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二节巴西的参考资料巴西简况巴西位于南美洲东南部。
北邻法属圭亚那、苏里南、圭亚那、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西界秘鲁、玻利维亚,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乌拉圭,东濒大西洋。
海岸线长7 400多千米。
领海宽度为12海里,领海外专属经济区188海里。
国土的80%位于热带地区,最南端属亚热带气候。
北部亚马孙平原属赤道气候,年平均气温27~29°C。
中部高原属热带草原气候,分旱、雨季。
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16~19°C。
从16世纪开始,巴西就沦为葡萄牙殖民地。
1807年拿破仑军侵占葡萄牙,葡王室逃到巴西后,巴西实际上成了葡的帝国中心。
1822年9月7日获得独立,建立巴西帝国。
因此每年9月7日是巴西的独立纪念日(即巴西国庆)。
1888年5月废除奴隶制度。
1889年11月15日推翻帝制,成立了联邦共和国。
1891年2月24日通过第一部联邦共和国宪法,定国名为巴西合众国。
1969年10月30日改名为巴西联邦共和国。
国土总面积854.7万平方千米。
人口16 954万(其中白种人占55.2%,黑白混血种人占38.2%,黑种人占6%,黄种人占0.4%,印第安人约占0.2%)。
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
71%的居民信奉天主教(2000年)。
巴西有许多誉称,如人种大熔炉(人种很多)、咖啡王国(产量和出口量长期位居世界首位)等。
此外,巴西是世界公认的狂欢节之乡。
2~3月为期3天的狂欢节时,人们狂热地跳桑巴舞,并进行化妆游行比赛。
巴西狂欢节被誉为“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
世界土地面积前10位的国家单位:万平方千米巴西的自然资源巴西矿物资源丰富。
铁的储量居世界前列,已探明铁矿砂储量650亿吨,品位多在60%以上,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二位。
位于米纳斯吉拉斯州的伊塔比拉“铁山”是世界储量最大的优质铁矿之一。
锰的储量也大,是世界四大产锰国之一,锰矿、铀矿、铝矾土储量均居世界第三位。
铌矿储量已探明455.9万吨。
此外还有较丰富的铬矿、镍矿、黄金矿和石棉矿。
煤矿储量230亿吨,但品位很低。
石油储量已探明82亿桶,油页岩相当于15亿桶石油,天然气2 330亿立方米。
森林面积442万平方千米,森林面积约占全国面积52%,居世界第二。
木材储量658亿立方米,盛产红木等木材。
水力资源丰富,水电占全国供电量的86.5%。
巴西经济概况巴西经济实力位居拉美首位,在世界经济中居前10位之列。
其中服务业、工业、农牧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1967~1974年,巴西国民生产总值连续8年平均以10.1%的速度递增,创造了“巴西奇迹”。
巴西的工业较发达,多分部在东南沿海各州。
主要有汽车制造、纺织、钢铁、造船、石油、水泥等。
年产钢2 700多万吨,汽车138万辆,石油2~2.5亿桶。
主要农产品有咖啡、可可、甘蔗、棉花、稻米、玉米、大豆等。
咖啡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素有“咖啡国”之称,可可、蔗糖和大豆产量居世界前列,蓖麻籽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棉花产量占南美总产量的1/3。
粮食基本自给。
主要外贸对象是美国、德国、意大利、阿根廷。
出口咖啡、铁砂、铁矿、棉花、蔗糖、大豆、可可、松木等。
主要进口化工产品、石油产品、机器、小麦。
全国有铁路3万千米,公路155万千米,内河航线3.6万千米。
巴西农业概况农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1%(1999年)。
2000年农业增长率为2.9%。
咖啡、甘蔗、柑橘产量居世界第一,其中橙汁占世界市场的85%。
大豆产量为世界第二,玉米居世界第三。
除小麦部分尚需进口外,粮食基本自给。
畜牧业较发达,1980年起实现人均一头牛。
可耕地面积约4亿公顷,已开垦约9 000万公顷,牧场2亿公顷。
2000年谷物总产量8 312.4万吨,比上年增长0.93%。
农产品出口在巴西出口中具有重要作用。
大豆出口已成为巴西传统出口项目,通常位居世界前三名之列。
咖啡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第一。
巴西一直是世界最大的咖啡和蔗糖生产国,可可生产居世界第二,烟草生产居第四,棉花生产居第六。
其他一些重要产品,如橡胶(曾一度为巴西的主要出口产品)、干果、腰果、蜂蜡和植物纤维等,已不像过去那样采自野生森林,而来自人工栽培,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由于气候的多样化,巴西水果生产丰富多样。
北部出产各种热带水果(各种干果和鳄梨),南部出产大量柑橘和葡萄。
1992年,83.6%的柑橘以浓缩果汁的形式出口,赚回了15亿美元,近年来巴西成为世界主要的浓缩橙汁出口国。
巴西的牛肉生产量居世界第四位,其出口量居世界第五位。
全国可耕地面积达2.6亿公顷,人均可耕地面积2公顷;森林覆盖率占国土面积的52.2%,居世界第四位;近几十年来,巴西还大力发展马、羊、猪以及家禽的饲养,牛奶、蛋、皮革、毛皮的产量可观。
从1980~1992年,在巴西工业增长缓慢,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乎停滞的情况下,巴西农业部门的产值却增长了38%,超出了同期26%的人口增长率。
此外还盛产腰果、棉花、烟叶、剑麻、胡椒等经济作物。
巴西工业概况巴西拥有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力和工艺均居拉美首位。
工业基础较雄厚。
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1.1%(1999年)。
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石油、水泥、化工、冶金、电力、建筑、纺织、制鞋、造纸、食品等。
特别是核电、通讯、电子、飞机制造、信息、军工等已跨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加工制造业占工业总产值的3/4,是世界第六大产钢国;汽车产量为91.5万辆,居世界第十位;年造船能力200万;年产石油2.3亿桶,一半石油要靠进口。
其他工业产品产量:铁矿砂1.49亿吨,生铁2 100万吨,水泥2 500万吨。
近10年来,巴西的电子,通讯工业发展迅速。
有1 000多家电器电子公司,年营业额为120亿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其中计算机部门创利70亿美元,90%的通讯技术实现了现代化。
巴西的工业目前正处在改革和调整时期,在过去的“进口替代政策”之下,巴西政府对工业实行保护主义政策,严格控制外国产品进入,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巴西工业效率和质量低下。
1990年科洛尔新政府执政之后,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取消非关税壁垒,逐步降低关税等等,一方面削减对巴西工业的保护,使之参与国际竞争,另一方面对国内企业进行调整,推行私有化,开展增强效率和质量的活动。
奴隶贸易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什么比贩卖人口更为耻辱的了,但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上,公开的奴隶贸易竟然延续了长达400年的历史!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黑暗、最为可耻的一页!奴隶贸易发生在资本主义进行原始积累的时候。
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产阶级需要大批的廉价劳动力和巨额的财富或货币资本。
要达到这个目的,资本家除了残酷压榨、剥削工人外,就是掠夺海外殖民地的大量财产。
15世纪初,西方殖民者纷纷进行海外扩张。
随着殖民扩张的发展,到了15世纪中叶,随着美洲被发现、种植园的创建、金银矿的开发,殖民主义国家又把美洲作为巨额财富的来源地。
英国将大量土著居民如印第安人成批地赶往矿井,当他们被榨干最后一滴血汗时,他们又被成批成批地埋于废弃的矿井之中。
就这样,他们在用生命为资本家积累着一枚枚硬币。
土著居民因过重的劳动而过早的结束了一个个生命,这样资本家的劳动力来源就难以得到保证。
为了有大量的劳动力来在种植园和矿山中劳动,他们把目光转移到了贫瘠而落后的非洲。
最早掠卖黑奴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
16世纪下半叶,荷兰、丹麦、法国、英国等国殖民者相继加入这项血腥的贸易中。
因此,罪恶的奴隶贸易随之愈演愈烈。
把非洲黑奴贩卖到美洲,可以得到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利益,所以,不少资本家纷纷把精力投入到贩奴活动中。
1730年,拿四码白布就可以在非洲换取一个黑奴,把这个黑奴运到牙买加,可以卖60至100英镑。
18世纪末,一艘贩奴船往返一趟,运300多名黑奴就可获利19 000多英镑。
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尤其是最先垄断奴隶贸易的葡萄牙,都在贩奴运动中发了横财,为本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十分充足的条件。
所以有人说,一个个黑奴的躯体就是一块块砖,无数黑奴的血肉就是无数的钢筋水泥,极度繁荣的欧美城市伦敦、阿姆斯特丹、马德里、纽约等,都是靠这些砖块一层层垒起来、靠这些钢筋水泥一点点浇灌而成的。
奴隶贩子捕捉黑人的手法也不断变化。
最初他们亲自去非洲大陆掠捕,在掠捕过程中,有不少贩子被打死打伤。
所以,他们不久就改变策略,自己只端坐一方,让非洲本地的黑人头目去捕捉自己的同胞,这样更加安全、更加有利可图。
捕获到奴隶之后,为了防止他们逃跑,奴隶贩子把黑奴一个个用铁链锁起来,甚至用铁丝从黑奴的肩胛骨处穿起来,然后囚禁于牢笼之中,等待运往美洲。
一般的贩奴船从欧洲起航以后,直接从欧洲各地开往非洲西岸距美洲最近的几内亚湾,在这里,用船上的商品换取奴隶。
奴隶上船后,在每一个奴隶身上都要烙上所属奴隶主的姓名,之后,戴上脚镣手铐后串上铁丝,就像运送一头猪、一只大象那样把奴隶塞进拥挤不堪、污浊熏天的船舱之中。
他们根本不考虑奴隶的生命安全,更不考虑奴隶的健康状况。
所以,运送过程中,经常是各种疾病凶猛肆虐,还不时流行瘟役。
当然,奴隶主非常关心疾病和瘟疫,他们害怕这样会影响利润,所以,只要发现患病黑奴,尤其是奄奄一息者,他们就会立刻把他们扔入大海之中。
尽管如此,奴隶的残废率仍达30%~50%。
对于敢于反抗或不听从他们摆布的奴隶,奴隶贩子会施加他们能够采取的任何处罚,轻者以皮鞭抽打,重者被砍头、挖心、断其手足、以绳索活活勒死以至扔到一望无际的海水之中。
这些手段残忍、毒辣,令人触目惊心。
据统计,有2亿多非洲黑人惨遭此劫。
他们有的在捕捉时被杀害,有的在贩运的路上被折磨致死,幸存下来的则被作为活的商品,多数被卖到了美洲种植园,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不少奴隶不堪忍受这种非人待遇,一有机会他们就奋然反抗奴隶主,或者是逃亡,有些奴隶则宁愿跳海自杀!奴隶们在用种种方式方法表示着他们对这种残忍的贩奴制度的反抗。
在非洲大陆和美洲种植园、矿区中,这种反抗更是频繁。
不少时候,奴隶们揭竿而起,共同反对统治者,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一页又一页可歌可泣的壮举!在美洲广大奴隶遭受奴役的殖民地区,这种反抗就更加激烈。
光是美国黑奴就举行过250多次起义!奴隶起义影响最大者,要算1790~1803年的海地黑奴起义,这次起义极大地震动了整个世界,敲响了拉美殖民地奴隶反对殖民统治者的警钟。
其领导者杜桑虽然受到法国殖民者背信弃义的欺骗,被捕而死,但海地人民仍然坚持斗争,最终于1804年建立了独立的海地国,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由奴隶创建的国家,他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的斗志,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贩奴运动的起因是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需要,同样,贩奴制度的废除也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必须。
由于奴隶经常反抗、怠工、罢工、逃亡,甚至起义等,奴隶主感觉到光靠压榨奴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另外,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家需要的是自由劳动力,这种自由劳动力随着大工厂的出现,其需求量越来越大,所以,客观上为奴隶自身的解放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