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除尘器1
3.4.3 静电除尘器的结构形成和主要部件
1.静电除尘器的结构形式 根据集尘极的形式,分为管式和板式; 根据气流的流动方式,分为立式和卧式; 根据粉尘在电除尘器内的荷电方式及分离区域布
置的不同,分为单区和双区电除尘器。
⑴管式和板式电除尘器
管式电除尘器在圆管的中心放 置电晕极,圆管内壁作为集尘 极,集尘极的截面形状可以是 圆形或六角形。
进入电除尘器气体的含尘浓度应小于30g/m3;气体含 尘浓度过高,选用曲率大的芒刺形电晕电极,还可以加 设预处理装置,进行多级除尘。
(3)除尘器断面气流速度 降低除尘器的断面气流速度,增加了粉尘在荷电区的停
留时间,使粉尘荷电的机会增多,除尘效率也会提高。 随着气流速度的增大,除尘效率也就大幅度下降。 (4)断面气流分布 断面气速分布不均匀,在流速较低的区域,就会存在局 部气流停滞,造成的效率增加,不能弥补高速区造成的 效率下降。 气流速度过大,还会造成二次扬尘。除尘器断面上的气 流速度差异越大,除尘效率越低。 我国生产的除尘器,断面风速一般<2m/s。
3.4 静电除尘
静电除尘:利用静电力从气流中分离悬浮粒子。 与惯性、旋风除尘根本区别:分离能量通过静电力
直接作用于尘粒上,不是整个气流,能耗很低,气 压损失小。 3.4.1静电除尘基本原理 静电除尘器主要由放电电极和集尘电极组成。 放电电极(电晕极)是一根曲率半径很小的纤细裸 露电线,上端与直流电源的一极(负极)相连,下 端由一吊锤固定其位置; 集尘电极是具有一定面积的管或板,它与电源的另 一极(正极)相连。
荷,失去极板的吸引力,易产生二次飞扬。 比电阻Rb>1011Ω·cm,粉尘很久不放电荷并产生反
电晕,粉尘不能充分荷电,除尘效率下降。 影响粉尘比电阻因素很多,最主要:气体的温度和湿度。
比电阻值偏高的粉尘通过改变温度和湿度的具体 方法:
向烟气中喷水,增加烟气湿度和降低烟气温度; 为了降低烟气的比电阻,也可以向烟气中加入
静电除尘器的基本原理示意图
其除尘原理包括: 1.气体电离 空气中存在极少量的正、负离子,当向阴阳两极施
加电压时,离子便向电极移动,形成电流,产生 “电晕放电”。电晕放电使气体电离,放出电子生 成离子。 当两极间的电压继续升高到某一点时,电流迅速增 大,电晕极产生一个接一个的火花,称为火花放电。 在火花放电之后,电压继续升高至某一值时,电场 击穿,出现持续的放电,产生强烈的弧光并伴有高 温,这种现象就是电弧放电。 由于电弧放电会损坏设备,使电除尘器停止工作, 因此在电除尘器操作中应避免这种现象。
3.4.2 除尘效率及影响因素
主要因素:粉尘特性、烟气特性、结构因素和操作因素。
1.粉尘特性 主要有粉尘的粒径分布、密度、黏附性和比电阻等,最
主要是粉尘比电阻。 粉尘比电阻对除尘效率的影响见教材81页图3-23。 比电阻范围在104~2×1010Ω·cm最适合电除尘捕集。 比电阻Rb<104Ω·cm,粉尘在电极上会很快放出电
管径一般为150~300mm,管 长2~5m,电晕线用重锤悬吊 在集尘极圆管中心。
含尘气体由除尘器下部进入, 净化后的气体由顶部排出。
管式括:电晕线的几何形状、直径、数量和线间距;收
尘极的形式、极板断面形状、极间距、极板面积、电场数、 电场长度;供电方式、振打方式、气流分布装置、外壳严 密程度、灰斗形式和出灰口锁风装置等。 最重要的结构因素为极间距,一般要求极间距要距离合适 (200~350mm),保持均匀。 4. 操作因素 为保证其高效率,必须使供电功率高、供电压力大,供电 电流稳定。供电压力大小一般通过控制火花频率来实现, 一般要求最佳火花频率在30~150次/min。 集尘极和电晕极上堆积粉尘厚度的不断增加,运行电压会 逐渐下降,使除尘效率降低。必须通过清灰保持较高的除 尘效率。
SO3、NH3以及Na2CO3等化合物,使尘粒的导电 性增加。 2.烟气特性 烟气特性主要包括:烟气温度、压力、成分、湿 度、含尘浓度、断面气流速度和分布。
(1)气体的温度和湿度
含尘气体温度对除尘效率的影响表现为影响比电阻。 在低温范围,由于粉尘表面的吸附物和水蒸气的影响,
粉尘的比电阻较小;随着温度的升高,粉尘的比电阻 增加。 在高温范围,由于粉尘内部的导电(粉尘比电阻取决 于物质的化学组成),也会使比电阻下降。 温度低于露点时,湿度会严重影响除尘效率。 原因:随着湿度增加,沉积的粉尘容易结块黏结在降 尘极和电晕极上,难于振落,而使除尘效率下降。 (2)含尘浓度 荷电粉尘形成的空间电荷会对电晕极产生屏蔽作用, 从而抑制电晕放电,含尘浓度提高,会出现电晕阻止 效应,甚至电晕封闭而失去除尘能力。
4.颗粒的清除
气流中尘粒在集尘级上连续沉积, 极板上的尘粒层厚度不断增大。
比电阻大的粉尘不易荷电,影响除 尘效率,比电阻小的容易放电后再 次荷电。
用振打方法(机械、压缩空气)或 其它清灰方式(喷淋水)将尘粒层 强制破坏,使其落入灰斗。
原因:最靠近集尘极的颗粒把大部分电
荷传导给极板,集尘极与这些颗粒间的静 电引力减弱,有脱离的趋势。但颗粒层有 电阻,靠近颗粒层外表面的颗粒没失去电 荷,它们与极板所产生的静电力足以使靠 极板的非带电颗粒被”压”在极板上。
2.粒子荷电 离子的产生使气流中的尘粒带电。 尘粒带电形式:电子直接撞击尘粒使其带电(电场荷
电);电子由于热运动与粉尘颗粒表面接触使粉尘荷 电(扩散荷电);气体吸附电子而成为负气体离子, 撞击尘粒使尘粒带电。 尘粒的荷电方式与粒径有关,粒径大于0.5μm以电场 荷电为主,小于0.2μm以扩散荷电为主。 工程中电除尘器所处理粉尘的粒径一般大于0.5μm。 3.带电粒子的迁移和沉积 带电尘粒在电场力作用下,朝着与其电性相反的集尘 极移动。带电尘粒到达集尘极,尘粒上的电荷与集尘 极上电荷中和,尘粒恢复中性而沉积在集尘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