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学习经验
一、背背背
本科二本,专业汉语言文学,跨考而且是三跨。
因为专业需求平时看书就看的比较多,这也是我考文科类研究生初试比较占优势的。
文科类考研讲白了就是比谁看书看得多、知识面更广,专业课的知识背的更牢。
所以考文学院的电影电视学最重要的就是背背背,你拿到真题后也会发现,99%的题目都能够在书上找到原文与答案。
如果你是跨考,又学得非常吃力,建议找人给你视频上课。
别人的笔记没有用,顶多你不想抄,可以把她的笔记剪下来贴在你的笔记上。
光靠别人的笔记是不可能的,任何事情都要自己亲力亲为。
二、专业课
我是3月初开始查资料买专业书的,这个专业南师大文学院不开参考书(我的内心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
一开始也是什么都不知道,到7月我都不知道报录比是多少,这个南师大也没有。
3月到6月我把所有的12年以前开的参考书除了魏南江和华明的我都看了,顺带看了其他的跟影视方面有关的书。
比如贾内梯(Gianetti)的《认识电影》、南大老师胡星亮的《西方电影理论史纲》、《影像中国与中国影像》、郝建的《影视类型学》、戴锦华的《电影批评》,苏牧的《荣誉》等,这几部我印象最深也对专业课学习很有帮助的,也是我在我们学校图书馆借的。
南师大以前开的8本参考书(有两本不考我就不提了)有重叠的部分,特别是周星的《影视艺术概论》,因为它既讲电影理论又讲电影史这就跟参考书里单独讲理论和电影史的有交叉的地方。
我复习是把理论理论与史论、电影与电视分开的。
时间上的安排
以往对于专业课的复习,大家都是放到最后进行突击,但事实证明这是个不明智的做法,所以专业课的复习从开始准备考研复习时就应该放进复习计划。
1、准备期(3月至6月):看专业书籍,广泛阅读,不要忽略本科上课所讲知识,
这个阶段是为后续深入阅读复习做准备。
此阶段每天保证两个小时的阅读即可,重头还是应该放在英语上。
2、初步复习阶段(7月至8月):针对参考书进行精读,对重要考点达到熟知的
程度。
此阶段专业课复习成为主要复习内容,每天至少复习5~6小时。
并且第二天要进行复习。
3、强化期(9月至11月):对专业课进行二轮复习,此阶段要结合历年真题和
相应模拟题进行整合复习,同时对知识点进行梳理,识记。
4、冲刺期(12月):进行全面冲刺复习,此阶段要做的是对以往没有识记的知
识加深巩固,对整理出来不重要的内容不需浪费太多时间,做到精益求精。
讲一讲周星的《影视艺术概论》,编得挺差的,没逻辑,但是它考得多。
第一编挺重要的,13年到15年考了挺多内容的。
这个你拿到真题之后自己整理一下把真题里的题目对应哪一年考的哪些参考书的哪一章哪一节的内容在目录上标出来,这样你就能得出出题规律以及可以知道哪些书是重点了。
谢、袁的《影视艺术概论》作为补充,因为有一年就坏坏地就考了这本。
陈吉德的《影视视听语言》建议全背,挺好用的,我拉片的时候就用这本书当工具书。
沈国芳的《类型电影研究》挑其中的重点背,拿到书你就知道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
比如西部片、歌舞片、科幻片、战争片这些现在都经久不衰的。
阿恩海姆(爱因汉姆)、巴拉兹、爱森斯坦、巴赞、克拉考尔等人的理论强势安利南大胡星亮的《西方电影理论史纲》,如果你有学西方哲学或者学过南帆本《文学理论》这本书看起来一点都不吃力,如果没有学过可以先看周星的《影视艺术概论》里面关于他们理论的介绍再看这本,因为南师大有两年(15年、18年)考的就是这些人的理论,15年跟18年的题目都一样,并且是最后一道的论述大题,仅仅了解是不够撑起一篇论述的。
推荐一本工具书《电影艺术词典》,不懂的查一查就好了,而且有些词条可以用作名词解释。
《外国电影史》真的不推荐买波德维尔那本《世界电影史》,又厚又重不重要的内容又多。
郑亚玲的《外国电影史》跟波德维尔的《世界电影史》内容上没有什么差别,更精炼。
然后这个外国电影史在周星的《影视艺术概论》和谢、袁二人的《影视艺术概论》里都有,还都考过。
这样看来买不买外国电影史无所谓?但是又有两年考过【《世界电影史》是怎么评价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14年真题)和【《公民凯恩》的艺术特色】(17年真题),《公民凯恩》的艺术特色所有开的参考书里都没有,这个是郑亚玲的《外国电影史》里的内容。
包括有一年【法国新浪潮与左岸派的区别】也是郑本里的,所以还是买一本郑亚玲的《外国电影史》比较保险,就算不考也可以当做拓展来看。
《中国影视艺术简史》在我看来比其他所有的中国电影史编得都要好,因为它不仅有电影方面的它还有电视方面的,不仅涵盖大陆还包括了港台。
电视方面的内容与白小易的《新语境中的中国电视剧创作》是重叠的,白小易的书就是把这本书电视方面的内容扩大了点。
如果复习没有时间了,白小易可以选择不看。
港台电影方面与孙慰川的《港台电影研究》有部分重叠,孙慰川本身就是研究台湾电影的,所以他的台湾电影比较详细香港电影就比较简单。
(另外孙慰川大概除了加上这本书在内一共三本书,三本书都是同样的内容只不过换了封面和名字,如果想买他的书做参考买一本就够了。
)
中国电影史要掌握的就是第四、五、六代导演的总体创作特征和个人的风格,特别是第五代导演和第六代导演这几年年年考。
港台电影掌握香港新浪潮和台湾新电影运动以及港台著名导演。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有用的东西不同,偶尔考个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这本书我讲不出来有用还算是没用,15年好像考的最多,考了35分(这个是电视方面加在一起),16年、17年、18年好像一分都没考,17年考了中国电视剧的发展阶段,不过这个是《中国影视艺术简史》的内容。
三、导师和论文
1)华明,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影视艺术研究所所长。
研究方向为影视戏剧文学,研究内容为中外电影、戏剧与文学,特别关注先锋派文学艺术,近年来主要从事电影研究,特别是外国先锋派电影。
同时重视中国古典文化与文艺传统,进行中西文学艺术的比较研究。
近五年来发表专著《西方先锋派电影史论》、译著《荒诞派戏剧》,在《电影艺术》、《中国比较文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由《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的论文8篇。
2)沈国芳,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电影电视学系主任,江苏省高校“青蓝
工程”省级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
主要从事影视文学、媒介发展研究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出版《电影审美学》、《中国传媒大趋势》等专著4本,主编或参与《影视写作教程》、《文艺鉴赏概论》等普通高等学校通用教材14本,发表论文30余篇。
目前主持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广播电视体制改革专题研究》等课题3项。
3)魏南江,教授,影视文学博士,影视学博士生导师,国家普通话测试员,有
3年电台播音工作和4年话剧团演员的实践经验,是一名优秀的双师型学科带头人。
近年致力于电视理论与批评、影视美学研究,出版的主要著作有:《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影视声音造型艺术论》、《优秀电视节目解析》、《节目主持艺术学》等。
4)孙慰川,博士,教授,教研室主任,电影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台港电影
研究会会员,江苏省电影家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 台港电影,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3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了2部个人专著《当代港台电影研究》和《当代台湾电影》,参写了《电影文化诗学》、《影视艺术概论》等5部学术著作。
2007/12/3-12/12在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万家灯火》栏目撰稿并主讲“港台电影风云”。
5)陈吉德,博士,教授。
硕士生导师,江苏省传媒艺术研究会常务副秘书
长。
主要从事影视、戏剧艺术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独立发表论文,评论,随笔100余篇,完成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2项。
出版专著《中国当代先锋戏剧:1979—2000》、《影视编剧艺术》、《中国当代戏剧文化冲突:1980-2000》。
另有合著3部。
6)朱洁,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电影史等方面。
7)贾冀川,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欧美转型期电影的研究。
8)白小易,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电视学和电视节目策划研究。
9)王晖,教授、博士生导师。
近年来致力于电影现状以及电视电影的研究。
10)蒋俊/彭耀春,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论文你知道这些人的名字直接上知网搜就可以了。
回家没有校园网淘宝买一个知网账号15块一年,也就一杯奶茶的钱。
你如果进入复试,准备复试时这个账号依旧有用。
我只有贾冀川的论文了,其他人的论文下了觉得帮助不大就删了。
他们好像都没最新论文发布,不知道是不是我搜的问题,也就一个孙慰川在《电影艺术》上去年发了一篇,还是他博士写的,他挂名。
四、观影
电影一定要看!!!
知名导演代表作品!!!
当年热门电影!!!
五、影评
《电影艺术》、《电影评介》
我今年没考影评,我准备一大堆都没有用到,送给我考公的舍友当草稿纸了。
这个看年份,有些年份就是不考影评,但是一定要准备!
《电影艺术》、《电影评介》因为我学校期刊阅览室有所以我才看,它们也有公众号,你可以从公众号里看到每一期的目录,然后记下名字与作者去知网下载。
《电影艺术》比较高深,上面的评论都写得很好,比较起来《电影评介》就小儿科了。
但是我们写作可以借鉴《电影评介》的范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