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y O x y O x y O xyO一、选择题1.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y ax =与y x a =+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2. 两圆相交于点A (1,3)、B (m ,-1),两圆的圆心均在直线x -y +c=0上,则m+c 的值为( )A .-1B .2C .3D .03. 在空间四边形ABCD 各边AB 、BC 、CD 、DA 上分别取E 、F 、G 、H 四点,如果EF 、GH 相交于点P ,那么( )A .点P 必在直线AC 上 B.点P 必在直线BD 上C .点P 必在平面DBC 内 D.点P 必在平面ABC 外 4. 已知A 、B 、C 、D 是空间不共面的四个点,且AB ⊥CD ,AD ⊥BC ,则直线BD 与AC ( ) A.垂直 B.平行 C.相交 D.位置关系不确定5.点M(x 0,y 0)是圆x 2+y 2=a 2 (a>0)内不为圆心的一点,则直线x 0x+y 0y=a 2与该圆的位置关系是( )A .相切B .相交C .相离D .相切或相交6.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当截面分别平分棱锥的侧棱、侧面积、体积时,相应的截面面积分别为S 1、S 2、S 3,则( )A .S 1<S 2<S 3B .S 3<S 2<S 1C .S 2<S 1<S 3D .S 1<S 3<S 27.如图8-25,在三棱柱的侧棱A 1A 和B 1B 上各有一动点P ,Q ,且满足A 1P=BQ ,过P 、Q 、C 三点的截面把棱柱分成两部分,则其体积之比为( ) A .3∶1 B .2∶1C .4∶1D .3∶1二、解答题1、如图,圆822=+y x 内有一点P(-1,2),AB为过点P且倾斜角为α的弦,(1)当α=1350时,求AB :(2)当弦AB被点P平分时,写出直线AB的方程。
(3)求过点P的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
2、如图:在二面角βα--l 中,A、Bα∈,C、Dl ∈,ABCD为矩形,,,αβ⊥∈PA p 且PA=AD,M、N依次是AB、PC的中点, (1)求二面角βα--l 的大小(2)求证:AB MN ⊥(3)求异面直线PA和MN所成角的大小3、如图7-15,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各棱长都等于a,D 、E 分别是AC 1、BB 1的中点,(1)求证:DE 是异面直线AC 1与BB 1的公垂线段,并求其长度; (2)求二面角E —AC 1—C 的大小; (3)求点C 1到平面AEC 的距离。
4、自点A(-3,3)发出的光线L 射到x 轴上,被x 轴反射,其反射光线所在直线与圆x 2+y 2-4x-4y+7=0相切,求光线L 所在直线的方程。
5.如图7-15,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各棱长都等于a,D 、E 分别是AC 1、BB 1的中点, (1)求证:DE 是异面直线AC 1与BB 1的公垂线段,并求其长度; (2)求二面角E —AC 1—C 的大小; (3)求点C 1到平面AEC 的距离。
6. 如图,在直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已知122DC DD AD AB ===,AD DC AB DC ⊥,∥.(1)求证:11D C AC ⊥;(2)设E 是DC 上一点,试确定E 的位置,使1D E ∥平面1A BD ,并说明理由.7. 如图,A 、B 、C 、D 是空间四点,在△ABC 中,AB=2,AC=BC=2,等边△ADB 所在的平面以AB 为轴可转动.(1)当平面AD B ⊥平面ABC 时,求CD 的长;(2)当△ADB 转动过程中,是否总有AB ⊥CD ?请证明你的结论.8.如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P 、M 、N 分别为棱DD 1、AB 、BC 的中点.(1)求二面角B 1MNB 的正切值; (2)求证:PB ⊥平面MNB 1.1DBCDA1A1C1BABCD1.C2.C3.A4.A5.C6.A7.B1.解(1)过点O 做OG ⊥AB 于G ,连结OA ,当α=1350时,直线AB 的 斜率为-1,故直线AB 的方程x+y-1=0,∴OG=d222100=-+ 又 ∵r=22∴230215218==-=OA ,∴302==OA AB(2)当弦AB 被P 平分时,OP ⊥AB ,此时K OP =21-,∴AB 的点斜式方程为0521212=+-+=-y x x y ),即((3)设AB 的中点为M (x ,y ),AB 的斜率为K ,OM ⊥AB ,则⎪⎩⎪⎨⎧-=+=-x k y x k y 112)(消去K ,得 0222=+-+x y y x ,当AB 的斜率K 不存在时也成立,故过点P的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为0222=+-+x y y x2:解:(1)连结PD ∵ABCD 为矩形∴AD ⊥DC, 即又PA ⊥α,∴PD ⊥l ,∴∠PAD 为二面角βα--l 的平面角,又∵PA ⊥AD ,PA=AD ∴∆PA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DA=450,即二面角βα--l 的平面角为450。
(2)证明:过M 作ME ∥AD ,交CD 于E ,连结NE ,则ME ⊥CD ,NE ⊥CD ,∴CD ⊥平面MNE , MN ⊥CD ,又∵AB ∥CD ,MN ⊥AB 。
(3)解:过N 作NF ∥CD ,交PD 于F ,∵ N 是PC 的中点 ∴F 是PD 的中 点,连结AF ,可以证明四边形AMNF 是平行四边形∴AF ∥MN ,∠PAF 是异面直线PA和MN所成的角,∵ PA=PD , ∴F 是PD 的中点,∴AF是∠PAD 的平分线,∵ ∠PAD=900 ∴∠PAF=450,∴异面直线PA和MN所成的角为450。
4.解法一 已知圆的标准方程是(x-2)2+(y-2)2=1,它关于x 轴的对称圆的方程是(x-2)2+(y+2)2=1。
设光线L 所在的直线的方程是y-3=k(x+3)(其中斜率k 待定),由题设知对称圆的圆心C ′(2,-2)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等于1,即d=21|55|kk ++=1。
整理得12k 2+25k+12=0,解得k= -43或k= -34。
故所求直线方程是y-3= -34(x+3),或y-3= -34(x+3),即3x+4y+3=0或4x+3y+3=0。
解法二 已知圆的标准方程是(x-2)2+(y-2)2=1,设交线L 所在的直线的方程是y-3=k(x+3)(其中斜率k 待定),由题意知k ≠0,于是L 的反射点的坐标是(-k k )1(3+,0),因为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所以反射光线L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 -k(x+kk )1(3+),即y+kx+3(1+k)=0。
这条直线应与已知圆相切,故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1,即d=21|55|kk ++=1。
5.解 (1)过D 在面AC 1内作FG ∥A 1C 1分别交AA 1、CC 1于F 、G ,则面EFG ∥面ABC ∥面A 1B 1C 1,∴△EFG 为正三角形,D 为FG 的中点,ED ⊥FG 。
连AE ,E C 1 ∵D 、E 分别为11BB 、AC 的中点,∴1EC AE = 1AC DE ⊥。
又∵面EFG ⊥BB 1,∴ED ⊥BB 1,故DE为AC 1和BB 1的公垂线,计算得DE=23a 。
(2)∵AC=CC 1,D 为AC 1的中点,∴CD ⊥AC 1,又由(1)可知,ED ⊥AC 1,∴∠CDE 为二面角E —AC 1—C 的平面角,计算得∠CDE=90°。
或由(1)可得DE ⊥平面AC 1,∴平面AEC 1⊥平面AC 1,∴二面角E —AC 1—C 为90°。
(3)用体积法得点C 1到平面ACE 的距离为23a 。
6. 1)证明:在直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连结1C D ,1DC DD =Q ,∴四边形11DCC D 是正方形.11DC D C ∴⊥.又AD DC ⊥,D DD DC DD AD =⋂⊥11,AD ∴⊥平面11DCC D ,1D C ⊂平面11DCC D ,1AD D C ∴⊥.1AD DC ⊂Q ,平面1ADC ,且,1D C ∴⊥平面1ADC ,又1AC ⊂平面1ADC ,1D C AC ∴1⊥.AD DC D =⊥(2)连结1AD ,连结AE ,设11AD A D M =I , BD AE N =I ,连结MN ,Q 平面1AD E I 平面1A BD MN =,要使1D E ∥平面1A BD ,须使1MN D E ∥,又M 是1AD 的中点.N ∴是AE 的中点.又易知B CDA1A 1D1C1BME1DBCDA 1A1C1BABN EDN △≌△,AB DE ∴=.即E 是DC 的中点.综上所述,当E 是DC 的中点时,可使1D E ∥平面1A BD .8.(1)解:连结BD 交MN 于F ,连结B 1F.∵平面DD 1B 1B ⊥平面ABCD,交线为BD ,AC ⊥BD, ∴AC ⊥平面DD 1B 1B.又∵AC//MN , ∴MN ⊥平面DD 1B 1B.∵B 1F,BF ⊂平面DD 1B 1B , ∴B 1F ⊥MN,BF ⊥MN. ∵B 1F ⊂平面B 1MN ,BF ⊂平面BMN ,则∠B 1FB 为二面角B 1-MN-B 的平面角. 在Rt △B 1FB 中,设B 1B=1,则FB=42, ∴tan ∠B 1FB=22.(2)证明:过点P 作PE ⊥AA 1,则PE ∥DA ,连结BE. 又DA ⊥平面ABB 1A 1,∴PE ⊥平面ABB 1A 1,即PE ⊥B 1M. 又BE ⊥B 1M ,∴B 1M ⊥平面PEB. ∴PB ⊥MB 1.由(1)中MN ⊥平面DD 1B 1B,得PB ⊥MN ,所以PB ⊥平面MN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