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4)一、单项选择题(共10道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观点不符合陈鹤琴先生“活教育”思想的是()。
A.以爱以德来感化儿童B.儿童自定法则来管理自己C.一切教学集中在做,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D.一切设施、一切活动以教师为中心2.贝贝上幼儿园时,看到妈妈走了伤心地哭起来。
旁边的几个小朋友也跟着哭了起来。
这一现象反映出幼儿的情绪具有()。
A.社会性B.冲动性C.传染性D.深刻性3.教师在给小朋友介绍大象的形象前,对大家说:“我们昨天看到了大象的照片。
知道了大象的样子,大家还记得大象的样子吗?”在此,这位教师使用了()的方法。
A.温故导人B.悬念导人C.直接导入D.情境导入4.儿童选择同性别伙伴的倾向日益明显的时期约在()。
A.2岁以后B.3岁以后C.4岁以后D.5岁以后5.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儿童出现“自我中心”是在()。
A.感觉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6.打过针的孩子一看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与这种情绪相联系的心理现象是()。
A.记忆B.思维C.感知觉D.自我意识7.在性别角色发展的过程中,5岁的孩子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A.知道自己的性别B.有明显的自我中心C.认为男孩子穿裙子也很好D.认为男孩要胆大.女孩要文静8.在幼儿进餐活动中,教师王某的下列做法妥当的是()。
A.利用幼儿进餐时间批评训斥幼儿B.结合餐点,向幼儿介绍一些粗浅的营养知识C.用比赛的方式让幼儿快速进餐D.变相体罚没有吃完食物的幼儿9.下列不属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艺术领域的内容与要求的是()。
A.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觉和表现方式B.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造玩具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C.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D.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10.游戏时不小心用粘有沙子的手擦眼,致使沙子进入幼儿眼睛引起疼痛,下列相关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让幼儿自然地转动眼球.让沙子从眼角流出B.用水将干净的纱布浸湿。
用纱布将沙子粘出C.用水将干净的棉花浸湿。
用棉花将沙子粘出D.用干净的手帕揉.翻开眼睑后用口吹二、简答题(共2道题。
每题15分,共30分)11.联系实际谈谈3~4岁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2.请根据下列场景分析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的教育特点和儿童的发展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第一场景:妈妈把买回的蔬菜放到厨房以后,就到卧室换衣服去了。
儿子急忙打开装菜的塑料袋,当他发现黄瓜的时候,高兴地唱道:“世上就是妈妈好。
”他拧开水龙头清洗黄瓜。
妈妈听到了歌声,笑眯眯地走进了厨房。
看到儿子的举动,便夸奖道“你真能干,会帮妈妈洗菜了”,妈妈一边系上围裙、卷起衣袖,一边对儿子说:“洗菜前要像妈妈这样做,就不会把衣服弄湿了,我们把黄瓜、西红柿、豆角都放到菜盆里用水浸泡一会儿,这样就能把菜洗得更干净。
”第二场景:儿子非常认真地洗着黄瓜,妈妈很高兴“你把黄瓜洗得真干净,今天我们凉拌的黄瓜一定特好吃。
”儿子说:“妈妈我可不吃黄瓜,我要像我们老师那样,用黄瓜做一条大鳄鱼。
”妈妈说:“不行,我买黄瓜是用来做菜的,不是给你乱折腾的。
”儿子反驳到:“你说过我在家不和你去买菜,你就给我买黄瓜的。
”“我说过买但不是用来玩的,你那么多玩具还不够玩的?”儿子说:“我没有用黄瓜做的鳄鱼玩具”。
妈妈想了想,觉得儿子说得有道理,“看在你今天早上表现不错的份上,就奖给你一根黄瓜做鳄鱼吧”。
第三场景:妈妈用菜刀切黄瓜,儿子羡慕极了,也想用妈妈手上的那把菜刀,妈妈说:“这可不行,你人太小,不安全,昨天,爸爸坐飞机拿回的塑料刀可以切黄瓜。
”儿子说:“我不记得放在哪里啦”。
妈妈生气地说:“你总是乱放东西,这个坏毛病总不改,用到的时候就找不到了吧?”妈妈替儿子找到塑料刀,儿子用力切黄瓜,切好后高兴地把鳄鱼的各个部分放到大盘子里摆好,兴奋地叫道:“妈妈。
你看我做得怎么样?”妈妈说:“马马虎虎。
”三、论述题(共1道题,每题20分。
共20分)13.试述游戏作为幼儿园最基本活动的依据。
四、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
每题20分,共40分)14.故事一:小明的爸爸妈妈总是担心小明和外面的伙伴一起玩耍会削弱自己家庭教育的作用,因此禁止小明与伙伴们进行交往。
渐渐地,爸爸妈妈发现小明越来越沉默,不懂得怎么与人交往,有的时候又非常任性。
故事二:在生活中,有的家长为了解决孩子在打针时爱哭的问题。
有意识地让自己的孩子观察在打针时不哭的孩子的表现。
请从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的角度,分析上述案例中父母的做法。
15.一名教师为她负责的一组:3-4岁的幼儿布置了一个理发店的游戏角.让幼儿进行理发的模拟活动,可惜幼儿的反应非常冷淡,只有二、三个小朋友偶尔走进游戏角,拿起梳子梳梳头,或对镜子照一照,完全没有出现老师所期望的情形。
请你从角色游戏的角度指导对本案例进行分析。
五、活动设计题(共1道题。
每题30分。
共30分)16.暑假之后,经过一个不长的假期,班上的小朋友体形都发生了变化,胖瘦成了孩子们热衷讨论的问题。
每年的1O月13日是世界保健日。
这一节日设立的意义是通过举行活动,推广和普及有关健康知识,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请围绕营养保健和幼儿体形变化,设计一节健康活动,要求说明设计意图、活动重难点、活动过程等。
一、单项选择题1.【知识点】陈鹤琴教育思想。
【答案】D。
【解析】活教育的特征:(1)一切设施、一切活动以儿童为中心,学校里一切活动是儿童的活动;(2)教育的目的在培养做人的态度,养成优良的习惯,发现内在的兴趣,获得求知的方法,训练人生的基本技能;(3)一切教学集中在做,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4)分组学习,共同研讨;(5)以爱以德来感化儿童;(6)儿童自定法则来管理自己;(7)课程是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社会的需要来编订的,教材也是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社会的需要来选定的,所以课程是有伸缩性的,教材是有活动性的,而且可随时更改的;(8)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工作时很静很忙,游戏时很起劲很高兴;(9)师生共同生活,教学相长;(10)学校是社会的中心,师生集中力量,改造环境。
服务社会。
2.【知识点】幼儿情绪的发展。
【答案】C。
【解析】幼儿情绪非常容易受周围人的情绪所影响。
新入托的一个孩子哭泣着要找妈妈,会引得早已习惯了托儿所生活的孩子们都哭起来。
听故事时,一个幼儿笑,其他幼儿也跟着哈哈笑起来。
这都反映出幼儿情绪具有传染性。
3.【知识点】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
【答案】A。
【解析】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温习已学过的知识。
4.【知识点】幼儿同伴交往发展。
【答案】B。
【解析】2岁左右是儿童性别行为初步产生的时期。
进入3岁以后,儿童选择同性别伙伴的倾向日益明显。
研究发现.3岁的男孩就明显地选择男孩而不选择女孩作为伙伴。
还有研究发现,男孩和女孩在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也不同。
男孩之间更多打闹、为玩具争斗、大声叫喊、发笑.女孩则很少有身体上的接触,更多是通过规则协调。
5.【知识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答案】B。
【解析】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在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的思维有如下特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有生命;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具备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
6.【知识点】记忆的作用。
【答案】A。
【解析】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
儿童记忆的发展会影响儿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
通过记忆,儿童对经历过的事情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儿童的情感从而丰富起来。
较大的儿童就出现一些与经验有关的恐惧,说明了记忆的作用。
故选A。
7.【知识点】幼儿社会性发展中性别角色的发展。
【答案】D。
【解析】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主要经历了前三个阶段的发展。
第一阶段: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2~3岁);第二阶段: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3~4岁);第三阶段: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5~7岁),在第三阶段,孩子们不仅对男孩和女孩在行为方面的区别认识越来越清楚.同时开始认识到一些与性别有关的心理因素。
如男孩要胆大、勇敢、不能哭,女孩要文静、不能粗野等。
但与儿童对其他方面的认识发展规律一样,他们对性别角色的认识也表现出刻板性。
他们认为违反性别角色习惯是错误的,并会受到惩罚和耻笑。
如一个男孩玩娃娃就会遭到同性别孩子的反对.认为不符合男子汉的行为。
故选D。
8.【知识点】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
【答案】B。
【解析】幼儿进餐时,环境应是安静、愉快、轻松的,而不是令他们紧张、压抑的。
要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给予照顾或指导和帮助,切勿大声呵斥幼儿。
不要随意催促幼儿m陕吃、快吃”,也不要不问原因任意批评吃得慢的幼儿.更不要举行类似“比一比谁吃得快”的竞赛。
9.【知识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答案】C。
【解析】C选项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社会领域的内容与要求。
10.【知识点】幼儿保健常规。
【答案】D。
【解析】如果用手帕揉,质地较硬的沙子很有可能会镶嵌到眼角膜或睑结膜上,会进一步加剧损伤,严重的可能会引起结膜炎、角膜炎等眼部疾病。
二、简答题11.【知识点】幼儿年龄特征。
【参考答案】3~4岁处于幼儿期的初期阶段,也是幼儿园的小班年龄。
这段时期的主要特点是:(1)生活范围扩大。
幼儿3岁以后,开始进入幼儿园。
新的环境对幼儿最大的影响是:从只和亲人接触的小范围,扩大到有老师、更多同伴的新环境。
生活范围的扩大,引起了幼儿心理上的许多变化,使幼儿的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迅速发展。
(2)认识依靠行动。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来进行。
3~4岁幼儿的认识特点是先做再想,而不是想好了再做。
3~4岁的孩子在听别人说话或自己说话时,也往往离不开具体动作,他们的注意也与动作联系在一起。
(3)情绪作用大。
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比较大。
3~4岁的幼儿情绪作用更大。
常常为小事哭起来。
这时期幼儿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周围人感染。
(4)爱模仿。
3~4岁的幼儿模仿性很强,对成人的依赖性也很大。
幼儿还常常模仿老师,对老师说话的声调、坐的姿势等都会模仿,所以老师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
12.【知识点】幼儿发展特征及亲子关系。
【参考答案】从材料的三个场景来看:(1)儿子发展特征:爱动手操作,语言敏捷;整理物品能力差。
(2)父母的教养方式:母亲能够利用生活的具体细节对孩子进行教育.抓住生活时机指导孩子的发展,但对儿子的教育方式有时太苛刻。
爸爸对儿子的教育影响不太大.建议以后多和孩子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