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企业质量成本核算

浅谈企业质量成本核算

浅谈企业质量成本核算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企业开展质量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和意义,并对质量成本进行了分类,按其表现形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详细地列出了质量成本核算的内容,会计科目的设置及帐务处理的方法。

[关键词]企业质量成本必要性分类核算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质量管理大师菲根鲍姆提出了质量成本根念,首先应用质量成本概念来分析质量的经济性问题,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引进了质量成本管理,先后在一些行业的企业中开展了质量成本核算试点,并进行了总结与推广。

一、质量成本的含义在1986年版的国家标准GB6583.1中,把质量成本定义为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水平上所需要的费用。

质量成本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

二、企业开质量成本核算的必要性据美国公司的研究统计表明,质量成本大多都介于销售额的20%~30%之间,我国没有专门的可靠的统计数据,而质量专家认为最优的质量成本水平应在销售额的2%~4%之间。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在《质量控制手册》中把质量成本喻为“矿中黄金”,所谓“矿中黄金”意思是指若把质量故障造成的损失有效地控制起来,并降低到最低限度,其效益好比是开采出“一座金山”。

由此可见,开展质量成本管理与核算的重要性。

(一)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的需求首先,开展质量本核算,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企业有什么样的战略目标,就有相应的产品质量策略,不同的质量策略,就会产生不同的质量成本,不同的质量成本就会产生不同的经济效益。

其策略有:产品质量功能不变、降低成本;成本不变,提高产品质量功能;产品质量功能略有下降,但是产品成本大幅度下降;产品质量功能大幅度提高,产品成本略有上升;产品质量功能与产品成本同时上升,但更能满足顾客需要;产品质量功能与产品成本同时降低,但更能满足顾客需要[1]。

其次,开展质量成本核算,为企业质量管理活动提供了具体的参考数据。

企业在开展质量决策、质量预算、质量投入、质量控制、质量分析、质量考核等一系列经济活动中,都依赖质量成本核算的结果。

一是质量成本核算的结果,可以为质量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是质量成本核算的结果,可以为质量预算、质量控制、质量分析提供具体的对象和内容。

三是质量成本核算的结果,可以为质量考核提供量化指标。

再次,开展质量成本核算,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质量管理大师费根堡姆提出,质量与成本是统一的,而不是相对立矛盾的。

第一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使得产品的使用价值得到提高,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从而提高了企业的信誉,形成品牌优势,扩大了产品的销量和市场份额,给企业创造更多的销售业绩。

第二不同层次的质量成本之产品,为企业开展系列化产品生产提供了可能,系列化的产品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扩大了企业的产品消费群。

第三,企业的产品市场范围扩大了,产品的销售量增长了,产品生产量提高了,产品的单位成本自然也降低了。

(二)现代财务管理发展的需求一是拓展了财务成本核算的广度和深度,完善和丰富了财务核算的内容。

引入了质量成本核算内容后,不仅要计算产品的制造生产成本,还要计算质量成本;不仅要计算产品售前的成本,还要计算产品售后的成本;不仅要计算产品的显性成本,而且还要考虑有关的隐性成本。

做到质量与成本的统一,并使二者合理地匹配,实现质量成本总额的最小化和质量成本内部结构的最优化。

这不仅是质量管理的内容,也是企业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范畴。

这给财务管理和财务成本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是完善和丰富了财务指标考核体系。

现行财务指标考核分析体系中有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等指标体系,却没有质量成本的相关指标,开展了质量成本核算后,就可以对销售质量成本率、质量成本利润率等指标进行计算考核和分析。

所以,开展质量成本核算后,可以使财务成本核算的会计信息更全面、更具体,可以使企业整个财务成本核算考核系统更加完整、系统与科学。

(三)改进和提高企业质量成本核算之需求我国从1984年开始研究推行质量成本管理到至今,很多企业开展了质量成本核算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然有部分企业在开展质量成本核算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第一是核算不规范,没有制度保证,存在制度性缺陷。

从2006年国家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来看,还没有对质量成本核算作出相应的规定,因而质量成本核算对企业来说就不具有强制性。

我国最在的二大财务软件公司用友和金蝶,其操作系统中没有质量成本核算的模块,其成本类会计科目中没有质量成本的会计科目。

第二是质量成本管理与核算没有很好的统一。

一是企业在质量管理与成本核算方面,存在“二张皮”的现象,即质量成本管理是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及人员的事情,而成本核算则是财务部门及人员的工作内容,二者没有很好地统一。

二是质量与成本不匹配。

目前我国的许多企业在质量成本管理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以下现象:过多地关注质量,而不太关注成本,其结果是容易造成质量过剩;过分关注产品生产过程的制造及控制成本,而不太关注设计成本及服务成本;过多地关注效益,而不太关注质量,其结果是容易造成先天不足的质量缺陷,甚至是质量事件(如,2008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过多地关注显性质量成本,而不太关注隐性质量成本,易造成短期行为;过多地关注质量管理及质量投入,而不太关注质量与成本的匹配以及质量投入给企业效益造成的影响等。

第三是成本核算的面不广,且方法过于简单。

现阶段尽管有些企业进行了质量成本核算,大都也只是采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进行的,没有从帐务上进行连续地、系统地、科学地进行反映、核算、分析与考核。

因而造成了质量成本核算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出质量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应有功能。

三、质量成本的分类(一)按性质分类质量成本按性质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失败成本和外部失败成本。

(二)按存在的形式分类质量成本按存在形式分为显性质量成本和隐含质量成本[2]。

1、显性质量成本所谓显性质量成本指可从企业会计记录中获取数据的成本,由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及内部缺陷成本构成。

2、隐含质量成本所谓隐含质量成本是由于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质量低劣而导致的机会成本,很难通过常规的质量成本评估系统进行测定,通常不在会计记录中反映。

如:失去销售机会,信誉损失成本等。

四、如何开展质量成本核算(一)、确定质量成本核算的方法。

1、单轨制所谓单轨制就是质量成本核算与现行的财务核算融为一体,并采用相一致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

2、双轨制所谓双轨制,对显性质量成本运用财务的方法进行核算,隐含质量成本用统计的方法进行。

本文在进行质量成本核算时,采用双轨制的方法。

理由是:《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帐并列于会计报表及其附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二)、明确质量成本核算的内容1、预防成本是企业指为了保证产品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和防止质量事故的发生所支出的各项费用,它包括生产工序质量控制费、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费、质量管理活动费用等。

2、鉴定成本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对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进行质量检验所发生的费用,它包括检验部门的管理费用,检验费、修理费、检测设备费用,检测人员工资,进货检验、出货检验费用等。

3、内部损失成本是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出成品出厂前由于质量问题而发生的费用,它包括废品损失、返修费用、返工损失、停工损失等因质量问题所发生的损失。

4、外部损失成本是指产品销售后因质量问题而的各项费用,它包括退货/换货损失、维修费用、质量索赔损失、销售折扣等。

(三)、设置会计科目1、设立质量成本一级科目。

2、二级科目在质量成本一级科目下设立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四个二级科目。

3、明细科目的设置①预防成本二级科目下设置的明细科目有:工资、办公费、差旅费、业务费、研制费用、设计费用、其它等。

②鉴定成本二级科目下设置的明细科目有:工资、办公费、差旅费、业务费、检验费、折旧费、其它等。

③内部损失成本二级科目下设置的明细科目有:废品损失、返工损失、停工损失、其它等。

④外部损失成本二级科目下设置的明细科目有:工资、办公费、差旅费、业务费、运输费用、“三包”费用、降价损失、赔偿损失、其它等。

⑤为了不改变现有的会计报表格式与报表项目,因此,在管理费用一级科目下设立预防成本、鉴定成本二个明细科目,在生产成本一级科目下设立内部损失成本明细科目,在营业费用一级科目下设立外部损失成本明细科目。

(四)、帐务处理1、预防成本的归集与结转发生时先在质量成本---预防成本科目中归集,每月底将其结转到管理费用---预防成本科目中。

①归集时:借:质量成本---预防成本--明细科目;贷:应付职工薪酬/现金/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②结转时:借:管理费用-----预防成本;贷:质量成本---预防成本--明细科目2、鉴别成本的归集与结转发生时先在质量成本---鉴别成本科目中归集,每月底将其结转到管理费用----鉴别成本科目中。

①归集时:借:质量成本---鉴别成本---明细科目;贷:应付职工薪酬/现金/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②结转时:借:管理费用-----鉴别成本;贷:质量成本---鉴别成本---明细科目3、内部损失成本的归集与结转发生时先在质量成本---内部损失成本科目中归集,每月底将其结转到生产成本----内部损失成本科目中,然后进行企业的完工产品成本的核算。

①返工损失归集与结转:借:质量成本---内部损失成本----返工损失;贷: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借:生产成本-----内部损失成本;贷:质量成本---内部损失成本---返工损失②停工损失归集与结转:借:质量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停工损失;贷:生产成本----直接人工借:生产成本----内部损失成本;贷:质量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停工损失③废品损失归集与结转:借:质量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废品损失;贷: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借:原材料(残料入库),借:其他应收款---过失人;贷:质量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废品损失借:生产成本-----内部损失成本;贷:质量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废品损失4、外部损失成本的归集与结转发生时先在质量成本---外部损失成本科目中归集,每月底将其结转产品销售费用---外部损失成本科目中。

①归集时:借:质量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其他明细科目;贷:应付职工薪酬/现金/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②结转时:借:产品销售费用----外部损失成本;贷:质量成本---外部损失成本---明细科目(五)、质量成本核算帐簿与报表1、质量成本帐簿:总帐和分类明细账为了总括反映质量成本的情况,每月财务部门填制质量成本汇总表和质量成本分类明细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