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
三、什么是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有什么特 什么是信息素养? 征?
一般地讲, 一般地讲,信息素养包括四个方面 信息意识: 1.信息意识:学生对信息技术要有持久的学习 应用兴趣, 应用兴趣 , 有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 强烈愿望; 强烈愿望; 信息知识: 2.信息知识:学生要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 础知识; 础知识; 信息技能:学生要掌握信息获取、加工、 3.信息技能:学生要掌握信息获取、加工、管 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4.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 4.信息道德:学生能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 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 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的使 用信息技术。 用信息技术。
6 . 重视环境设计 , 促使学生主动学 重视环境设计, 习、积极创新
环境对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养成, 环境对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养成,有着十 分重要的作用。 分重要的作用。要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 学效果,必须注重环境设计。首先, 学效果,必须注重环境设计。首先,要努力利 用学校现有资源, 用学校现有资源,给学生创造好学习信息技术 的大环境。一方面, 的大环境。一方面,要尽可能将现有的物质条 件提供给学生, 件提供给学生,从各种可能的角度营造信息环 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境;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的 学习、生活相适应的信息环境。 学习、生活相适应的信息环境。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肩负着 双重任务: 双重任务: 一是为现代信息社会提供合格的、 一是为现代信息社会提供合格的 、 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劳动者; 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劳动者; 二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 二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 、 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新生。 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新生。
课程目标举例
(三)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思路 (四)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 (五)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分析
一、. 一、.信息技术课程新教材 二、.信息技术课程教师 三、信息技术环境建设 四、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反思 五、新课程呼唤新型信息技术教师 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建议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
在课程标准中对信息技术课程提出了5条基本理念: 在课程标准中对信息技术课程提出了5条基本理念: 即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即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 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关照全体学生, 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 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强调问题解决, 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 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 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 化。实质上这是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多视角的描述 和概括。 和概括。
一、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变化 二、为什么把课程目标定位于提升高 中学生的信息素养
1.时代的要求 2.创新人才必备的基本素养 3.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 4.终身学习的需要
5.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1)基础性。 基础性。 发展性。 (2)发展性。 工具性。 (3)工具性。
(4)文化性。 文化性。 综合性。 (5)综合性。
5.重视问题解决和学科整合,促使学生亲身经历处理信息、 重视问题解决和学科整合,促使学生亲身经历处理信息、 开展交流、 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等信息技术过程
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 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让学生亲 身经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 身经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解决问 题的过程。 题的过程。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认知冲 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 不仅要结合实际, 案;不仅要结合实际,为学生安排可以在课堂 上完成的任务,也要尝试把一些“课外” 上完成的任务,也要尝试把一些“课外”的实 际问题交给学生去处理,如机房的建设与管理、 际问题交给学生去处理,如机房的建设与管理、 校园网的建设与管理、学习资源的建设等。 校园网的建设与管理、学习资源的建设等。 另外, 另外,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与确立 主题,分析需求并规划、设计内容, 主题,分析需求并规划、设计内容,根据需要 与创意获取并加工信息, 与创意获取并加工信息,准确表达意图或主题 思想;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 思想;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评价和反思问题 解决的各环节及效果, 做中学”“学中做” ”“学中做 解决的各环节及效果,在“做中学”“学中做” 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4)在信息素养的培养方面,以打造基础, 在信息素养的培养方面,以打造基础, 提供人生发展的基石为宗旨, 提供人生发展的基石为宗旨,在技术能力培养 方面,不片面追求技术的“ 方面,不片面追求技术的“深”,而是结合高 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综合反映信息技术应 用发展和前沿技术动态, 用发展和前沿技术动态,以激发学生对新技术 的追求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的追求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5)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切实全面提高公 民素养,迎接信息时代的需要; 民素养,迎接信息时代的需要;是我国经济建 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 ( 1 ) 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 , 激发 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 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 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 2 ) 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 、 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 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 3 ) 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 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 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 使用信息技术。 使用信息技术。 情感目标) (情感目标)
⒈ 信息素养的时代特征 ⒉ 信息素养与其他基础文化素养和 谐发展的一致性特征 ⒊ 信息素养的形成受制于信息环境的 差异性特征 ⒋ 信息素养的实践性标志特征 ⒌ 信息素养个性发展特征
四、 课程目标是如何表达信息素养的
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要求, 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要求,从 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 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 (1)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 利用信息技术获取、 加工、 管理、 利用信息技术获取 、 加工 、 管理 、 表达与交流信 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 (2) 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 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 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 , 能适应信息技术的 发展变化。 发展变化。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课 程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对课程的设计思路、 程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对课程的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内容标准、 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都提出了具体 要求。 要求。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 (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
一、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变化 二、为什么把课程总目标定位于提升高中学生的 信息素养 什么是信息素养? 三、什么是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有什么特征 四、课程目标是如何表达信息素养的 五、教学实施中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
2003年教育部审定的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2003年教育部审定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年教育部审定的《 中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作了明确的规定: 中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作了明确的规定:普通高 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 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 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 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 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 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 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 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能从日常生活、 (1)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 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 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 , 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 息需求。 息需求。 能根据任务的要求, (2)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 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 ( 3 ) 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 、 存储和管理。 存储和管理。 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 ( 4 ) 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 、 发表观 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 ( 5 ) 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 , 通过有计划的 、 合理 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 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 , 如辅助 其他学科学习、完成信息作品等。 其他学科学习、完成信息作品等。 (6)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 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
1.适应时代发展,把信息素养的培养放在首 适应时代发展, 明确提出“提升信息素养, 位;明确提出“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 合格公民” 合格公民”
( 1 ) 在从计算机教育转向信息技术教育 的过程当中, 的过程当中,最关键的转型就在于从关注计算 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转向信息素养的培养。 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转向信息素养的培养。 ( 2 )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将在义务教育阶段 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 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 的信息素养, 的信息素养,这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实际教 学活动的总目标。 学活动的总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特点之一, ( 3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特点之一 , 就是既要强调基础性又要强调时代性; 就是既要强调基础性又要强调时代性;作为信 息时代的教育,高中信息技术课程, 息时代的教育,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有责任更 有能力承担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有能力承担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推进素质教育 进程,培养信息时代合格公民的任务。 进程,培养信息时代合格公民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