现象的真性是空。无悟、无迷、无圣、无凡、无 施、无受。” 当时独园正在抽烟,未曾答腔。但他突然举 起烟筒将山冈打了一下,使得这位年轻的禅者甚 为愤怒。 “一切皆空,”独园问道,“哪儿来这么大 的脾气?”
4、修佛
一人去深山中的寺庙找禅师问 道。 禅师问:“你到这儿来是 干什么的?” 那人说:“我是 来修佛的。” 禅师答:“佛没 坏,不用修,先修自己。”
5、心境
有一天,苏东坡到佛印禅师处与佛印禅师聊天,两人 均盘腿而坐。聊到高兴时,苏东坡问佛印禅师:“你 看我现在像什么?” 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尊 佛。” 苏东坡笑着对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堆牛 屎。” 佛印禅师笑笑,没有说什么。 苏东坡以为他胜 利了,回家后沾沾自喜地和他妹妹苏小妹谈起了这件 事。他妹妹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是佛一样 的境界,所以看你像一尊佛;而你的心态像一堆牛屎 一样,看禅师当然也就像一堆牛屎了。” 苏东坡听后 顿时面红耳赤。
有位老禅师住在山中。一日他很晚才踏着月光回家, 到家时发现有个小偷正在“光顾”他家。老禅师初见 之时起了微怒之意,想将小偷抓住,但佛法的教诲令 他放弃了这个念头,他选择了仁慈与宽容。他脱下身 上的长袍,静静地候在门外,等小偷出来时,老禅师 对小偷说:“您大老远来看望我,可我实在穷,没有 什么好让你拿的,就把这件长袍送你吧。”说着把长 袍塞在小偷手中。小偷有些惊慌,抓着长袍跑了。老 禅师看着小偷远去的背影,又看看头上的明月,叹了 口气:“但愿我能将这轮明月送给他。”第二天,当 老禅师打开门时,发现他的长袍整整齐齐叠放在门口, 老禅师庆幸自己选择了仁慈,说道:“我终于送了一 轮明月给他。”
9、求人不如求己
一人去寺庙参拜观音菩萨,几叩首后,这 人突然发现身边一人也在参拜,且模样与 供台上的观音菩萨一模一样。 此人大惑不解,轻声问道:“您是观 音菩萨吗?” 那人答:“是。” 此人更加迷惑,又问:“那您自己为 什么还要参拜呢?” 观音菩萨答:“因为我知道,求人不 如求己。”
10、风动、幡动、心动
15、不信是真谛
有学僧请示慧忠国师道:“古德云:“青青翠竹尽 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不信的人认为是邪 说,有信仰者认为是不可思议,但不知如何才正 确?” 慧忠国师回答道:“此是文殊普贤等之境界, 非诸凡夫小乘们所能信受,故《华严经》云:佛身 充满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 常处此菩提座。翠竹既不出于法界,岂非法身?又 《般若经》云:色无边,故般若亦无边,黄花既不 越于色,岂非般若?故经本不定法,法本无多 子。” 学僧听后,仍不明白,再问道: “此中消息,信者为是?不信者为是?”
谢谢!
由艺术家入佛的弘一大师,把佛道修行和艺术生活集 合起来,更见出他的人生境界。有一天,名教育家夏 丏尊先生前来拜访,吃饭时,只见他吃一道咸菜,夏 先生不忍心的说:“难道你不嫌这咸菜太咸吗?” 弘一大师回答说:“咸有咸的味道!” 过一会儿,弘一大师吃好后,手里端着一杯开水,夏 先生又皱皱眉头道:“没有茶叶吗?怎么每天都喝这 平淡的开水?” 弘一大师又笑一笑说:“开水虽淡,但淡也有淡的味 道。” 弘一大师的“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这是 一句多么富有佛法禅味的话啊!弘一大师把佛法应用 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他的人生,无处不是味道。一条 毛巾用了三年,已经破了,他说还可以再用;住在小 旅馆里臭虫爬来爬去,访客嫌恶,他说只有几只而已。 可说真正体会了“随遇而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