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冲刺专题20 名篇名句默写

2020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冲刺专题20 名篇名句默写

第三篇古诗文阅读专题8名篇名句默写【考点精讲】【考点精释】考点说明:2020年《考试大纲》对“名篇名句默写”考试内容所作的规定: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考情分析:自2014年起,全国新课标卷都采用了情境提示型的默写题(而2013年及以前的默写题,采用的都是记忆型默写),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而非机械识记能力。

内容侧重于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性。

(1)范围稳定:只考《考试说明》规定的64篇,不涉及课外名句。

如2019·全国新课标卷Ⅰ、卷Ⅱ、卷Ⅲ分别考查了《观沧海》《阿房宫赋》《庄子·逍遥游》《陋室铭》《荀子·劝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重点突出:①突出先秦、唐宋时期的作品,先秦是百家争鸣的时代,散文思想性强;唐宋诗词和散文俱佳;②突出孔子、李白、杜甫、苏轼等名家名篇,如2017·全国新课标卷Ⅲ考查了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突出对关键字的考查,如同音字、通假字、生僻字等。

如2017·江苏卷“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考生易将填空处“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中的“冯”写成“凭”,就属于对通假字理解错误。

(3)题型稳定而又富于变化:稳定的是,一般三句五空(或两句五空),或一诗一文,或两文一诗等;变化的是,题型由语境式填空题变为情境式填空题。

(4)多考查以下类型的句子:①富有哲理性的句子;②抒发爱国情怀,表明崇高理想、坚强意志、广阔胸襟的句子;③描写优美意境的句子;④反映以德治国、传统美德等方面的句子;⑤格式上比较工整的句子,在结构上侧重于对偶,体现审美性。

如2017·北京卷“本诗写到了登高望远,王勃《滕王阁序》中也有登高望远的语句:‘披绣闼,俯雕甍,________,________。

’”句中填写的两句就属于第③⑤类。

备考建议:1.注意四类易错字:生僻字、同音异义字、同义异形字、通假字。

(1)生僻字。

如2016·全国新课标卷Ⅲ“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中“嘲哳”易写错。

(2)同音异义字。

如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赢得仓皇北顾”中“皇”,常误写为“惶”,“仓皇”,匆忙急迫。

而“惶”的本义为“普遍的恐慌”,引申义为“恐惧,惊慌”,考生不了解其义,常常出错。

(3)同义异形字。

如2017·全国新课标卷Ⅲ“秋天漠漠向昏黑”中的“漠”,易误写为“寞”。

(4)通假字。

古诗文中只能写通假字处误写成本字。

如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益州疲弊”中的“弊”,易误写为“敝”。

2.注意古诗文中常常倒置的词语。

古诗文中常有较之现代汉语不同的倒置的词序。

如2016·全国新课标卷Ⅱ“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中的“得兼”,易按现代汉语习惯误写为“兼得”。

再如,2017·江苏卷“锦瑟无端五十弦,________”,填空处“一弦一柱思华年”易错写为“一弦一柱思年华”。

3.理解句意识记。

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理解是背诵的关键,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

那种口到心不到的和尚念经式的背诵以及一知半解的背诵都是学习的大忌。

如2017·天津卷“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句,如果我们理解了“恋”指的是“不忍舍弃,爱慕不舍”,就不会把“恋”写成“念”。

4.注重篇章的整体背诵。

有的默写题填空部分或许不是什么微言大义的名句,但能考查出学生对名篇的整体把握能力。

这就提醒考生对于名篇一定要扎扎实实地背诵默写全篇。

绝不可心存侥幸,而偷工减料,只盯着名句。

如2017·全国新课标卷Ⅱ“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这三句不是什么名句,但对于“大年”的阐述有其作用,考生易遗忘而写错。

5.圈画重点词。

尽量为名篇名句圈画易误写的重点词,这是一种记忆策略,以《劝学》为例,略举数例:(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要求默写的名句,有的出自古代诗歌,有的出自古代散文(广义)。

因此,复习时不可偏废。

有的同学比较注重背诵名诗,而不太乐意背诵散文中的名篇,这是不应该的。

当然,诗歌中的名句是考查的重点,应重点背诵。

如2017·北京卷“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2019·江苏卷“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考生应全面复习,不可存侥幸心理。

【典例导引】(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鴳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______,______”,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______,______”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想的愁若,但末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答案】(1).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

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此题中需注意“仞”“翱翔”“蓬蒿”“栈”“勒”的书写。

【知识梳理】一、入选试题的名句的特点怎样的名句容易出现在高考试卷中呢?下面借助高考真题从内容和形式上分别加以阐述。

(一)内容上1.描写景物的名句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2.抒发情怀的名句例: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3.蕴含哲理的语句例: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4.反映美德的佳句例: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孔雀东南飞》)5.使用修辞的妙句例: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贺《李凭箜篌引》) 6.在诗文的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刘禹锡《陋室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二)形式上1.含有通假字的句子由于通假字在古诗文中朗读时要读本字的音,但默写时要写原有的通假字,因此,命题人常以此设题。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中的“知”容易被学生误写成“智”。

又如:“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尊”容易被学生误写为“樽”。

2.含有难写字的句子高考默写题的评分标准是错一个字漏一个字该句都不能得分,而一些名句中包含了一些难写字,学生也许会背但不会写。

如“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蠡”容易写错。

又如:“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中的“豗、砯、壑”都是难写的字。

3.含有同音异义字的句子名句名篇中含有大量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字,学生稍不注意,就会误写。

如:“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意气”容易误写成“义气”。

又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中的“喧”容易误写成“暄”。

4.含有同义异形字的句子意义有相同之处但字形不同的字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干扰。

如:“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中的“致”很容易误写为“至”。

5.含有特殊语序的句子有些名句中的词语跟现代汉语词语的顺序不同,学生默写时,稍不注意就会出错。

如:“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中的“伤悲”容易误写成“悲伤”。

二、提高默写得分率的几种方法(一)牢记句子中的每一个字1.难字拆开记忆法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字,记忆往往较困难,常常是记准了左边忘了右边,或者是掌握了上边忘了下边。

对这些字,我们可以采用拆字法,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中的“羁”,学生要么喜欢将“”字写成“西”字,要么受后面“鸟”字的影响,把“马”字写成“鸟”字,由此学生可以将“羁”拆分成“革马”来记忆。

2.义形联想记忆法这是最常见也最值得考生掌握的方法。

对名句中的一些易错字,如能根据字义记忆字形则可以记得更清楚更牢固。

如“竹喧归浣女”中的“喧”,学生常写成“暄”,如果我们知道“喧”是“大声说话,声音杂乱”的意思,而“暄”指“(太阳)温暖”。

“竹喧”是说“茂密的竹林里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欢声笑语是由“口”发出来的,所以应该用“口”字旁的“喧”。

理解并记住字义要比单纯记住应该用哪个字、不应该用哪个字花更多的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工”,用这种旨在理解的方法来完成记忆,犯错的次数少得多。

3.对句联想记忆法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在名句名篇中大量存在,这也是命题人常设的陷阱,如“别有幽愁暗恨生”中的“幽”,很多学生容易误写成“忧”,如果我们能联系后面的“暗恨”来理解,“幽愁暗恨”是两个偏正词组成的并列关系短语,“幽”修饰“愁”,“暗”修饰“恨”,是对举的,且“幽愁”比“忧愁”的含义要丰富很多,就知道应该写作“幽”。

(二)巧记整篇(首)中的每一句话1.庖丁解牛记忆法即对全文或全诗进行条分缕析,逐层梳理。

例如: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典型环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典型景物)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人物活动)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情感主旨)2.以管窥豹法即放眼全篇,然后对其中的核心内容进行提炼。

例如:师说中心论点句——古之学者……正面概论教师功能句——师者,所以……反面概论从师必要性句——人非生而知之者……正面提出择师标准句——生乎吾前……归纳从师原则句——是故无贵无贱……师道不传的下层社会基础句——今之众人……师道不传家庭因素句——爱其子……师道不传直接原因句——句读之不知……师道不传的社会上层因素句——士大夫之族……事实阐明谁可为师句——孔子师……道理阐明谁可为师句——三人行……本文写作缘由句——李氏子蟠……3.一线串珠记忆法即以意象或者情感的要素作为突破口,进行同类联想,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