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规模猪场肢蹄疾病的预防和处理(ppt)
规模猪场肢蹄疾病的预防和处理(ppt)
➢再就是有些猪场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 剂,像硅酸盐类的,导致矿物质、维生素 大量流失,因此引起蹄裂,严重的导致感 染。
霉菌毒素 后备母猪限饲
3、气候因素
据调查,此病每年秋冬季节气候寒冷干燥时发病
率最高,春夏季节发病率相对较低。气候因素影 响较大,多集中在晚秋初冬季节的10~12月份。 入秋以后,气温由入秋以后,气温由高转低,季 风频繁,空气干燥。猪体表毛细血管收缩。末稍 循环受阻,正常的油脂类营养类物质供应不足, 蹄壳得不到韧性保护,弹性韧性减退。脆性增加 是主要原因。
陕西正大有限公司
规模猪场肢蹄疾病 的预防和处理(ppt)
CPgroup
(优选)规模猪场肢蹄疾病的预 防和处理
主讲内容
• 肢蹄病现状 • 肢蹄病病因剖析 • 肢蹄病预防和处理 • 肢蹄病具体实例分享
• 猪肢蹄病
是指猪四肢和四蹄疾病的总称,又称跛 行病,是以姿势、步态和站立不正常、支 持身体困难为特征的一种普通病,该病成 为现代集约化养猪场淘汰种猪的重要原因 之一。
母猪淘汰的原因
其他, 4.9% 受伤, 4.0%
肢蹄病, 15.2%
年龄, 36.6%
性能, 13.0%
繁殖问题, 26.3%
饲养模式的变迁
品种的变迁
营养模式的变迁
• 肢蹄病现状
➢美国的种猪场有34.7%的种母猪因裂蹄病被 淘汰,种猪测定站有25%的公猪因该病被 淘汰。我国引进的种猪发生裂蹄病率也较 高,种母猪发病率达15%~30%,个别地方 高达70%;因此病被淘汰的种猪也占相当 比例。
降、跛行,关节肿大
• 目前已知15个血清型 ·血清型4、5最常见(占所有分离菌株的40%) ·北美:血清型2、12、13和4,占所有分离菌株中 的30% ·在欧洲,血清型较一致如血清型4、5
副猪嗜血杆菌感染
耳朵及皮肤发红、侧卧
关节肿胀
副猪嗜血杆菌感染
关节肿胀,跛行
消瘦,被毛粗乱
保育猪消瘦、神经症状
链球菌临床症状及病变
超急性:无临床狀症狀而死亡。 败血症:常见于2~6周龄仔豬,皮肤发绀,解剖可
见腹腔內有纤维素,淋巴结肿大
关节炎:常见于1~3周龄小豬
多发性浆膜炎:发育良好之保育猪,常急性死亡,
慢性则全身內脏粘连,发育甚差。
化脓性脑膜炎:颤抖、运动失调、划水、抽搐、跛
足。常见于保育猪。解剖可见脑及脑膜充血或混浊。
4、圈面因素
➢ 新建水泥圈面,由于未经清洗消毒,而显碱性或 腐蚀性,导致猪的肢蹄受损而裂蹄。
➢ 消毒后清洗不够造成:往往对消毒过的栏舍清洗 不够,加上未完全干燥就转入了母猪,由于猪蹄 壳中含有象硫酸盐类的无机物,地面残留的消毒 液容易腐蚀蹄壳,这样天长日久,蹄部损伤就越 来越大。
地面粗糙不平整
地面砖为打毛
新圈地面未处理 脚蹄腐蚀糜烂
漏粪地板缝隙的大小
地面不平整
圈面未及时修复
圈面修复不合理
栏舍设计不合理
栏舍设计不合理
5、疾病因素
猪患有猪丹毒、猪链球病、葡萄球菌,多发性关 节炎、布氏菌病、乙型脑炎、口蹄疫等细菌、病 毒性疾病时,临床上均可表现出关节炎、跛行等 症状。
• 链球菌 • 副猪嗜血杆菌 • 猪丹毒 • 口蹄疫
4、圈面因素
➢ 在圈面结构方面,集约化限位栏饲养的猪肢蹄外 伤(38%以上)显著多于水泥地面散养的猪(7.14%); 水泥地面饲养的猪蹄底增生(35.75%)显著高于漏 缝地板饲养的猪(27.91%)。
➢ 在裂蹄猪群中,后肢蹄比前肢蹄发生多。这与圈 面的光滑度有关。圈面光滑度适中,可见有密密 麻麻的小点砂粒;圈面过于光滑,看不见砂粒; 圈面过于粗糙,易见较大砂粒。这三种类型栏舍 所饲养的母猪,其肢蹄软弱综合症的发生率有显 著差异,前者的发病率较低,后两种类型的发病 率较高。
2、营养因素
➢ 饲料中钙、磷不足或比例不当,易造成蹄底裂; 缺硒时可引起足变形,脱毛,关节炎等;慢性氟 中毒和缺锰时,能导致肢蹄异常变形,而且缺锰 时多呈横裂;缺锌则呈蹄底裂或侧裂。
➢ 缺维生素D,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发生软骨病, 肢蹄不正和关节炎肿胀等,使种猪的肢蹄受力不 均,导致裂蹄,特别是集约化密闭饲养,缺乏运 动和阳光照射更易发生此病;再就是生物素的缺 乏,可造成母猪生物素缺乏症。后腿痉挛,蹄开 裂,病蹄不能着地。
——引自《中国畜牧兽医》
主讲内容
• 肢蹄病现状 • 肢蹄病病因剖析 • 肢蹄病预防和处理 • 肢蹄病具体实例分享
➢品种因素 ➢营养因素 ➢气候因素 ➢圈面因素 ➢疾病因素
肢蹄病病因
1、品种因素
国内外研究表明,此病主要发生在高度选育的 瘦肉型品种和品系中,如大约克夏、长白、杜洛 克和汉普夏等品种。肢蹄纤细的猪最易患此病; 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背膘薄的品种更易得。 我国的地方品种及其与外来品种的杂交后代猪则 极少发病;国外发现生长缓慢、背膘较厚的品种 发病率很低。
➢在一些养猪发达的国家,种猪每年的淘汰 率在30%~40%,其中有近35%是猪蹄和腿 部出现问题。
➢陈铁桥等对湖南18个中小型养猪场2 083头 母猪进行了肢蹄病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患有肢蹄病的母猪750头,发病率36%。张 丽英等对龙海市等规模化猪场统计,母猪 淘汰率为20%~30%,该场共有生产母猪 550头,母猪年淘汰数约为140头,肢蹄疾 病约占淘汰数35%左右。
猪链球菌的致病机制
猪链球菌
口鼻感染
创伤感染
扁桃腺 肺脏 肺炎
菌量太多、毒性太強 紧迫
菌血症
眼睛 白血球中 內耳道 內耳炎
脑膜炎 夹膜 关节炎
浆膜炎
病菌
破损的皮肤或黏膜
败血症
关节
脊椎 肺脏 淋巴结
副嗜血菌感染临床症状
·发热41.6℃、食欲减退、疼痛关节肿大、跛行、发 抖共济失调
·急性病例:可发展至慢性感染,而无神经症状 ·慢性感染猪只生长速度下降,咳嗽,呼吸困难体重下
猪只消瘦,大小差异明显
副猪嗜血杆菌感染
关节积液
脑膜充血、有时出血
胸肺粘连
慢性猪丹毒
关节炎
种公猪运动障碍、跛行、站立困难
猪链球菌、副猪、丹毒的防治
抗生素治疗 注意猪舍卫生管理,特別注意初生脐带消
毒,一切手术如剪耳、尾等操作,避免伤口 感染。注意猪只移動,混养猪舍通风。 疫苗接种
口蹄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