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班主任专业发展与队伍建设研究》论文成果申报表
注:个人申报不用校长签字
四管齐下,做好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班级在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班级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是班级全体成员普遍接受和奉行的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班级文化是班级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
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班级文化是一个整体对分散个体的影响。
任何一个班集体,都有不同的文化模式。
这种模式会随着由个体到一般,再到整体,再回到个体的过程。
当这个模式到达整体时,它会不知不觉地浸透到每一个个体,这时,就体现了这个整体的影响力。
而良好班级文化不能只有班主任“钦定”,而是由全班学生协商确立并认同的精神、文化、制度和特色组成。
因为每个学生个性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都需要在合理、公正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中找到适宜的位置,每个学生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也需要良好的班级文化加以督促和保障。
结合中等职业专业学校学生的情况来看,他们处于青春萌动期,年龄介于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之间,认知能力明显不足,自理能力较差、个性偏激、同学相处不是很融洽、生理发展已经成熟而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相差甚远。
而且由于各种专业岗位的需要,职高生在校期间必须掌握本专业独立操作、独立上岗的基本功,使得职高生群体缺乏宽容与合作意识,集体主义思想弱化,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早工作,早挣钱”实用主义的急功近利思想盛行。
班级文化建设就要立足当前职中学生的现状,引领、渐染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合作与双赢。
中职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
它是充满柔性、温和和人文的综合存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主要从"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班级活动文化建设"等四个方面着手进行中职班级文化建设。
一.中职班级环境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
幽雅的班级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包括桌椅的摆放,墙面的布置,黑板的利用等,实际上就是一种静态文化。
学生触景生情,因美生爱,提高班级凝聚力。
建设健康高雅的班级环境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班级生活的兴趣,从而热爱生活、热爱文化学习,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风。
为了做好我班的环境文化建设工作,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布置好教室卫生角。
要求:用具归类摆放,整齐,垃圾分类存放,贴环保标语。
(二)用好“班务公开栏”,主要用于张贴学生守则、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及班内各项工作安排表等内容。
(三)清理学生课桌,尽量做到统一、整齐、整洁。
(四)在课桌指定位置贴上“自我激励卡”,内容包括:姓名,爱好,喜欢的名言,班主任寄语。
(五)教室前黑板上方张贴(悬挂)国旗,两侧贴班训,上侧贴班级口号。
要求能够体现班级特色、个性。
(六)后墙黑板,分两个大板块,左边用作黑板报,按学校或年级组的布置实施,其余时间班级安排,定期出专题。
右边设置三个小板块,分别是:“创业人生”,每天一位学生写上三两句关于创业或职场打拼的名言;“专业拾贝”,每天一位学生写出自己在专业理论或技能方面的一点收获,供同学们积累;“班级寄语”,每天一位学生写
上自己对班级同学最想说的一句话,加强学生间的了解交流。
第一、二项内容要求学生每天摘录,有专人定期检查。
(七)教室后黑板的左边设置“班级之声”,贴些学生的自创“名言”,理想宣示,或贴些鼓励性或关切性话语等,力求内容丰富,风格活泼,展示个性,定期更换。
(八)墙壁可贴学生的书法和美术作品,鼓励学生,也能增添班级文化气息。
(九)学生设计班牌、班级口号,评选班歌,定期征集作文、美术、书法作品,在班上展示。
二、中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
班级文化建设不能停留在物质层面,更为重要的是确立班级文化的精神价值、班级风气、班级的共同理想、班级价值观念,从而形成班级积极向上的舆论压力。
班级精神文化的培养要从教育细节做起,以科学的价值观为导向,培养学生诚实做人,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促进学生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措施:
(一)集中阐述班级管理理念,实现思想引领。
师生共同商讨确定班级的努力方向、学生发展目标、班级的基本要求以及班训、班歌等内容,通过这些班级成员共同遵守又独具特色的因素凝聚人心,实现思想的指引。
例如,我们班级的努力方向是:让班级充满人情味,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学会互助合作,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暖的家。
学生在中专阶段的发展目标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成功就业。
班级的基本要求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达到应该达到的发展高度;有激情,有理想,有特长,有追求,最终在技能、素质、人格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和进步。
(二)共同践行互助合作精神,实现爱心传递。
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师生确定自己班级中能体现互助合作精神的常态化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明白自己在班级中的价值,促进爱心型人情味班级建设。
例如,照顾本班残疾人李杰同学行动,每周周末不分工大扫除行动等。
(三)坚持开展魅力班会,全方位宣传班级理念。
班会课是班主任工作的主阵地,上好班会课是班主任的核心技能。
为了使班级理念深入人心,我开始探索具有“时代感、多样性、系统化、针对性”的班会主题和模式,使用丰富鲜活的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从而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
三.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实现班级文化建设目标的保证。
在集中阐释、发挥班级精神文化引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制定一系列制度,使班级理念有制度载体,进而形成制度文化。
(一)班级每日点评制度
班主任和班干部每天早晨进行两分钟总结,点评昨天的班级工作,以积极、规范的视角引领班级发展,内化班级精神,开启一天的工作。
点评内容包括学习、卫生、纪律、风气等总体情况,也包括好人好事,一次梳理各方面的榜样模范。
点评制既能锻炼班干部,又能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起到使班级迅速进入良好学习状态的作用。
(二)重大活动组委会制度
重大活动实行以相关负责学生为主,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分工与合作相结合的组委会制度,达到人人参与、人人锻炼、共同提高的目的。
对组委会成员要过程,也要结果;要放手,更要指导。
如运动会成立以体育委员为主、其他班干部和积极分子参与的组委会,他们制定方案、精心实施,取得了运动会第一名的好成绩。
(三)创新奖惩机制
设立学习进步奖以及最阳光、最勤奋、最团结、最善学小组等诸多个性化奖励。
班级开展“无批评周”活动,对犯错误的学生,允许犯错,但不允许在同一问题上犯三次错误,否则就要将功补过,以其他方面的进步弥补自己的过错。
为了使我们的班级制度得到严格的贯彻执行,真正约束学生的行为,“热炉法则”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1、热炉火红,不用摸也知道它会灼伤人——警告性原则
2、只要你碰到热炉,肯定会被灼伤——一致性原则
3、当你碰到热炉时,立即会被灼伤——即时性原则
4、不管是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公平性原则
四、班级活动文化建设是实现班级文化建设目标的重要措施。
“受到学生欢迎的班级活动是最有魅力的德育,注重学生发展的班级活动是德育的最佳途径。
”在精心选择、设计、实施的班级活动中进行学生德育工作,是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积极地思、学、做,融洽学生关系,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促进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我设计、开展了以下学生活动,深受学生的喜欢。
(一)双人、多人共跳一根绳活动
各个团队的学生为了小组的成绩和荣誉辛苦地在同一根绳上跳跃,在紧张兴奋的情绪中拉近了心灵的距离,团结协作意识不自觉地得到强化。
(二)背人跑游戏
这是一个别开生面的跑步比赛,每个团队中由身体强壮的同学背起弱小的同学向终点冲刺。
不管输赢,同学们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悦。
改变肢体的距离就能改变心灵的距离,同学们的友情在开心地游戏中得到了升华。
(三)小组辩论赛
班级以小组为代表队,每队派代表参加辩论,其他学生为本代表队收集“弹药”,“捆绑”成绩,共担责任,分享成功,尽可能调动所有同学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让每位同学在活动中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在不同的学校、不同教育阶段、不同类型的班级中,班级文化的建设可能会有不同的程序和不同的表现形式。
重要的是要让班级里的每个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全面发展、才艺展示、学业成就都离不开班级的关怀、帮助与支持;在自己的班级中,每个人的尊严、能力和特色均能得到充分的尊重与体现;每个身在其中的人都能有一份安全、自我、公正、和谐、自强的心态,都能找到自己适宜的位置,从而健康的成长。
(计3837字)
参考文献
一、杨兵《魅力班会是这样炼成的》
二、陈维贤《班级管理的“道”和“技”》
三、陶发萍《热炉法则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