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同签署环节必须关注的细节问题

合同签署环节必须关注的细节问题

合同签署环节必须关注的细节问题

先来看一下律师和企业法务们关于合同签署的常见写法:

“本合同自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这是合同中的常见条款,有的还会加一个顿号,变成:

“本合同自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这样写似乎已经约定俗称,但细究起来却大有问题。比如,“签字、盖章”是选择性的还是二者必须兼备?

有人说这么问多余了,说大家都知道“签字”说的是自然人一方,“盖章”说的是法人或其他组织(以下统称“单位”)一方。

恐怕还真不是这么简单。

因为,单位作为合同当事人的情况下,签约情形要复杂得多——单位除了可以通过加盖印章来签订合同,还可以直接以法定代表人签字方式签订合同,或者出具授权委托书,以委托代理人签字方式签订合同。以后两种方式签订合同,即使不再加盖本单位印章,合同也是可以成立并生效的。

所以,合同法第三十二条关于合同成立的规定是:“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

当合同相对方为单位时,当事人当然可以选择“只认公章

不认人”,但这显然不能实现交易机会及交易效率的最大化,是对法律所给予的自由权利的“浪费”。

22

签订合同的目的在于实现交易,那就必须追求交易机会的增加和交易效率的提高,因为有交易才有利润,才能实现企业价值。

我们认为,在当事人选择以签订合同书方式订立合同的情况下,合同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是合同签订便利化的最大限度。因此,关于合同的签署条款,可以将合同法第三十四条简单改动后直接写入合同。表述为:

“本合同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成立,自成立时生效。”

作为律师、企业法务等法律专业人士,你不能到此为止,你还得告诉当事人以下签约要点:

1

当事人为自然人的,应当由本人或者持有本人签发的有效授权委托书的委托代理人签字;

2

当事人为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的,应当加盖本单位

公章或合同专用章,不应使用项目专用章或者部门印章或者财务专用章等不符合用途的印章。对方法定代表人或持有有效授权委托书的委托代理人或负责协商谈判的代表在场的,应当同时签字,以增强合同效力;

3

单位印章不在现场的,可以由法定代表人或持有有效授权委托书的委托代理人签字。对重大合同,应争取要求对方当事人事后加盖其本单位印章,以增强合同效力;

4

特别重大合同,除应要求对方单位盖章外,应当要求其法定代表人当面签字,以增强合同效力,增强对本合同的重视程度,便于合同履行;

5

对金额特别巨大等极重大合同,除应要求对方法定代表人签字外,还应当要求对方根据其公司章程或其他有效文件提供其权力机关(如公司股东会、董事会)同意签署本合同的决议。

这些要点甚至可以作为签约说明或提示写在合同末尾。

增加交易机会及提高交易效率固然重要,但保证交易安全同样不可忽视,特别是那些并不影响交易效率的签约应注意事

项。实践中,应注意以下是几个看上去细微但出问题较多的环节:

1

合同当事人一方为自然人时,其当面签字与其身份证名字不一致,或者过于潦草以至于无法辨认。汉字有很多同音不同字的情形,有些当事人会故意在这方面制造疑点,为后续可能的纠纷解决制造障碍;

2

当事人一方为单位时,所盖印章有假。那么,如何认定印章的真伪?较为可靠的办法是与其备案印模相对照,自行比对其印章的真伪。但这样做并不便捷,所以还应关注以下几点:合同谈判代表的身份,确实为对方法定代表人或者公司高管的,假印章的可能性较小;

签约地点,对方为正规单位的情况下,在对方单位签约的,假印章的可能性较小;

在加盖印章的同时要求谈判代表在合同上签字,即使该代表不是对方的法定代表人也并无授权委托书,因为其签字是对印章真实性的隐形保证,在印章有假时至少便于侦查机关开展工作。

3

当事人一方为单位时,所盖印章虽然是真的,但不能代表

单位的真实意思,印章是有关人员偷偷盖上去的。这就是为什么在签合同时要争取见到对方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高管的原因。对于重大合同,如能要求法定代表人当面签字,则大大有利于降低这类风险。

有人说这没问题,可以构成表见代理,对方单位还是要承担责任的。说得没错,但别忘了,企业签订合同的首要目的是实现交易,而不是为了追责。除非以此为业,否则没有一个企业是为了跟合同相对方打官司而签订合同;

4

作为签字人的委托代理人所持有的授权委托书有假,或者超越授权范围签订合同,而又不准备再加盖印章。这也是比较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如采用此方式签订合同,应综合考虑交易的金额及合同重要程度,考虑与合同相对方的熟悉程度,考虑签约以后己方对交易的控制能力。若非具有充分的把握,应当慎用此种签约模式;

5

再有就是签字人的身份有假。比如,出席签字的所谓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有假,实际签字人不是其声称的那个人。这就是更基础的问题了,必要时可以采取查看对方的身份证件、比对照片等措施降低风险。

总之,合同没有绝对严谨、绝对完美的签署方式,风险总是如影随形。把握以上要点,注意留存签约过程中的邮件、微信聊天记录、通话录音、往来函件等证据,均有利于规避风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