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克劳斯硫回收工艺事故整理

克劳斯硫回收工艺事故整理

克劳斯硫回收工艺事故整理1.硫磺开工烧坏人孔1999年8月15日16:30,某炼油厂硫磺回收装置操作员在巡检时发现炉人孔烧坏。

事故经过:1999年7月10日,硫磺回收装置按计划点炉开工,7月10日点焚烧炉F-202,11日23:25时点燃烧炉F-101,14日点尾气炉F-201,转化器、炉开始烘烤,7月23日烘炉完毕;7月29日至30日R-101、R-102、R-201装催化剂,8月6日重新点火开工,8月13日引酸气入燃烧炉,系统继续升温,8月15日加大酸气入炉量,到16:30发现燃烧炉人孔烧坏而紧急停工。

事故分析:造成主燃烧炉人孔烧坏的主要原因是:1、燃烧炉F-101衬里材料选材错误。

2、风量表偏小,酸气量偏小,造成配风过大,主燃烧炉超温。

3、主要仪表存在不少问题:酸气超声波流量计无指示,H2S/SO2比值分析仪无法投用,SO2、O2分析仪不准,火焰检测仪无法投用等问题。

4、整个人孔被错误用保温材料包得严严实实。

)5、操作人员经验不足。

采取措施:8月20日至9月20日修复衬里,校验风量流量表,更换超声波流量计。

经验教训:“三查四定”时要认真仔细,对各关键设备内衬里选材要严格确认,避免开工后出现衬里不能经受操作温度的纰漏。

2. 开工过程中造成燃烧炉外壁超温1999年10月1日,某炼油厂硫磺回收装置燃烧炉外壁超温。

事故经过:1999年9月20日燃烧炉人孔烧坏处理完毕后,24日重新点火升温,29日产出合格硫磺,10月1日发现主燃烧炉外壁超温而紧急停工。

事故分析:1、燃烧炉衬里问题2、开工引酸气量较大,酸气量波动大,造成炉膛温度过高。

采取措施:紧急停工,修复燃烧炉衬里经验教训:在烘炉完毕后,打开燃烧炉人孔检查衬里时,要严格按照裂缝的条数和尺寸进行审核,不合格就要返工,别把缺陷带到开工后。

3. 停工过程废热锅炉露点腐蚀报废事故经过:2000年3月27日,硫磺回收装置停工,28日发现烟道法兰处漏出铵盐,4月3日拆开F-202人孔,E-202头盖试漏发现废锅E-202内管程穿。

因设计布局问题,转化器进出口法兰无法加盲板,导致转化器自燃使F-202炉内SO2超标而无法进炉作业,直到4月11日才开始消缺。

造成废锅E-202的管程有一半给铵盐堵上,内侧共堵34根,外侧共堵26根,F-202部分衬里、烟囱衬里部分损坏。

事故分析:造成废锅E-202管束因露点腐蚀报废的原因:1、由于2万吨/年硫磺回收装置开工后,尾气处理部分一直没有开,尾气焚烧炉含硫高,露点腐蚀严重。

2、3月27日停炉后没有及时关闭液硫池蒸汽喷射器造成废锅温度急降,水蒸汽和二氧化硫反应产生H2SO3腐蚀。

采取措施:1、4月11日开始消缺,清通E-202管程,并将腐蚀穿孔的管用堵头堵死。

2001年3月更换E-202废锅。

2、F-202及烟囱修复衬里。

3、烟道处更换热电偶,调校废锅E-202安全阀。

经验教训:开工过程中必须先点焚烧炉,尾气须经尾气处理部分,防止因尾气中二氧化硫含量过高,腐蚀设备。

4.焚烧炉点火闪爆事故事故经过:2003年11月某日晚21时,某硫磺回收装置焚烧炉进行开工点火。

共进行了三次点火。

前两次因为小火嘴没点着,然后拆清火嘴,所用时间较长。

第三次点火时先将辅助燃烧器点着,22:10在点主燃烧器时,没有及时点着主火嘴而发生闪爆,造成尾气中压蒸汽过热器西侧弯头箱鼓起,烟囱内墙体被震塌。

原因分析:1、对炉膛的吹扫时间不够,没有严格按照变更管理程序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将吹扫时间由原定的5分钟改为3分钟,导致在点火过程中炉膛吹扫不彻底。

2、点火过程操作不当,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去点火。

点火过程中,进炉膛的瓦斯流量一直是由调节阀控制,该调节阀关不严,导致一定量的瓦斯串入炉膛。

3、点火前没有对火盘进行认真检查,未能及时发现主燃烧器火盘变形,火盘将原应伸出的辅助燃烧器挡住,辅助燃烧器的火焰无法将主火嘴喷出的瓦斯点燃。

防范措施:1、对点火操作开展HSE风险评估,使参加点火操作的职工对点火过程的风险有较深刻的认识。

2、炉子点火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并且经过岗位、班长及车间三级确认后才能进行下一步骤,要求有确认签名表。

3、点火过程由当班班长统一指挥,装置主管及工艺员监督落实,吹扫时间按原来的5分钟不变,内漏的调节阀要及时处理好,确保仪表完好,符合工艺要求方可进行点火操作。

经验教训:对经过检修的燃烧炉、焚烧炉的主、辅燃烧器的安装情况要加强检查,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5.尾气旁路管线硫化亚铁自燃事件事故经过:硫磺回收装置尾气旁路管线是一条DN800的管线,其作用是当尾气部分需要临时停下抢修的时候,给硫磺装置克劳斯反应后的过程气直接排放到焚烧炉提供通道。

此管线没有任何的监测仪表。

2003年10月27日22:30左右,硫磺装置在停工完成后,装置处于静置状态的第一个晚上,当班操作工在巡检的过程中,发现旁路管线的裸露部分发红,当班人员立即用蒸汽对发红的部位进行掩护,避免了管线的大面积灼烧损坏。

原因分析:1、对硫化亚铁的认识不足,装置在停工的过程中,只认识到硫化亚铁对大型设备的危害,对有可能发生硫化亚铁自燃的大型设备都进行了钝化处理,而忽略了硫化亚铁对管线的危害,没有对管线处理。

(实际上没有办法处理)2、管线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硫蒸汽的串入,生成大量的硫化亚铁。

在装置停下静置的时候,由于空气从焚烧炉反串进入,造成管线内的硫化亚铁自燃。

3、由于此管线没有安装任何的仪表,内操无法通过仪表监控。

经验教训:1、停工前对停工过程及设备开展HSE风险识别活动,充分认识可能存在硫化亚铁自燃的设备,从而落实防范措施。

2、装置在停工过程中尽可能对所有的设备管线进行钝化处理,对无法钝化处理的管线应该通入蒸汽或氮气保护,避免当停汽后发生硫化亚铁自燃。

3、给一些大型的管线安装温度检测仪表,便于内操通过计算机监控。

外操在设备停下后要加强巡检,用便携测温计测量设备管线表面温度,以便及时发现有硫化亚铁自燃的管线设备,及时处理,避免烧坏设备。

4、给直径大于DN200的管线安装蒸汽吹扫掩护,以便在发生硫化亚铁自燃的时候可以迅速扑灭。

5、给所有大型设备安装冷水喷淋系统,以便当设备发生硫化亚铁自燃时可以用水浇灭,避免损坏设备。

6. 开工烘炉仪表失灵,炉子烧坏1996年11月20日,某厂3万吨/年硫磺回收装置初次试车烘炉,因反应炉红外线测温仪故障,造成反应炉衬里烧坏,壳体局部烧红,影响开工时间,同时造成了约为二十几万元的经济损失。

事故经过:11月14日,该装置点炉,对反应炉衬里进行干燥,生产车间严格按炉子衬里厂家提供的烘炉曲线进行升温,到11月20日16时,炉子800℃恒温结束,开始以10℃/时的速度升温,当班操作员逐渐增加燃料气和空气流量,但反应炉红外线测温仪表温度指示无上升趋势,于是操作员至现场查找原因,发现反应炉和废热锅炉连接处外壳已烧红。

于是装置做停工处理,反应炉熄火降温,待炉子降至常温后,打开炉子和废热锅炉人孔,发现废热锅炉入口衬里部分烧坏脱落,壳体璧厚减薄,法兰变形。

事故原因:1、红外线测温仪仪表由于反吹风量不够,镜片上积灰,造成检测仪误差。

2、红外线测温仪从国外进口,施工单位没有按照说明书在炉子温度500℃以下安装热电偶,使得在低温段红外仪测量不准时,无热电偶校正,造成红外仪校正误差增大。

3、红外线测温仪安装不当,使得检测发生误差。

经验教训:1、对红外线测温仪这种高精度进口仪器,今后设计施工和用户单位都应了解清楚才能投入使用。

2、加拿大delta公司设计用风机空气作为仪表吹扫介质不合适,应改为仪表风来吹扫。

3、反应炉用单点温度测量不可靠,应增加一点热电偶测温点。

7.开工装剂造成反应器催化剂泄漏1996年10月6日,某厂3万吨/年硫磺回收装置,反应器催化剂泄漏。

事故经过:10月6日,该装置中交后,按计划向反应器装填催化剂,催化剂装填前,国外专家进入反应器进行确认,并按外商要求准备好催化剂装填所需要的用具,在外商监督下对三个反应器催化剂逐一进行装填,当装至第二个反应器时,操作员打开该反应器下部人孔检查,发现有大量催化剂泄漏至反应器底部及硫冷凝器入口管箱,于是停止装催化剂,同时打开第一反应器人孔检查,也发现有类似情况,经过与外商商量,决定把已装入反应器的催化剂全部取出。

事故原因:1、反应器设计不合理,设计时没有把丝网与格栅和反应器衬里内壁固定,催化剂装填时丝网边角有间隙,催化剂从间隙漏至反应器底部。

2、反应器内壁有加强圈,在加强圈周围丝网安装质量差,丝网与加强圈有明显间隙,有部分催化剂从此出漏下。

3、装置采用进口催化剂,其包装为体积约1立方米软包装,因此催化剂装填流速快,造成丝网边角不平,催化剂泄漏。

采取措施:催化剂全部从反应器卸出,过筛后重新装填。

经验教训:1、催化剂装填前应详细检查丝网与反应器衬里内壁是否固定,是否按要求执行。

2、催化剂装填应采用特制的催化剂装填漏斗,均匀控制装填速度。

8.烘炉期间炉子熄火,造成瓦斯轻微爆炸1999年6月13日,某硫磺回收反应炉烘炉期间,由于炉子熄火,瓦斯阀未能及时关闭,造成瓦斯轻微爆炸。

事故经过:6月10日,该装置初次点火烘炉,反应炉和反应器同时用瓦斯燃烧升温,6月13日4时,反应炉由于火焰太小被风吹灭,反应炉此时温度仅为250℃左右,因此温度上升变化不大,操作员未能发现炉子熄火,瓦斯继续通入反应炉。

大约20分钟后,明火造成反应炉发生轻微爆炸,操作员听到爆炸后跑到现场关闭瓦斯阀门,此次事故没有造*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事故分析:反应炉熄火没有及时发现,瓦斯继续进入反应炉造成。

采取措施:及时关闭瓦斯现场闸阀及入炉手阀。

经验教训:1、内操监盘认真,能发现重要参数的微小变化,处理事故镇静迅速;.2、现在的新工艺炉子熄火克劳斯部分部分自动停车,瓦斯切断阀门自动关闭;3、为了有效的在装置异常时保护设备,联锁都要按要求投用。

9.废热锅炉放水阀忘记关,造成设备损坏事故经过:1997年2月25日,某硫磺回收紧急停工后开工,25日零点引酸性气入装置,按正常生产进行调节,由于系统温度较低,操作员把废热锅炉底部排污阀打开以降低液面,开阀后便回操作室,忘记关掉阀门。

装置压力逐渐升高,系统温度却逐渐下降,直至反应器入口温度降到69℃,系统压力升至40千帕,装置被迫停工。

停工后进入设备检查发现废热锅炉管焊口开裂。

事故原因:从现状说明,该设备是由于液面过低,上水过急造成的。

废热锅炉开排污是很经常的工作,主要是责任心不强造成,当发现干锅时应该实施“叫水”操作,还有液位的情况下可以加脱氧水,没有液位时应该先缓缓通蒸汽降温,再加水。

采取措施:停工检修:经验教训: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够强,此类关键设备的操作,最好两人同时到现场,确保操作正确,另外防止忘记关排污阀等类似隐患发生的可能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