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文中一般不采用的叙述方式是_____。
A)夹叙夹议B)顺叙C)倒叙D)概述2. “附件说明”指_______。
A)对文件进行的补充说明部分B)对文件正文进行的补充说明部分C)即文件的附注D)对随文发送的文件或材料所作的简要说明3. 报送报告适用于_______。
A)向上级提出工作建议或意见B)向上级汇报全面工作C)答复上级的询问情况D)交送文件、物件4. 应标识签发负责人姓名的文件一般是_____。
A)重要的请示B)重要的通报C)重要的会议文件D)重要的通知5. 联合行文的成文时间,以____为准。
A)负责人签发的日期B)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C)发出的日期D)会商的日期6. 撰写请示,要求______。
A)主送一个主管的上级机关B)主送上级机关的领导人C)受双重领导的机关主送两个上级机关D)主送主管的与有关的上级机关7. 抄送机关指______。
A)收文机关B)办理或答复收文的机关C)需要了解收文内容的机关D)必须送达的机关8.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规定的文种“议案”,其作者是____。
A)各级人民政府B)各级人大的代表C)各级政协的代表D)各级政府领导9. 下列选项词语全部表示“征询”的有:。
A)是否可行、妥否、当否、是否同意B)蒙、承蒙、妥否、当否、是否同意C)敬希、烦请、恳请、希望、要求D)可行、不可行、希望、妥否10. 不能抄送给下级机关的公文是_____。
A)请示B)通报C)意见D)通知11. 收到请示,应当_______。
A)根据事情大小或必要性来决定是否批复B)根据紧急程度来决定是否批复C)必须予以批复D)根据单位领导的批办意见决定是否答复12. 判定文件主送机关的依据是______。
A)机关级别层次的高低B)是否对文件承担主办或答复的责任C)是否具有直接的上下级关系D)是否是本系统内的机关13. 主送机关不能是_______。
A)受双重领导的任一领导机关B)具有办理或答复收文责任的机关C)仅需要了解收文内容的机关D)不相隶属的机关14. 传达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使用________。
A)公告B)通告C)通知D)通报15. 分析下面公文标题的错误:A)文种不正确,应用“通报”B)文种不正确,应用“通知”C)事由不明确,有歧义D)事由语序有错误16. “意见”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适用于______。
A)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提出开展工作的原则和要求B)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C)对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予以撤消D)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17. “机关团体编发反映情况、汇报工作、交流经验、沟通信息的内部文件”是______。
A)简报B)会议公报C)报告D)通报18. 公文格式中,属于主体部分的是______。
A)发文字号B)成文日期C)注释D)份号19. 下列哪个文种不是《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规定的文种?_______。
A)意见B)通报C)报告D)计划20. 记叙要素齐全的是下列哪组?。
A)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对话、情节B)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描写、对话C)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D)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描写、情节21. 分析下面公文标题的错误A)文种不正确B)事由不全面C)事由不明确,有歧义D)事由语序有错误22. 表述全局性的长远设想的文件,称作______。
A)规划B)方案C)安排D)设想23. 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使用______。
A)决定B)通告C)通知D)通报24. 向下级机关的重要行文,应抄送______。
A)直接上级机关B)其他下级机关C)同级机关D)业务主管机关25. “请示”的抄送机关不能是______。
A)受双重领导的另一个领导机关B)负责批复的机关C)自己的下级机关和同级机关D)特殊情况越级请示时越过的直接上级机关26. 公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
A)议论、描写,说明B)说明、议论、抒情C)叙述、议论,说明D)说明、描写、叙述27. 函的重要功能之一是______。
A)商洽工作B)记载情况C)反映情况D)传达重要精神28. 法定公文中的“议案”的作者是_______。
A)各级人大代表B)各级人民政府C)各级政府工作人员D)任一公民29. “通告”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适用于_____。
A)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B)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C)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D)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30. “某市政府向所属各区告知特大交通事故”适用________。
A)决定B)通知C)通报D)通告31. “成文日期”指_______。
A)公文生效的日期B)完成稿件的日期C)文件发出的日期D)开始撰稿的日期32. 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询问时用。
A)报告B)决定C)总结D)请示33. 版记中的“印发机关”指_____。
A)制发公文的机关B)负责将文稿印成正式公文的机关C)公文印刷情况的说明D)制发机关与收文机关34. 发文字号中的“序号”_____。
A)能编虚位、但不能加“第”字B)不能编虚位、一般不加“第”字C)不能编虚位、可以加“第”字D)能编虚位、也能加“第”字35. 合同条款中的“标的”指_____。
A)当事人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共同指向B)合同买卖中的货物C)合同中劳务D)合同中的价款和酬金36. 下列在请示中的结束语得体的是______。
A)以上事项,请尽快批准!B)以上所请,如有不同意见,请来函商量。
C)所请事关重大,不可延误,务必于本月10日前答复。
D)妥否,请批复。
37. 联合行文的作者,应为______。
A)具有隶属关系的机关B)同级别的机关C)同一组织系统中的上下级机关D)具有业务指导关系的机关38. 用数词表示文件层次时,数词表示层次的顺序是______。
A)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
B)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一)”,第四层为“1”。
C)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
D)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1.”,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I”。
39. 下列不属于党政机关公文特点的是____。
A)由法定作者制发B)具有制发程序性和法定效力C)具有规范体式D)具有行文规则40. 向上级机关反映情况,适用于_____。
A)函B)请示C)通报D)报告1. 不能作为请示结束语的是______。
A)上述要求如无不妥,请予批复B)上述要求妥否,请批复C)请速批复,谨致谢忱D)以尽快批复为宜2. 公文的主体部分包括________。
A)公文标题B)主送机关C)公文正文和附件说明D)成文日期、印章和附注3. 消息报道的是__ ___的事实。
A)有新闻价值的B)最近发生的C)最近发现的D)让人感兴趣的4. 总结的文章式标题,可以是。
A)概括主要内容B)概括基本观点C)时限和内容D)单位名称5. 公文具有规范体式,其目的是_______。
A)维护公文的法定效力B)维护制发机关的权威性C)实现公文工作的标准化D)提高公文工作的效率6. 计划的写作要求是___ ___。
A)切合实际,统筹兼顾B)突出重点,主次分明C)层次清楚,语言简洁D)目标明确,步骤具体7. 通告和公告的区别是_____。
A)作者不同B)知照对象的范围不同C)前者可告示地方知照事项,后者告示国家重要事项D)前者告示国家重要事项,后者告示一般知照事项8. 消息的特点是_____。
A)叙述为概述B)文字简明扼要C)报道及时迅速D)篇幅短小9. 填写专用词语A)①收悉B)①已收到C)②回答D)②批复10. 调查报告的特点是______。
A)真实性B)典型性C)理论性D)时效性11. 公文在以下情况可以联合行文。
A)同级政府B)同级政府各部门C)各级政府D)政府与同级党委12. 向不相隶属的机关发文请求事项,不能用_____。
A)请示B)报告C)函D)通知13. 决定(文种)用于______。
A)对某一方面的工作作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B)对某一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C)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D)变更或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14. 书写主送机关应当使用_________。
A)全称B)规范化简称C)规范化统称D)非规范简称15. 《××省卫生系统2009年工作总结》属于。
A)公文式标题B)文章式标题C)双标题D)单标题16. 市场调查经常采用__ ___。
A)询问调查法B)直接调查法C)试验调查法D)统计分析法17. 运用说明的要求是_____。
A)客观B)准确C)科学D)通俗18. 应用文的语言表述的要求是_____。
A)严谨庄重B)准确通畅C)朴实得体D)简明精练19. 公文的紧急程度分为。
A)特急B)急件C)火急D)加急20. 简报的报头包括:简报名称、______。
A)期号B)密级C)编者D)时间1. 抄送机关指有必要了解公文内容的机关。
YN2. “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适用意见这个文种。
YN3. 县文化局向县财政局请求批准拨付某项经费用“请示”。
YN4. 要求下级机关办理有关事项,应使用意见。
YN5. 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向上行文,应当给两个领导机关主送公文。
YN6. 公文中表达国内地名时要用简称。
YN7. 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应使用报告。
YN8. 逐级行文是非同一系统内上下级机关之间传递公文的主要形式。
YN9. 政府各部门依据职权,可以向下一级政府行文。
YN10. ××省农业厅××年度农村工作座谈会纪要YN11. “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适用公告。
YN12. 公文的开头大都为开门见山式,具有直接、平实、简练的特点。
YN13. 公文的结尾讲究“言止意不尽”。
YN14. “简”而“明”的公文会给作者、受文者双方带来便利。
YN15. 向无隶属关系机关请求批准事项,应使用请示。
YN16. ××市关于几起重大交通事故的通告YN17. 公文的主题是指公文所要表达的主要问题和作者的主张。
YN18. 关于请求追认××同志为革命烈士的报告YN19. ××厂关于购置××设备的请示报告YN20. 其他人不经签发人同意,均不得对定稿再作任何修改。
YN。