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专题复习讲义高考散文阅读指导

高三专题复习讲义高考散文阅读指导

高三专题复习讲义高考散文阅读指 导
文本示例:
09年高考全国卷Ⅱ 《岳桦》:开头引出 写作对象岳桦树:第一次去长白山,尽 管好景不少,但过后都很模糊,只有凉等。中间穿插对比反衬:用养尊处 优的白桦树与之对比,突出岳桦的顽强。 最后延伸议论,升华主旨:在恶劣的环 境中选择了向上,岳桦就成了一种精神。
高三专题复习讲义高考散文阅读指 导
• 答题提示:解答这类题,必须读懂, 准确切分全文层次。这类题答案是各 层意概括。
• 答题格式:文章先写了什么,然后写 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zxxk

高三专题复习讲义高考散文阅读指 导
(二)内容要点概括类试题
试题特点:⑴面广量大,是考查重点。散文考 查都有这道题。⑵分点答题的指向非常明确。 ⑶分值安排多为6分,答案点一般为3--4个。
高三专题复习讲义高考散文阅读指 导
第三类:议论性散文
哲理散文。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 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 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 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 与理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 (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 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 →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高三专题复习讲义高考散文阅读指 导
第二类:状物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 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 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的突出特征上进 行人生道理的隐喻。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 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 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 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文本示例:
• 07高考江苏卷《麦天》:先是记人写 事:麦天到了。以前农人麦天辛苦, 日月艰难;现在,麦天是节日。女人 热闹地走娘家,男人作收麦的准备, 虽然辛苦但心里喜悦。麦天过去后, 到处都是麦香。其间穿插较多细节描 写:女子心疼丈夫做饭上“硬料”等。 最后抒发感情:麦天把农家的日子濡 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 Zx.xk
高三专题复习讲义高考散文阅读指 导

09年高考全国卷1《彩色的荒漠》:14. 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 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案:⑴①戈壁滩环境的恶劣;②戈壁 滩色彩的单调;⑵①为表现石油工人为 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② 为下文要描写的彩色的建筑物形成鲜明 的对比;③先抑后扬,激发读者兴趣。
高三专题复习讲义高考散文阅读指 导
高三专题复习讲义高考散文阅读指 导
第二种类型:要求对局部文段进行要点概
• 高考重庆卷《瓷器的括意味》:15.阅读文 章第③④自然段,从三个方面简要概括 瓷器的演变。答案:⑴从陶器到瓷器; ⑵从实用到艺术;⑶从粗陋到精致。
• 高考安徽卷《我与地坛》14.文章第二段 从哪三个方面表现“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 已经玩得太久了”?答案:⑴旧照片上的 那棵老柏树现在已死了;⑵多年前到园 子里找“我”的母亲已去世;⑶祭坛里的 唢呐声使“我”产生了沧桑之感。
二、考点梳理
(一)梳理思路类试题 重庆卷《瓷器的意味》:16.文章是 围绕“瓷器的意味”展开的,请梳理作 者的思路。答案:⑴由现实生活中瓷 器的雅引出话题;⑵追溯瓷器从俗到 雅的历史过程;⑶点出做人如瓷器尽 自己本色的境界。
高三专题复习讲义高考散文阅读指 导
• 重庆卷《时间怎样地行走》:15.文章 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 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答案:小 时候贪玩而痛恨时间的管束—初中时 漠视时间而不刻苦学习—后来对时间 麻木而无所作为—十几年前发现白发 而感叹时光飞逝—现在明白应该和时 间一起走过充实的人生。
答题提示:
阅读过程中要准确切层全文或局部段落分层, 便于整合概括答案点。
分点答案要有并列意识: 几点答案,必须是不 同方面的内容,必须是不同角度(层面)、不 同情感、不同事件的分类并列概括,绝非同一 方面(同一角度,同一层次)的种属关系。
答案组织要有摘句意识: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 中心句往往都是高要三专点题复。习讲义高考散文阅读指
• 高考湖南卷《忆刘半农》:19.请根据原文概括鲁 迅与刘半农之间的关系由亲到疏的原因。答案: ①刘出国留学,“我”懒于通信。②鲁迅说了“老实 话”,又发表了指出刘错误的读者来信。③刘后来 “据了要津”;④“五四”后,刘思想发生了变化。
高三专题复习讲义高考散文阅读指 导
• 答题提示:解这类题,要把全文看作是一 个大因果复句,在“果”前面寻找多个原因。 这类题跨度涉及全文,答题时思维视界要 笼罩全篇。
高三专题复习讲义高考散文阅读指 导
文本示例:
09年高考江西卷《木车的激情》:开头是 议论由头(触发点):现代人奔走忙碌, 但奔走的激情却脆弱、渺小。然后是类似 事情的相反联想(联系点):几千年前孔 子乘坐一辆缓慢的木车,以执着的激情不 知疲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谱写了一首中 华民族的长诗。再点出结论(感悟点): 只有激情才有阔大无边的力量。结尾结合 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告诫人们:高 科技时代,如果心灵缺失,没有激情,人 会危机重重。高三专题复习讲义高考散文阅读指

第一种类型:要求概括全文内容要点
• 高考江苏卷《上善若水》:12.文中说都江堰“才 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 什么?答案:⑴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 造福百姓;⑵方法科学:低作堰、深淘滩,分四 六、平涝旱;⑶功效长久:至今仍在灌溉、防洪; ⑷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
2014年高三专题复习
高考散文阅读指导
高三专题复习讲义高考散文阅读指 导
一、熟悉文体
第一类:记叙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 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主 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 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 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 写→结尾抒发情感,由实到虚,反映世 态,总结感悟高三专题复习讲义高考散文阅读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