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题西林壁》赏析

题西林壁》赏析

3
苏轼在这首诗里形象地 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 景象。 庐山面貌千姿百态, 从不同的角度看,呈现 出不同的风貌。
4

横看成岭侧成峰,

横看庐山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 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
5பைடு நூலகம்



远近高低各不同。
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 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 各不相同。
11
12
6

诗人由此感悟: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 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姿态。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7
题西林壁

横看庐山是雄奇的大岭,侧看则是陡 峭的高峰,从高处、低处、远处、近 处各不同角度去看,景象各不相同。

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 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
8
题西林壁

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 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告诉我们:要真正了解事物,就要从不 同方面、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

9
题西林壁
宋代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10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苏轼 2. 诗中描写的风景的名称是什么? 庐山 3. 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要真正了解事物,就要从不同方面、 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
《题西林壁》赏析
小组成员:徐悦欣 王云天 周子睿 陈羽
1
题西林壁
宋代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2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 人)。早年中进士,以文章 知名。他在诗、词散文的创 作上都有很高造诣,做作品 大都挥洒自如,明快豪放。 他以诗为词,扩展了词的领 域和表现手法,对词的发展 作出了贡献。著有《东坡全 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