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少数民族文化演讲稿

少数民族文化演讲稿

少数民族文化演讲稿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李世民说过:“以钢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

”英国大诗人拜伦也说过:“最好的预言家是过去。

”那么,知其现在,探索未来,让我们追溯一下民族文化、语言、文字的历史吧!
上古时期,在埃及、中国、巴比伦、印度、波斯,农业首先得到发展。

冶炼技术,使人类从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

雅典奴隶制的建立,使古希腊创造了光辉的科学文化,古罗马,以武力征服了希腊,建立了横跨三大洲的帝国。

中国高举文明的火炬进入封建社会。

人类在地球上产生后,什么年代开始出现文化与文化维系的人们共同体?从构建文化的生物性前提着眼,生存于晚更新世的智人,与现代人在智慧上已无质的差别了,即作为构建文化的思维
能力——行为意识能力,在四万年前已经完全具备了。

当代生物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类在掌握最复杂的现代科学时,仅仅动用人脑全部智力中的一小部份,也就是说人类智能具有巨大的潜在可利用范围。

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比智人更早的尼安得塔人和早期智人,他们的智力虽低于现代人,但是在较大程度上动用其有限智能时,创造出文化也是有可能性;加上早期文化适应面小,专用性高,所需智能数量上亦相应较小这一情况,在早期智人时代已有文化产生,并有文化维系的人们共同体产生,这是十分可能的事情。

我们明白了文化的产生这一点,读者在本文将处处碰到文化一词,但是却不能将它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文化相混淆。

“文化”这个概念的涵盖面极为广泛,内涵极为丰富。

对它的解释和定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民族学界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探索与
修订,目前倾向于用下述定义去阐明民族学所讨论的文化,即文化是人类为维系各个具体的社会集团的生存与发展,经由该集团所有成员在其世代延续中以渐次积累和约定俗成的方式建立起来,并由后天习得而加以延续与丰富的一个相对稳定而又独立完整的规范总和。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干1871年在他的名著《原始文化》第一章中,以简明的语言,概括地给文化下了描述性的定义,即文化是一种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作为社会一成员的人所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及习惯的复杂合体。

国内学者肖前、陈志良把马克思主义对文化的实质与人的发展作统一的理解,认为文化的实质即人化。

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历史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总和以及人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以人化的形式的特殊活动。

文化通常在广义和狭义的两个意义上被使用。

广义的文化即人化,它
映现的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和方式;狭义的文化则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

广义的文化具有人化形式、社会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它的构建可作多层次的分析。

不难看出,上述这些定义所界定的文化内涵真是太宽广了,人世间的一切创造发明都包括在内,它与我们日常谈论的“某人文化水平高低”之类的“文化”真是差别甚远。

但文化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用来指涉人类普通性知识的掌握水平。

按照这个理解掌握文化并不是人人必须,也不是人人可以达到的事情。

但是文化在民族学中却用去指涉各民族成员人人必须掌握一种文化。

基于社会上每一个人,他们由社会习得的文化各不相同,因而人与人之间可以划出不同的民族来,这是一个客观的社会现象。

同样每一个人必须掌握一种文化,以便使自已置身于某一个民族中,也是一个客观的社会现象。

两者都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因而社会上没有民族归宿的人绝对不存在,人人都有自己专属的民族,有自己的特定族籍,这就是民族的客观归宿性。

12345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