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机的失速和喘振

风机的失速和喘振


轴流风机的Q-H性能曲线
风机产生喘振应具备的条件
• 风机在喘振区工作时,流量急剧波动,产生气 流的撞击,使风机发生强烈的振动,噪声增大, 而且风压不断晃动,风机的容量与压头越大, 则喘振的危害性越大。故风机产生喘振应具备 下述条件: • a)风机的工作点落在具有驼峰形Q-H性能曲 线的不稳定区域内; • b)风道系统具有足够大的容积,它与风机组 成一个弹性的空气动力系统; • c)整个循环的频率与系统的气流振荡频率合 拍时,产生共振。
动叶中旋转脱流的形成
轴流风机的Q-H性能曲线
轴流风机失速探头安装位置示意图
轴流风机失速探头性能图
喘振
• 轴流风机性能曲线的左半部具有一个马鞍 形的区域,在此区段运行有时会出现风机 的流量、压头和功率的大幅度脉动,风机 及管道会产生强烈的振动,噪声显著增高 等不正常工况,一般称为“喘振”,这一 不稳定工况区称为喘振区。实际上,喘振 仅仅是不稳定工况区内可能遇到的现象, 而在该区域内必然要出现的则是旋转脱流 或称旋转失速现象。
防止喘振的具体措施
• 1)使泵或风机的流量恒大于QK。如果系统中所需要的流量小于 QK时,可装设再循环管或自动排出阀门,使风机的排出流量恒 大于QK. • 2)如果管路性能曲线不经过坐标原点时,改变风机的转速,也 可能得到稳定的运行工况。通过风机各种转速下性能曲线中最 高压力点的抛物线,将风机的性能曲线分割为两部分,右边为 稳定工作区,左边为不稳定工作区,当管路性能曲线经过坐标 原点时,改变转速并无效果,因此时各转速下的工作点均是相 似工况点。 • 3)对轴流式风机采用可调叶片调节。当系统需要的流量减小时, 则减小其安装角,性能曲线下移,临界点向左下方移动,输出 流量也相应减小。 • 4)最根本的措施是尽量避免采用具有驼峰形性能曲线的风机, 而采用性能曲线平直向下倾斜的风机。
风机的失速和喘振
升力的概念
• 由流体力学知,当速度为v的直线平行流以某一冲角 (翼弦与来流方向的夹角)绕流二元孤立翼型(机翼) 时,由于沿气流流动方向的两侧不对称,使得翼型上部 区域的流线变密,流速增加,翼型下部区域的流线变稀, 流速减小。因此,流体作用在翼型下部表面上的压力将 大于流体作用在翼型上部表面的压力,结果在翼型上形 成一个向上的作用力。如果绕流体是理想流体,则这个 力和来流方向垂直,称为升力,其大小由儒可夫斯基升 力公式确定: • FL=ρυ∞Γ • Γ-速度环量 ρ-绕流流体的密度 • 其方向是在来流速度方向沿速度环量的反方向转90°来 确定。
风机正常工况与脱流工况的气流状 况对比
风机正常工作时的气体流动方向
风机脱流工况时的气体流动方向
失速现象
• 轴流风机叶片前后的压差,在其它都不变 的情况下,其压差的大小决定于动叶冲角 的大小,在临界冲角值以内,上述压差大 致与叶片的冲角成比例,不同的叶片叶型 有不同的临界冲角值。翼型的冲角超过临 界值,气流会离开叶片凸面发生边界层分 离现象,产生大面积的涡流,此时风机的 全压下降,这种情况称为“失速现象”。
失速与喘振的联系
• 失速和喘振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失速是叶片结构特 性造成的一种流体动力现象,它的一些基本特性, 例如:失速区的旋转速度、脱流的起始点、消失点 等,都有它自己的规律,不受风机系统的容积和形 状的影响。 • 喘振是风机性能与管道装置耦合后振荡特性的一种 表现形式,它的振幅、频率等基本特性受风机管道 统容积的支配,其流量、压力功率的波动是由不 稳定工况区造成的,但是试验研究表明,喘振现象 的出现总是与叶道内气流的脱流密切相关,而冲角 的增大也与流量的减小有关。所以,在出现喘振的 不稳定工况区内必定会出现旋转脱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