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讲 曹禺的话剧创作

第六讲 曹禺的话剧创作


• 三幕剧《北京人》以曾家的经济衰落为 串联全剧矛盾冲突的线索与戏剧冲突的 具体背景,展开家庭中善良与丑恶、新 生与腐朽、光明与黑暗的冲突,并通过 这些冲突,深入封建家庭这一躯体的灵 魂深处,着力反映出封建主义精神统治 对人的灵魂的吞噬,人们在这种精神统 治下对新生活的追求,以及这种精神统 治的破产
• 陈白露的性格丰富复杂,她的内心冲突 构成了《日出》戏剧冲突的基本骨架。 作者通过方达生之口告诉读者,陈白露 曾经有过青春、美丽、活泼、纯真的 “竹均”时代
• 资产阶级生活逐渐腐蚀了她纯洁的灵魂, 使她堕落放荡、玩世不恭;然而,在她 倔强、自尊、自负的外表下隐藏着深深 的痛苦,她不甘心这样生活下去,但又 离不开丑恶的鬼地方,她像金丝笼里的 鸟一样失掉了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能力
• 3、曹禺的现实主义戏剧还具有鲜明的 民族性 这种民族化的特色既表现为对民族生活 和文化心理的深入开掘,又表现为他的 以中国的艺术精神来消融转化外国戏剧 的艺术手法和形式因素
• 4、最能体现曹禺戏剧民族化特征的还 在于他的语言。其戏剧语言的成功之处, 在于创造了一种富有戏剧性魅力,富于 人物性格化和诗意,也富于民族特色的 戏剧语言。戏剧语言的转化,是最深刻、 最细微、最内在地体现着对外来戏剧形 式的把握,也意味着朝民族化方向的创 造性转化
• 《雷雨》的语言具有强烈的动作性和高 度的个性化。语言的动作性,并不是指 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具有显示动作的特性, 而是指那种结合着人物的动作,能表现 人物说话的动机、意图和目的,暗示出 隐藏在人物语言背后的意志冲突,推动 情节的发展,这样的语言,叫作语言的 动作性。换一句话说,语言的动作性, 就是能集中概括地表现人物内心复杂微 妙的思想活动。语言的戏剧性,首先取 决于语言的动作性
• 周朴园是周公馆封建秩序的代表者,是 一个具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人物 • 作者在剧中着重揭露这个人物隐藏在 “仁厚”、“正直”、有“教养”等外 衣下的虚伪、自私、专横、狠毒 • 这个形象的成功的关键在于,剧作家是 把他作为有血有肉的“人”来写,真正 写出了这个人物的复杂性
• 蘩漪聪明、美丽,年轻的时候有着自己 的憧憬和对幸福、爱情生活的追求。但 她在被骗跟周朴园结婚后,便被禁锢在 封建家庭的牢笼里,十八年来呼吸不到 半点新鲜空气,人性受到了压抑,残酷 • 这个形象的典型意义就在于通过尖锐的 戏剧矛盾冲突揭露了带封建性的资产阶 级家庭的罪恶,激起人们对妇女不幸命 运的同情和对人的地位、尊严和权利的 思考
思考题
• • • • 1、曹禺戏剧的代表作。 2、曹禺戏剧的创作特色。 3、分析周朴园、蘩漪和陈白露的形象。 4、《雷雨》的艺术特点。
• 陈白露虽然堕落放荡,但也还有着尚未 泯灭的正义感 • 她的死是因为她明白寄生的堕落生活使 自己无力自拔,而又再也不愿过那种出 卖灵魂和肉体的生活,于是对生活彻底 厌倦、绝望,对自我和社会也彻底厌倦、 绝望
• 作者带着惋惜之情写了陈白露的死亡, 她的悲剧是金钱统治的社会对人的精神 要求的毁灭,自然会激起人们对黑暗社 会的憎恶
• 2、曹禺的现实主义还具有开放性特征 从西方话剧特别是近代西方话剧影响的 角度来看,他的戏剧不仅融汇着古希腊 悲剧,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传统,而且 是以易卜生为代表的紧密结合戏剧与社 会人生的戏剧潮流在中国的一个卓越的 体现者,他坚持易卜生现实主义的精神 并吸取着契诃夫、奥尼尔以及其他戏剧 流派的艺术精华,创造了自己具有民族 特点的现实主义戏剧
•1937年曹禺创作了三幕话 剧《原野》,这是曹禺剧 作中唯一一部以农村生活 为题材的作品,写的是民 国初年、北洋军阀混战初 期一个农民复仇的心理悲 剧
主要人物:仇虎、花金子、 焦母、焦大星 •受到美国剧作家尤金· 奥 尼尔(1888-1953)《琼 斯皇》的影响
• 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新中国成立前,是 曹禺创作的第二个阶段 • 1938年他与宋之的合作改编《黑字二十 八》,1939年创作《蜕变》,1940年创 作《北京人》,1942年将巴金的《家》 改编成同名话剧
• 周萍空虚、忧郁、卑怯、矛盾的性格是 在封建专制家庭中形成的 • 侍萍的形象主要从历史的角度揭露了周 朴园对妇女的欺凌。她是一个纯朴善良、 饱经风霜而有着顽强生活意志的劳动妇 女
• 《雷雨》在艺术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作者 非常善于从生活中提炼尖锐复杂的戏剧冲突, 设置紧张曲折的戏剧情节,既扣人心弦,又 很好地刻画出人物形象 曹禺善于将日常生活中的偶然事件赋予神奇 的色彩,并将这些偶然的事件巧妙地交织在 剧情中。在结构戏剧情节方面,他不仅非常 善于将生活中的矛盾提炼成戏剧冲突,而且 还善于巧妙地将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安 排在不到一天之内的时间中和仅有两个空间 地点的空间内展现,再加上作者非常善于设 置紧张曲折的戏剧情节,这就使作品几乎是 场场有戏,人人有戏,处处有戏
三、《雷雨》
《雷雨》共分四幕,写了是一个发生在 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里的 悲剧。时间集中于一天(从早晨到午夜 两点钟),两个舞台背景(周公馆的客 厅和鲁家的住房),通过周、鲁两家成 员之间三十年来的错综复杂的纠葛,写 出了资本家周朴园家的罪恶和腐败,也 透露出整个黑暗社会走向崩溃的信息
• 主要人物 周朴园 周蘩漪 周萍 周冲 鲁贵 鲁侍萍 鲁大海 鲁四凤
• 1949年以后是曹禺戏剧创作的第三个阶 段 • 《明朗的天》(1954)、《胆剑篇》 (1961,与梅阡、于是之合作,曹禺执 笔)和《王昭君》(1978)
二、创作特色
• 曹禺注重探索人物的心灵世界,精心地 组织戏剧冲突和安排戏剧场面,追求台 词的口语化和文学化的结合,把西方的 悲剧观念和戏剧艺术有选择、有创造地 引进本土,提高了现代话剧表现生活的 能力和气魄,从而奠定了这一舶来的文 学样式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 第六讲
曹禺的话剧创作
一、创作道路
•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出 身于天津的一个封建官僚家庭
• 曹禺的戏剧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 段: 1、30年代 2、 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新中国成 立前 3、1949年以后
• 《日出》 • 损不足以奉有余 • 陈白露 方达生 潘月亭(银行经理)、李石清(银行的 秘书)、张乔治(留学生)、顾八奶奶 (有钱的寡妇)、胡四(一个游手好闲 的“面首”) 翠喜(妓女)、小东西(一个刚到城里 不久的女孩子)、黄省三(银行的小书 记)
• 曹禺戏剧创作的现实主义特色 : • 1、诗性:田本相 :“诗化现实主义” • 从剧作家创作态度上来看,曹禺是以诗 人的热情来拥抱现实的。他创作剧本的 状态类似于诗人写诗,主要依靠灵感、 情绪、想象甚至冥想的。 • 象征性意象是曹禺剧作诗意的构成因素。 • 曹禺剧作的诗意还表现为他剧作中浓郁 的诗意氛围
• 《日出· 跋》:“我决心舍弃《雷雨》中 所用的结构,不再集中于几个人身上。 我想用用片段的方法写起《日出》,用 多少人生的零碎来阐明一个观念。如若 中间有一点我们所谓的‘结构’,那 ‘结构’的联系正是那个基本观念,即 第一段引文内‘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 余’。所谓‘结构的统一’也就藏在这 一句话里。” • 这种结构受到过根据美籍奥地利作家维 姬· 巴姆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大饭店》 的启发
主要人物: 曾皓——老一代的“北京人” 曾文清——他的长子,三十六。 曾思懿——他的长媳,三十八九。 曾瑞贞——他的孙媳,霆儿的媳妇,十八岁。 愫 方——他的姨侄女,三十上下。
• 老一代“北京人” 曾皓:封建家庭权势 与精神统治的代表 • 曾文清:封建家庭和文化培育出来的无 用人的典型 • 曾思懿:一个自私、虚伪、狡诈、阴毒 管家奶奶 • 愫芳:受过封建士大夫思想文化的熏陶, 温柔文静,承受着旧思想、旧传统、旧 文化的负担。她表面上似乎是逆来顺受, 其实内心十分坚强,有着对生活理想的 执着追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