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AO工艺案例
12/26/2016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九、二次沉淀池
12/26/2016
12/26/2016
生物池设计参数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单池尺寸:L×B×H=70×50×8.0m3 数 量:8座 单池设计流量: Q=71875m3/d 单 池 池 容:V=24500m3 其中缺氧区容积:V=5250m3 泥 龄:SRT=9day 污泥负荷: F/M=0.146kgBOD/kg MLSS容积负荷:0.438kgBOD/m3 产 泥 率:Y=0.76kgSS/kgBOD 产 泥 量:G=57000kg/d 设计流量下停留时间: T=8.18hr 平均流量下停留时间: T=9.4hr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 MLSS=3000 mg/l 外回流比:R=50~150% 12/26/2016 标准状况下最大需氧量 : 228577kg/d
12/26/2016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七、生物池
﹡ 脱氮:其基本原理是人为的制造缺氧、好氧的生物环境,利用活性污泥中的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等将污水中 的有机氮转化为氮气。 在好氧条件下,有机物被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吸附降解的同时,污水中的有机氮被异养菌氧化成为氨氮。 异养菌 有机氮 氨氮 在供氧充足的条件下,氨氮再被硝化菌氧化成硝态氮(NO3-),产生的能量用于合成新的硝化菌细胞。 硝化菌 氨氮 硝态氮(NO3-) 在好氧条件下产生的大量NO3-,通过混和液回流到缺氧段,在缺氧条件下,反硝化细菌利用NO3-作为最终 电子受体,氧化水中有机物,用于产能和增殖。与此同时,硝酸盐被异化还原成氮气,从水中逸出,从而达到 除氮的目的。 反硝化细菌 硝态氮(NO3-) 氮气
12/26/2016
八、二沉池集配水井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功 能:使二沉池进出水分配均匀,保证沉淀效果均匀。 回流污泥泵将二沉池排出污泥打回生物池缺氧段,保证生物 系 统良好运行。 剩余污泥泵将污泥提升至污泥浓缩池。 ★类 型:半地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分为内外四环型式中间污泥泵房 一环排泥井 二环总进水渠 三环进水分配渠 四环(最外环)出水汇水渠 ★设计参数 直径:D=15.4M 池深:H=10M ★运行方式:每座配水井服务于4个沉淀池每个配水井中设2台回流污泥泵, 2台剩余污泥泵,每条回流污泥总管道上设流量计,以控制回流污泥量
12/26/2016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六、初沉池
★功能:将污水中较宜沉淀的悬浮固
体沉淀下来以污泥形式排入污泥处 泥区,降低水中污染物负荷。ss去除 率可达50%,BOD去除率可达25%。
12/26/2016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六、初沉池
★工艺原理:污水中的细小砂砾、悬 浮固体及部分胶体物质在重力的作用 下沉淀至初沉池的底部,沉淀后的上 清液流入四周集水槽并排出。沉积污 泥经机械刮泥机收集到中心集泥槽, 利用流体静压排至配水井的污泥泵池。 刮泥机上装有刮渣板,在刮泥的同时 可将水面浮渣刮至浮渣斗,然后进入 浮渣井,渣滤液排入厂污水管网至粗 格栅。
12/26/2016
二、进水泵房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功能:提升污水,以满足整个污水处理厂竖向水力流程的要求 ★控制机制: ﹡根据集水池水位,由PLC自动控制,水泵依序轮值运行 ﹡现场手动控制 ★设计参数: ﹡集水池尺寸: L×B×H=28×16×9.0(m) ﹡主要设备及参数: 飞力牌无堵塞式潜污泵 单台流量=1250L/S 扬程=15M
12/26/2016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七、生物池
★功能: 通过强化微生物的生存条件,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的吸附降解作用,大幅降低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同时利用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工艺流程: 生物池进水 缺氧区 回旋区 曝气区 内回流
12/26/2016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生物池设计参数
★主要设备 A. 充氧设备 类 型:进口膜式曝气头, 数 量:36000个,参 数:D=215mm B.搅拌器 类 型:进口潜水搅拌器,数 量:24台,每池3台, 参 数:N=8KW C.混和液回流泵 类 型:潜水泵,数 量:24台,每池3台, 参 数:Q= 1300m3/hH=2mN=15KW D.电动蝶阀 类 型:用于调节空气量,数 量:8台 ,参 数:DN700
12/26/2016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一、粗格栅
★设计参数: ﹡平面尺寸:L×B×H=22×11×9.0m ﹡格栅间距:b=30mm ﹡安装倾斜角:α=70° ﹡过栅流速:v=0.7m/s ﹡格栅深度:2300mm ﹡渠道深度:8300mm ★设备类型及数量:爪斗式格栅 6渠道2台除污机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一、粗格栅
★功能:去除污水中较大漂浮物,并拦截直径30mm杂物,以保证提升系统正 常运行。 ★工作原理:含有漂浮物的污水流经一定间距(30mm)的平面格栅机时,较大 漂浮物被截留、经钢丝绳牵引的耙斗清捞后收集外运。 ★控制机制: ﹡根据格栅前后水位差,由PLC自动启动机械栅耙 ﹡定时排渣 ﹡手动控制排渣
12/26/2016
四、漩流沉砂池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控制机制:砂斗中的积砂由吸砂泵定期排出。吸砂泵的运行由时间控制,即在 PLC内设定一时间周期,根据时间周期吸砂泵定时运行,并与砂水分离器联 动。每两座沉砂池共用一个砂水分离器,两座沉砂池不同时工作。 ★设计参数: ﹡单池直径:D=6100mm ﹡池深:H=6250mm ﹡桨叶转数:n=42r/min ﹡桨叶直径:D=1500mm ★主要设备: ﹡漩流桨叶﹡吸砂泵﹡砂水分离器
12/26/2016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三、细格栅
★功能:进一步去除污水中漂浮物, 拦截直径大于30mm杂物,以保 证 后续设备及管线正常运 行。 ★工艺原理:含有漂浮物的污水流经 一定间距(30mm)的弧形格栅机 时,漂浮物被截留,经转鼓式耙齿 清捞后,落入中心收集筒中螺旋提 升,收集外运。
12/26/2016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九、二次沉淀池
★功能:将曝气后的混合液进行固液分离,以保证最终的出水水质 ★类型:中心进水周边出水的辐流式沉淀池(12座 ) ★设计参数: 直径:D=50m 有效水深:3m 单池设计流量:Qmax=2257m3/h 设计表面负荷:qmax=1.15m3/m2 设计流量停留时间:2.61hr ★运行模式: 12座二沉池对应4组生物池,其中3座二沉池为一组,中间设配水井。每1组二沉池对应1个生物 池。 ★主要设备: 刮吸泥桥(中心传动式刮吸泥桥设备)
12/26/2016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七、生物池
﹡除磷: 生物除磷过程则是在厌氧条件下,聚磷菌在压抑状态下分解体内的多聚磷酸盐产生能 量,并释放出磷酸盐维持聚磷菌的代谢。在放出磷酸盐的同时,吸收水中部分有机物用 于形成体内PHB。 在好氧条件下,聚磷菌利用体内PHB及外界有机物产生能量,将液相中的磷酸根吸收 到体内。转变成聚磷。其吸收磷量为放磷量的2~2.4倍,故称超量吸收。最后通过剩余 污泥的排除实现除磷的目的。
12/26/2016
源库
能:使初沉池进出水分配均匀,保证沉淀效果均匀。 污泥泵将污泥提升至污泥浓缩池。 ★类 型:半地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分为内外四环型式中间污泥泵房 (一环排泥井、 二环总进水渠 、 三环进水分配渠 、四环(最外环)出水汇水渠 ) ★数 量:2座 ★设计参数 直径:D=15.4M 池深:H=8M ★运行方式:每座配水井服务于4个沉淀池,每个配水井中设3台剩余污泥泵 ★主要设备 污泥泵
七、生物池
★原理: 采用的是生物处理法中的AO法,这种处理方法不但对于水中的有 机污染物,同时,对于水中的氮、磷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去除有机污染物: 污水中的呈故态或胶体态的有机物被活性污泥所吸附或者更进一 步的水解酸化以至最后转化为无机物或生物体的一部分,溶解态的 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合成,从而被去除。
四、漩流沉砂池 ★功能:去除原水中比重大于2.65,粒径大于0.2mm的无机砂粒,以保证后续流程 的正常运行 ,减少无机砂粒对于后续管线及设备的磨损,防止无机砂粒在后续 构筑物中沉积。
★工作原理:漩流沉砂池利用水力涡流使砂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水中分离,以
达到除砂的目的。沉砂池中间设电动浆板,使池内的水的环流在中心处为上升 流,而在池壁处则向下,所以,砂粒就在离心力作用下下沉并池中心移动,而 有机物质则与砂粒分离并上升 。由于越靠近中心水流断面越小,水流速度逐渐 加快,砂粒最终落入砂斗;而有机物质则随水流向下一构筑物。
12/26/2016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2、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
鼓风机房 进水 粗 格 栅 进 水 泵 房 细 格 栅 旋 流 沉 砂 池 初 沉 池 缺 好 氧 氧 池 池 二 沉 池 至总退水渠
回流污泥 初沉污泥泵房 污 泥 提 升 泵 热水 脱硫 锅炉房 预 浓 缩 池 污 泥 泵 房
砂渣外运 农 肥 或 填 埋 脱 水 机 房
污泥循环泵 后 浓 缩 池
污 泥 消 化 池 沼气
热 交 换 器
储 泥 池
污泥浓缩
火柜
沼气柜
12/26/2016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流程平面图
1:总进水井 :生物池
:粗格栅及进水泵房 :二沉池
:细格栅及沉砂池 :总出水井
:初沉池 :鼓风机房
12/26/2016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某市污水处理厂工艺简介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污水处理厂情况简介 生产规模为日处理污水50万吨,收水范围为京广铁路以东的城市污水, 服务范围为95.95平方公里 处理工艺采用AO脱氮工艺 从功能上分为四个区,即预处理区、污水处理区、污泥处理区和办公 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