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形图基本常识

地形图基本常识

地形图基本知识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646 更新时间:2007-7-31 11:52:12(1)地形图基本知识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军事地形学的基本知识,主要学习五个方面:(2)一是基本概念;二是地形图比例尺及图上距离的量算;三是点的坐标及其量读;四是方位角、偏角的量读及换算;五是地貌的表示、识别与判读。

下面我们学习第一个问题。

(3)一、基本概念(4)地图是按一定的法则,有选择地在平面上表示地球上的若干现象的图(地图,是地球表面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缩写图)。

它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完整的符号系统、文字注记,并根据不同用图的目的和用图层次的需要,对所表示的内容进行了有原则的取舍及综合。

(5)地形是地球表面自然起伏的形态和分布在地面上人工或自然形成的固定物体的总称。

前者称为地貌,如山地、丘陵、平原;后者称为地物,如道路、房屋、河流和森林等。

所以地形是地貌和地物的总称。

地形图是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即比例尺大于1:1000000的普通地图称为地形图。

我国军用系列比例尺地形图有七种,即: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1:250000、1:500000、1:1000000地形图。

(6)地图按其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7)普通地图是综合反映地表物体和自然、社会现象一般特征的地图。

它以相对均衡的详细程度表示自然地理要素(地貌、土质、水系、植被)和社会经济要素(居民地、道路网、行政区划分)。

它广泛地用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军队作战训练和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而且还可以作为编制专题地图的地理底图。

(8)专题地图,又称“专门地图”或“主题地图”,简称专题图。

它是根据专业方面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

如军事交通图、军事部署图、野战医院分布图等。

(9)二、地形图比例尺及图上距离的量算(10)(一)、地形图比例尺1、定义地形图比例尺是图上线段长与实地相应线段水平距离之比。

设图上线段长为l,实地相应线段之水平距离为L,则地形图的比例尺为:比例尺=l/L=1/M,式中,M称为比例尺分母,表示缩小的倍率。

为了明显地看出缩小倍率,规定分子以1表示。

(11)2、比例尺的形式地形图上有两种比例尺:数字比例尺和直线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是以数字显示比例关系的比例尺形式,如:1:5万、1:50000等,数字比例尺的优点是比例关系明确,根据公式能方便地依比例尺进行图上长或实地长的计算。

L=l*M、l=L/M。

直线比例尺是将图上长,按比例尺关系直接注记成相应实地水平距离的比例尺形式。

直线比例尺由尺头和尺身组成。

从0分划向左的部份为尺头,尺头全长为1厘米,并将其等分为10个分划,每一分划的分划值为1毫米;从0分划向右的部份为尺身,尺身亦按1厘米一个刻划。

尺头的左端点按比例尺以米为单位将图上长注记为实地水平线段长,尺身以整公里为单位注记。

如图:3、地形图的分类和用途(1)分类(12)按地形图的比例尺分类:大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大于1:5万(含)的地形图;中比例尺地形图:1:10万和1:25万比例尺地形图;小比例尺地形图:1:50万和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

(13)按用途分类战术用图:通常指1:1万至1:10万比例尺地形图,供战术兵团、部(分)队及技术保障部(分)队使用。

其中1:5万比例尺地形图为军用基本图。

战役用图:系指1:10万至1:50万比例尺地形图,供战役军团使用。

战略用图:系指小比例尺地形图,供陆、海、空及战略导弹部队高级指挥机关和最高统帅部使用。

按测、编方法分类实测图:直接测绘的地形图,其比例尺大于1:10万。

编绘图:根据实测图和有关地形资料在室内编绘而成的图,中小比例尺地形图皆是。

(2)用途(14)1:1万、1:2。

5万比例尺地形图为实测图,显示内容详细、精确。

对重要城市和要塞、基地、重点设防地区测制准确。

主要供团以下分队研究地形和组织战斗时使用,另外,还用于国防工程设计和国家经济建设勘察、设计等。

1:5万比例尺地形图也是实测图,是师、旅、团三级组织训练和指挥作战的基本用图。

同时也是技术保障分队研究地形、保障设施选址的基本用图。

图上可以进行量测和计算,确定炮兵射击诸元等。

1:10万比比例尺地形图多数为编绘图,少数地区,如草原、戈壁地区是经实地调查测绘的。

主要供装甲、机械化部队和师、集团军指挥机关组织计划战斗时使用,还可供炮兵射击、空降兵选定着陆场使用。

它也是合成军队的基本用图。

(15)1:25万、1:50万比例尺地形图主要供集团军以上的指挥机关拟定战役计划、研究兵力部署、指挥陆空大兵团协同作战时使用。

1:100万比例尺地图主要供陆海空及战略导弹部队研究战役方向、进行战略、战役规划和部署、解决战略、战役方面的作战任务时使用。

(16)4、图上量读距离两点间距离的量读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用两脚规在直线比例尺上比量;二是用厘米尺和地形图比例尺量算;三是用里程表量读。

下面分别介绍这三种方法具体应用:(17)用两脚规在直线比例尺上比量:如图,在地形图上用两郐规量得土堆至独立房之间的张距后,在直线比例尺上进行比量。

比量时,根据两脚规张距的大小,使一脚落在尺身的整分划上,另一脚落在尺头上。

本例直线比例尺为1:5万,故尺头上每一小分划为50米,左端卡在第五个小分划上,故为250米。

因此土堆至独立房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000米+250米=1250米。

当需要量算图上折线段时,先将全线各折线段分段比量,然后取和,即得全长。

(18)用厘米尺和地形图比例尺量算:首先用厘米尺量出两点间的图上实际长度,然后根据地形图比例尺,计算出两点间的实地水平距离。

计算公式为:实地长(米)=图上长(厘米)/地形图比例尺/100。

(19)用里程表量读:通常用指北针上的里程表进行。

里程表由表盘、指针、滚轮组成。

表盘按圆周刻划,由内向外分别刻划1:2。

5万、1:5万、1:10万三种里程。

(20)量读前,先转动滚轮使指针“归零”,然后右手持指北针,使滚轮从图上起点开始沿所量之线均匀地向前推至终点。

推进时,应始终保持表盘竖平面与地形图图面大约垂直。

些时指针所指的表盘相应比例尺的位置上的读数,即两点间的实地水平距离。

当利用里程表上现有表盘分划,量读1:25万、1:50万比例尺地形图上的距离时,量读前,先判出所使用地形图比例尺相对于里程表表盘注记的某比例尺的缩小倍数;然后在图上量取距离;最后将所量取的距离乘以事先判定的缩小倍数,即可得到与所量之衅的比例尺相应的点间距离。

(21)两点曲线距离的量读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里程表量读,一种是利用细线和厘米尺量读。

第一种方法与量读直线距离的方法相同,不再做介绍。

当利用细线和厘米尺量读两点间的曲线距离时,先把细线与需测量的两点间的图上形状重叠,然后将细线拉直,用厘米尺量上细线的长度,然后用上述公式计算出现地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3)对图上量出距离的修正从地形图上量算的距离都是水平距离。

然而,实地是有高低起伏的,当需求取两点间沿实地地表面的距离时,必须对量得的值加以修正,使其由图上量得的水平距离转换成地表相应的实地距离。

在军事用图中,常用平均坡度修正法,修正数如下表。

(22)计算实地距离的公式是:S=D+D*X%。

式中S为实地距离;D为图上量得的水平距离;X为以坡度为引数在表中查取的以百分数表示的修正系数。

(23)从图上量得两点间水平距离D=512度,则实际地S=5+5*20%=6(千米)。

24)当量取的距离很长时,地形坡影响求取的时此时,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地形类别采用经验法进行坡度修正。

根据资料,在平原地形一般参照10-14%,丘陵地形15-19%,一般山地20-30%进行修正。

(25)三、坐标及其量读确定平面上或空间某点位置的有次序的一组数值,称为该点的坐标。

地形图上的坐标有:地理坐标、平面直角坐标和平面极坐标。

(一)地理坐标1、地球椭球上的基本点、线、面为了确定地面点在地球上的地理位置,就要在地球面上建立一种以地理极为极,以经、纬线为坐标线的曲面坐标系,要说明这种坐标系,就要先弄清地球椭球上的基本点、线、面的意义。

地心:地球的中心,以O表示。

地轴:地球自转的轴,以NS表示,它从南到北并通过地心。

地极:地轴与地球椭球面的交点,又称地理极。

位于北端的叫北极,以N表示;位于南端的叫南极,以S表示。

赤道面和赤道:通过地心,并垂直于地轴的平面,叫赤道;赤道面与地球表面相交的圆,即最大的纬线圈,叫赤道。

赤道周长为40075704米;经度1度的赤道长为111329。

7米,1分的赤道长为1855。

5米。

纬线:平行于赤道的平面(或垂直于地轴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线,称纬线(或平行圈)。

纬线是准确的东西方向线。

子午面和经线:通过地面某点包含地球南北极的平面,叫该点的子午面。

子午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线,叫经线圈(又叫子午线圈)。

经线是准确的南北方向线。

子午圈周长为40008548为;纬度1度的经线长为111134。

9米,1分的经线长为1852。

2米。

起始经线:通过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子午仪中心的经线,该线的经度为0度,故叫起始经线,又叫首子午线。

纬度:地球表面某点铅垂线方向与赤道面间的夹角,即该点的纬度,以B()表示;以赤道为0,向南、北至极点各90度。

赤道以北,叫北纬,以南叫南纬。

经度:地面某点的子午面与首子午面间的夹角,叫该点的经庋,以L(λ)表示。

由首子午面起向东、西量度,各由0度到180度。

在首子午面以东的叫东经,以西的叫西经。

经差:地面某两点的经度值之差,以表示Δλ。

经差与时间有关,经差1度,时差4分;经差15度,时差1小时。

纬差:地面某两点的纬度值之差,以表示Δ。

回归线:地球表面南、北纬各23度26分处的两个纬度圈,叫南、北回归线。

它是地球上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

极圈:地球表面距离南、北极各23度26分的纬度圈。

极圈在南半球的叫“南极圈”;在北半球的叫“北极圈”。

它是地球上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极圈之内为寒带,极圈到回归线之间为南、北温带。

(26)2、地理坐标(1)定义地球表面上任意一点,都有一条经线和一条纬线通过。

因此,都可以用相应的一组经、纬度数值指示和确定该点。

确定地面某点位置的经、纬度数值,叫该点的地理坐标。

确定某点地球位置,要先纬度后经度,通常用度、分、秒表示。

地理坐标各国通用。

多用于航空、航海、边防和国际交往中。

在1:2。

5万—1:10万的地形图上,图面上没有绘地球坐标网,只绘有平面直角坐标网。

在南、北内图廓线端点注记有纬度值;在东、西内图廓线端点注记有经度值。

在内、外图廓间还绘有纬、经分度带,分度带的每个分划表示1分。

将东、西图廓间相同数值纬度分划连接起来;将南、北图廓间相同数值经度分划连接起来,即可构成地球坐标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